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既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市场监管工作的一次大考。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多次强调要加强市场监管。面对疫情大考,市场监管总局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强化生产、流通、消费监管链条,充分发挥统一市场监管优势,全力以赴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市场供应、支持复工复产,为经济社会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当前,我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但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任务繁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市场监管系统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决策部署,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全面加强市场监管,着力提升监管效能,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市场环境。
一、严格执法,维护市场秩序,着力净化市场环境
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交易信息不对称和市场负外部性加剧,口罩等防护用品的市场价格大幅度波动,有的甚至出现质量安全问题。今年一季度全国40个重点城市的监测数据显示,口罩、75%医用酒精、熔喷布等防疫用品和原材料的供需矛盾突出,价格波动幅度较大。个别企业见利忘义,通过哄抬价格、以次充好,甚至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牟取暴利。
市场监管总局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严格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和质量安全监管,从严从重从快查处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全国市场监管部门执法人员及时全面出击,查办非法制售口罩、价格违法等一批案件,有力地维护了国内市场平稳健康运行。当前,国外疫情仍在扩散蔓延,全球对防疫物资需求大幅增加,防疫物资产品质量和市场秩序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必须进一步严格监管执法,巩固拓展疫情防控成果。
深入开展防疫物资产品质量和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首先要保障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红外体温计(额温枪)、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等防疫物资质量安全。市场监管总局等7部门联合开展全国防疫物资产品质量和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加强防疫物资出口质量监管。全面梳理重点防疫物资及其重要原辅材料生产企业清单,全面排查防疫物资产品质量和市场秩序中存在的隐患,全面整治生产、流通、消费、出口等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我国防疫物资质量安全和市场秩序。坚持“标准不降、程序不减”,对防疫产品尤其是转产和新批准企业产品加大抽检力度。强化出口医疗物资、非医用口罩等质量监管,切实规范出口秩序,助力国际抗疫合作。
持续加强防疫物资及生活必需品价格监管。疫情期间的价格波动,既有供求关系的影响,背后也有少数不法商户企图操纵市场的“黑手”。在加强重点城市和重点商品价格监测的同时,继续加强对防疫用品、农副产品等重点商品的价格监管,做好粮油菜肉蛋奶果等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的日常监管工作,坚决维护防疫物资市场价格秩序。延伸监管链条,针对防疫用品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等问题,加强熔喷布、额温枪等重点领域市场价格监管。加大对市场不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对价格违法企业坚持露头就打、严管重罚,严厉打击发“疫情财”、赚“昧心钱”等行为,严厉打击群众生活领域价格违法行为,斩断违法利益链条。
加强防疫用品领域认证活动专项整治。质量认证是市场经济的“信用证”、国际贸易的“通行证”,但虚假认证、买证卖证等行为,严重扰乱认证市场秩序,影响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用品出口。市场监管部门持续整治认证行业乱象,深入开展防疫用品领域认证活动专项整治行动,全面规范认证检验检测行为,公布从事国内认证和重要国际辖区认证业务的机构名单;严厉打击伪造、冒用、非法买卖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以及未经批准擅自在我国境内从事认证活动等认证违法行为。促进认证市场规范发展,引导有出口需求的企业选择合法渠道获得国外认证。
持续开展食品及重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越是处于应急时期,越要确保食品和重点产品质量安全,防止质量安全问题引发次生伤害。围绕人民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持续开展食品安全监管、生猪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专项行动,加大对粮油菜肉蛋奶果等生活必需品的食品安全抽检力度,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和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及时排查和消除校园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切实维护“舌尖上的安全”。突出重点品种,聚焦关键环节,坚决杜绝质量不合格的民用防疫产品流入市场,为人民群众织牢安全“防护网”。
二、靠前服务,保障市场供应,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消费需求
作为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我国1.29亿户市场主体蕴含巨大潜能。市场监管总局抓住市场供应这个关键,积极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千方百计保证防疫物资和民生商品供应稳定。一方面,抓好防疫物资转产扩产。主动协调解决企业注册、质量标准、自控自检等问题,同时开通绿色通道,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大大压缩疫情防控急需的药品、疫苗、诊断试剂和呼吸机等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时间,解决防疫用品需求的燃眉之急。另一方面,抓好民生商品供应稳定,积极组织1.66万家企业参加“保价格、保质量、保供应”行动,组织全国133家中国质量奖和提名奖获奖企业全部参加复工复产联合倡议活动,覆盖生产加工、流通消费、运输配送、电商平台等行业,凝聚起保障市场供应的强大合力。目前,我国各项生活必需品总体上保持价格稳定、质量可靠、供应充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稳定居民消费,加快释放新兴消费潜力,更好满足居民健康生活消费需求。市场监管部门一头连着企业、一头连着消费者,在助力消费复苏方面责任重大。2019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2万亿元,增长8%,对经济增长贡献率57.8%,拉动GDP增长3.5个百分点,消费的“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这是面对疫情冲击中国经济能够抵御风险、行稳致远的底气所在。当前,要深入落实扩大内需战略,继续发挥熟悉市场和市场主体的职能优势,着力在改善消费环境上下功夫,积极扩大有效需求,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
深入推进“保价格、保质量、保供应”行动。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核心、最活跃的力量,能够发挥在全产业链上高效配置资源的作用。市场监管系统开展了“百名干部助千企、食品‘三保’惠万家”专项行动,主动问需企业、精准施策,调研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中面临的困难,切实帮助企业降本减负。进一步动员市场主体开展公开承诺活动,履行社会责任,向社会传递良心、信心和决心。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打通产业链的“末梢循环”,进一步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
落实企业保护消费者的主体责任。企业是保护消费者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充分发挥企业保护消费者的主体责任,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推进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强化信用约束和信用惩戒,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消费维权治理新格局。推动企业向社会,特别是向消费者开展放心消费自我公开承诺,推行自查报告、“黑名单”制度,优化消费环境、推动消费升级、提升消费品质。
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改善供给水平,提升消费信心,关键要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以实施质量强国战略为指引,动员全社会弘扬质量意识,开展质量分级试点,倡导优质优价,促进品牌消费、品质消费,增加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做好日用消费品、重点工业品、危险化学品等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重点加强对医疗救护人员、中小学生等特殊群体非医用防护用品开展监督抽查,加大对承接出口订单企业的内销产品质量抽查力度。督促企业建立完善产品档案和销售制度,切实保证产品生产销售全过程可追溯。在消费品领域积极推行高端品质认证,全面实施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程。
排查消费领域风险隐患。加强消费预警和伤害预防,强化产品伤害监测调查,从商品抽检、市场检查、消费者投诉举报、媒体曝光等方面发现消费风险,规范有关服务消费行为。突出大中小学和幼儿园等重点区域,以及网络餐饮、企业集体用餐等重点领域,强化特种设备安全领域复工复产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和处置各类风险。大力推行经营者首问和赔偿先付制度、线上七日无理由退货制度,积极推进线下无理由退货,加强“三包”工作,免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加大产品伤害监测力度,强化缺陷消费品、汽车等召回制度,稳步扩大召回范围,保障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
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疫情对群众生活造成多重影响,特别是部分产品价格过高、质量下降、供应不足引发社会关注,直接影响居民消费信心。保护消费者权益,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用得放心、吃得放心,才能更好地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疫情发生以来,全国12315平台共接到投诉举报133万件,日均1.56万件,是疫情前的1.2倍。其中,旅游、酒店、餐饮、民航等领域预付费的退订难、退票难、费用高等消费纠纷比较突出。针对疫情导致经营者不能及时履行消费合同的情况,要引导消费者依法理性维权,维护好双方合法权益。针对疫情后期可能集中出现的消费纠纷,市场监管部门要做好预案、严格执法,坚决查处预付卡商家“跑路”等违法行为。畅通消费者诉求渠道,加大12315维权力度,发挥基层消费维权网络作用,促进消费纠纷在源头解决,推进消费维权低成本、便利化。
三、精准帮扶,支持复工复产,促进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受疫情冲击,众多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困难加大,其中教育、住宿和餐饮、金融、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首当其冲,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资金链、经营成本等方面面临的困难更多、冲击更大。市场监管总局全力支持复工复产,联合有关部门出台《支持复工复产十条》、《关于应对疫情影响 加大对个体工商户扶持力度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全国31个省(区、市)市场监管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性文件53个,推出各类举措700余项,积极支持经济平稳运行。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有力有序推动复工复产提速扩面,特别强调要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市场监管总局将继续抓好有关政策落实,努力将应急性措施转化为常态化举措,更加有效推动企业复工复产、达产扩产,为抓“六保”、促“六稳”贡献力量。
细化措施支持复工复产复业。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推动复工复产对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关系重大。必须着力贯彻落实支持复工复产十条、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等政策举措,研究出台更多支持措施,创造复工复产的良好政策环境。实施“初创企业能力提升工程”,延长我国企业的生命周期和活跃度。对从事不涉及人身健康、公共安全、安全生产等一般性经营活动及新经济新业态,实施包容审慎监管。简化个体工商户的登记流程,加快建立个体工商户经营场所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进一步降低个体工商户进入市场的制度性成本。
强化夏收夏播生产保障。用好市场监管“工具箱”,积极服务保障疫情期间夏收夏播工作,保证群众“菜篮子”和“粮袋子”安全。组织开展市场监管护农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化肥、农膜、农药、农机具及配件、涉农用油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处哄抬价格的坑农害农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广大农民切身利益。推动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助力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供给。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是促进经济稳中向好的重要动力。围绕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在减少审批、压缩时间、提高市场准入效率上下功夫。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行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理,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加快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健全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制度。深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下放许可权限,推动生产许可事项“一网办理”、企业注销“一网服务”。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强竞争执法和公平竞争审查,组织开展涉企收费检查。推动互联网平台经济监管改革,引导平台经济有序竞争。配合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激活各类要素潜能。
开展高水平质量技术服务。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设施,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深入开展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推进实施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不断提升质量标准水平。加强防疫物资的国内外标准比对分析,发布国家标准外文版,为国际防疫提供中国标准。深入开展“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活动,积极探索实施“企业计量管家”、“企业计量服务包”等举措,推进计量精准服务。更好发挥认证认可传递信任作用,倒逼企业提档升级。加强计量、标准、合格评定、特种设备检验等质量技术信息资源整合聚集和开放共享,探索实施质量基础设施“一平台”查询、“一窗口”办理、“一站式”服务,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大力提升市场监管效能。市场监管是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关键环节。在创新监管机制上下功夫,应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快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以公正监管维护公平竞争。在现代法治体系建设上下功夫,全面梳理现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加快立法进程,构建科学、系统、完备的市场监管制度体系。在强化国际规则衔接上下功夫,推动标准、规则等制度型开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作者: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