重要发现
面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青年群体普遍愿意为政府建言献策,高学历、高收入、经济发达地区的青年群体发声意愿更为强烈。
在表达方式上,底层青年更认同联系官媒、政府、人大代表等传统方式;转发“热帖”、网上“拉群”、网络签名等网络自发方式更受中上层青年群体认同。党员、党政干部等体制内青年群体更认同传统发声方式;民主党派、企业青年等党外及体制外青年群体更认同自组织形式的发声方式。
青年群体对网络发声普遍持积极态度,认为网络舆论力量对中央相关政策的制定出台有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青年群体对网络问政持积极态度,有80.73%的青年认为“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通过网络问政参与到公共问题讨论中”;有76.22%的人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参与公共政治活动的途径会越来越多”。
有近八成青年认为,“与官方的民意表达渠道相比,在社交媒体上发声更容易引起政府关注”(76.45%)。虽然有76.73%的人认为,“网络‘热帖’并不一定代表真实民意”,但同时还有76.59%的人认为,“公众在网络上发声,一旦形成声势浩大的舆论场,就可能推动公共问题朝着公众期待的方向发展”。
对比中外疫情防控,“祖国最安全,中国真的强大了”是青年群体最突出的感受。面对国际舆论压力,近八成青年为政府的应对能力“点赞”,超七成青年能够认识到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恶意攻击及其不良动机,愿意在国际社交媒体上为祖国发声。
超七成青年认为,疫情期间的“官民沟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提升,并且普遍认为中央政策正朝着公众期待的方向发展。疫情防控让越来越多的青年对我国的制度优势和文化优势产生认同,他们对政府今后有效开展官民沟通有更多期待。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对这次突如其来的重大突发事件,广大人民群众响应中央号召,积极行动起来,不仅付诸自觉居家隔离、主动捐款捐物、服从社区和单位管理等具体行动,同时,各地公众尤其是青年群体也在疫情防控与应对过程中通过网络平台踊跃发声、建言献策,以多种形式积极进行政治参与,为决策的完善和执行作出了应有贡献。
调研背景及样本构成
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是公民享有的权利、应履行的义务和应具备的能力。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不断扩大人民群众的有序政治参与,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重要途径。其中,青年群体是最活跃、最富参与热情、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群体。面对重大突发事件,青年群体的参与意愿如何,参与方式和偏好有哪些?他们对不断扩大人民的有序政治参与有哪些新期待和新建议?围绕这些问题,2020年4月,人民论坛杂志社课题组在全国开展“重大突发事件中青年群体的参与意愿与参与行为”问卷调查。
这次调查通过人民论坛新媒体平台推送问卷,人民论坛全国理论调研基地(点)参与实施,共回收青年(年龄在40岁及以下)受访者样本7538份。其中,男性占64.26%,女性占35.74%。
样本覆盖直辖市(19.42%)、省会城市(31.89%)、地级市(24.69%)、县级市(15.36%)和乡镇村(8.64%);不同教育水平的青年群体,包括初中及以下(4.96%)、高中(26.96%)、大专(26.18%)、本科(36.63%)和硕博研究生(5.27%);不同收入群体,包括收入在当地属于较高水平(25.11%)、中等水平(59.16%)和较低水平(15.73%)的群体;政治面貌覆盖党员(含预备党员)(24.31%)、民主党派或无党派人士(21.89%)、团员(26.49%)和群众(27.31%)。
调研发现,面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青年群体普遍愿意为政府建言献策,高学历、高收入、经济发达地区的青年群体发声意愿更为强烈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公众关注度不减。国内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但仍需时刻保持警惕。调查显示,面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96.99%的受访青年愿意发表意见,为政府建言献策,其中有78.40%的青年表示“非常愿意”。进一步分析发现,高收入、高学历青年和党员群体为政府建言献策的意愿更为强烈。82.71%的较高收入群体表示“非常愿意”就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相关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一比例高于“中等收入”(77.96%)和“较低收入”(73.25%)群体。同时,受过硕博研究生教育(80.10%)、党员(85.85%)、生活在直辖市(84.40%)或经济发达地区(81.82%)的青年“非常愿意”发声的意愿均高于平均水平。
图1 青年群体眼中表达意见最有效的方式分析
在表达方式上,传统方式和网络自发方式均得到青年群体的广泛认可。调查显示(见图1),超六成的青年认为,“给官媒留言”(64.05%)、“通过政府公开渠道”(62.35%)和“转发‘热帖’”(60.19%)是更容易让政府了解民意的三种方式。值得注意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但只有近一半(49.27%)的青年认为“给各级人大代表反映意见”更有效,这与“在网上拉群汇聚意见”(45.10%)的比例相当。此外,还有18.68%的青年选择了“网络签名”。
进一步分析发现,底层青年更认同联系官媒、政府、人大代表等传统方式,他们认为这些方式能够更加有效地获得政府关注;而转发“热帖”、网上“拉群”、网络签名等网络自发方式则更受中上层青年群体的认同。例如,“收入较低”青年对通过“联系人大代表”(51.14%)、“政府官方渠道”(65.40%)、“联系官媒”(67.68%)等传统方式表达意见的认同度更高;而“网络拉群”(48.97%)、“网络签名”(20.25%)更受到“收入较高”青年群体的认同;中等收入青年群体(61.15%)和硕博研究生(61.71%)更认同转发“热帖”。
同时,体制内外和党内外的青年群体对传统方式和自组织方式的认同也有所差异。党员、党政干部等体制内青年群体更认同传统发声方式;民主党派、企业青年等体制外及党外青年群体更认同自组织形式的发声方式。如民主党派人士对于转发“热帖”(65.92%)、网络“拉群”(56.09%)、“网络签名”(23.47%)等自组织方式认可度更高,企业白领中有64.21%的人认同转发“热帖”,而党员群体和党政干部对以上三种自组织方式的认可度均低于平均水平,但是对于“联系人大代表”的认同度最高,分别为56.14%和67.46%。
疫情期间,青年群体表达意见的方式呈多元化态势。调查显示,疫情期间,超一半的青年通过联系“政府有关部门(如国务院网上调查)”(66.83%)、“单位社区或社群组织”(57.16%)、“各级人大代表”(50.13%)以及“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发表自己的意见”(50.05%)等方式反映意见。此外,“向官方媒体反映意见”(48.25%)和“把与自己意见相同的人组织起来”(33.86%)也是疫情期间青年群体表达意见的重要方式。同时,青年群体积极捐款捐物,以官方为主,民间途径次之。有92.49%的青年参加了捐款捐物活动,以官方组织的活动为主(46.21%),民间组织的活动(31.86%)也有一定比例,有两成青年(20.25%)同时参加了官方和民间组织的捐款捐物活动。
转发网络“热帖”、在评论区“刷屏盖楼”,成为青年群体普遍选择的网络发声方式,高学历、高收入群体表现更加突出,其背后的原因值得关注
调查显示,有超过九成的青年“经常”(61.74%)或者“偶尔”(31.04%)转发网络“热帖”,没有转发过的不足一成(7.22%)。同时,超八成的青年“经常”(54.02%)或者“偶尔”(33.05%)在评论区“刷屏盖楼”,仅有12.93%的青年“没有”以这种形式参与过评论留言。
进一步分析发现,高学历、高收入青年群体转发“热帖”、在评论区“刷屏盖楼”的行为更加普遍。高学历、高收入青年“经常”转发“热帖”(76.73%)、在评论区“刷屏盖楼”(67.90%)的行为明显高于平均水平。数据分析显示,青年群体转发“热帖”或在评论区“刷屏盖楼”,有其复杂原因。“不一定赞成帖子的观点,只是想表达一下自己的关注”(62.83%)是最主要的原因;有55.82%的青年转发“热帖”,是因为“赞同帖子或评论的观点,支持一下”。此外,“转发一下,看看自己的朋友会怎么评论”(45.29%)、“让帖子或评论的声音更大一些,希望引起政府有关部门重视”(44.35%)等,也是青年群体转发“热帖”的重要原因。出于从众原因的有33.92%,还有17.74%的青年认为,“想不出其他更好的方式参与公共事务讨论了”。
当被问及“什么样的帖子更容易引发关注”时,有超一半的青年认为,当“帖子里有我赞同,但不一定会公开表达的观点”(65.23%)、“帖子里有我很关心,但是官方还没有及时澄清的信息”(60.72%)、“帖子里有能引发我强烈情感共鸣的信息”(52.40%)、“帖子里有我没有想到的观点”(50.28%)时,就会格外关注这些内容。此外,带有大量细节描写、情节跌宕起伏的帖子(27.47%)也容易引起青年群体的关注。
青年群体对网络发声普遍持积极态度,认为网络舆论力量对中央相关政策的制定出台有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网络发声越活跃的青年对这一观点的认同度越高。青年群体对网络问政持积极态度,有80.73%的青年认为,“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通过网络问政参与到公共问题讨论中”;有76.22%的人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参与公共政治活动的途径会越来越多”。
值得注意的是,有近八成青年认为,“与官方的民意表达渠道相比,在社交媒体上发声更容易引起政府关注”(76.45%)。虽然有76.73%的人认为,“网络‘热帖’并不一定代表真实民意”,但同时还有76.59%的人认为,“公众在网络上发声,一旦形成声势浩大的舆论场,就可能推动公共问题朝着公众期待的方向发展”。对于网络舆论能否推动并且能够在何种程度上推动中央决策,青年群体普遍持认可态度,其中有62.20%的青年认为“有强大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经常转发“热帖”或在评论区“刷屏盖楼”的青年,对于网络舆论推动政策出台的感受更为强烈。认为网络发声有助于推动政策出台,可能是这些青年网络行为背后的重要动机。
面对国际舆论压力,近八成青年为政府的应对能力“点赞”,超七成青年能够认识到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恶意攻击及其不良动机,愿意在国际社交媒体上为祖国发声
对比中外疫情防控,“祖国最安全,中国真的强大了”是青年群体最突出的感受。调查显示,面对中外疫情的不同发展形势,青年群体强烈感受到“祖国最安全,中国真的强大了”(78.26%),通过数据对比我们发现,生活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青年群体对此感受更为强烈。同时,政治面貌为“群众”(83.03%)和“收入较低”(86.41%)的青年群体感受显著高于“民主党派”(66.65%)和“收入较高”(71.71%)的青年群体。
面对国际舆论压力,有77.27%的青年认为,政府对于国际舆论的应对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47.57%的青年认为“提升很多”。超七成青年表示,“这次疫情让我更加看清了西方媒体如何以双重标准故意抹黑中国”(77.99%)、“西方越黑中国,越说明中国做得比他们好”(75.45%)、“经过这次疫情,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了”(76.51%)、“患难见真情,国际社会中,中国的朋友还是比敌人多”(76.72%)。
值得注意的是,有76.12%的青年表示,“如果可以,我愿意在国际社交媒体上与国外民众沟通,为祖国发声”,青年学生群体(80.40%)、政治面貌为“群众”(82.21%)的青年,以及生活在直辖市(80.16%)、东部地区(81.78%)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青年意愿更强烈。同时,也有超六成的青年表示,“国际舆论场实际上就是意识形态之争,与各国政府实际能力和表现关系不大”(66.82%),还有部分人认为,“国外媒体说的有些是国内媒体不敢公开报道的真相”(62.86%)。
超七成青年认为,疫情期间的“官民沟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提升,并且普遍认为中央政策正朝着公众期待的方向发展
调查显示,对于疫情期间“官民沟通”的成效,青年群体认为,政府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民众负面情绪的关注与引导”(79.45%)、“热点问题回应”(77.38%)、“网络谣言管控”(76.81%)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提升。通过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有77.63%的青年进一步增强了对政府有效处理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信心。
同时,有76.39%的青年认为,政府能够“及时调整决策,排除可能存在的‘雷点’”;有95.63%的青年认为,“中央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相关政策正朝着公众期待的方向发展”。
疫情防控让越来越多的青年对我国的制度优势和文化优势产生认同,他们对政府今后有效开展官民沟通有更多期待
调查显示,青年群体对“党中央能在最短时间内控制住疫情,归根到底是集体主义的胜利,是制度和文化的胜利”(80.37%)认同最强烈。其中,党员(86.02%)和党政干部(90.09%)的认同度最高。
有67.01%的青年认为,“在大灾大疫面前,人民群众能真正做到‘听党话、跟党走’”,有63.16%的青年认为,“党中央让人有依靠、有底气、有希望”。此外,“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42.86%)、“党中央能在最短时间内组织起最坚强的抗疫防线,关键在于紧紧依靠人民的力量”(31.32%)、“从中央到地方,从军队到社区,疫情展示了党中央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14.90%)等,也得到青年群体的认同。
对于未来如何更好处理“官民沟通”,青年群体最突出的三个期待是:“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72.61%)、“希望网络舆论空间能够容纳更加多元的声音”(64.41%)、“多一些‘吐槽’空间”(58.74%)。进一步分析发现,高收入(60.60%)、高学历(62.72%)青年和党员(67.34%)对于多一些“吐槽”空间、释放民众情绪和压力的期待更强烈。同时,超半数青年期待政府能够更加严格地管控谣言(53.20%)、更紧密地联系群众(52.91%)。此外,“倾听社会各界和专家学者的专业建议,警惕‘外行指导内行’”(41.15%)、“希望公民对政府监督与建言渠道不要‘形同虚设’”(34.05%)、“媒体多关注不擅长发声但数量庞大的‘底层群体’”(22.62%)等,也是青年群体期待政府未来有所改变的方向。
【注:本文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重大课题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与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8ZDL17)阶段性成果。课题组成员:孙墨笛,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副总编辑;石晶,人民智库高级研究员;李思琪,人民智库研究员】
责编/王妍卓 美编/宋扬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