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金融 > 环保 > 正文

促进自然生态系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了《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从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大局出发,布局了9个重大工程、47项重点任务。这也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国首个生态保护和修复领域的综合性规划。

为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指出,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突出依法、科学、精准治污。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保护和修复是一项专业性、科学性、系统性很强的工作,中国一直在按照生态环境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的要求,深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对大江大河、名山大川、海洋浅滩等精准施策,多维保护,坚决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为促进自然生态系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积极行动。

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

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母亲河则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近年来,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均已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对于两大母亲河的生态保护,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于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长江、黄河沿线视察调研。以黄河为例,自去年8月至今,习近平总书记已去往4个省份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发展情况。通过实地考察调研与精准谋划,总书记不断为两大母亲河治理管护开出“新药方”。

拉紧生态保护红线。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指出:“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把加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推进能源革命、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统筹起来,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

生态优先的理念,在长江同样适用。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把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项目的优先选项,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抓长江生态保护。”

对于母亲河生态保护,习近平总书记格外注重统筹协调。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建设长江经济带要坚持一盘棋思想,理顺体制机制,加强统筹协调。”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强调“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母亲河生态保护治理的同时,为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沿黄河各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走绿色发展新路子,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发展经济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是舍弃经济发展而缘木求鱼,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为了将长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的科学性贯彻始终,在分析不同流域现状问题、本底特征的基础上,各有关部门也在落实行动,不断满足严格保护、科学修复的现实要求。

2019年4月,自然资源部下发了《关于开展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到2020年底,全面完成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两岸各10公里范围内废弃露天矿山治理任务。

“封堵矿山废弃采空区和岩溶溶洞,构筑地下水库,涝季灌入蓄水,旱季抽排利用,可以有效涵养生态,缓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问题。”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朋德对此表示。

织好母亲河生态“防护网”,司法力量亦不可或缺。2020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当天,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明确提出坚持最严法治观,依法惩处污染环境等犯罪行为,充分发挥了环境资源审判职能作用,不断满足母亲河永续发展的司法需求。

在母亲河的流经地区,各地方政府也在因地制宜,推行保护政策,打造绿色廊道。为进一步保障长江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自2019年起,江苏太仓先后开展长江太仓段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排查整治等五大专项行动,彻底清理整顿沿江及沿入江支流违法违规设施;甘肃兰州则全面推行河长制,对黄河河道实行分级分段管理,实现由原来的部门单一管理向“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协同管理转变。

让绿水青山常在

碧水留得住,青山依旧在。在推进大江大河重要水系保护的同时,中国对于山地、丘陵等山脉地貌的生态保护也在逐渐深化。

通过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中国森林资源总量实现快速增长。截至2018年底,中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五位,森林蓄积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工林面积长期居世界首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时多次强调了守护青山的重要性。

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祁连山局部生态破坏问题一度十分严重。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坚决整改。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深入祁连山北麓的大马营草原,实地验收整改情况并指出:“要正确处理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关系,积极发展生态环保、可持续的产业,保护好宝贵的草场资源,让祁连山绿水青山常在,永远造福草原各族群众。”他还提醒当地干部:“我们发展到这个阶段,不能踩着西瓜皮往下溜,而是要继续爬坡过坎,实现高质量发展,绿水青山就可以成为金山银山。”

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中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前往秦岭山脉东段的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察看自然生态,他强调: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把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履行好职责,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决不能重蹈覆辙,决不能在历史上留下骂名。

习近平总书记对贺兰山生态环境保护也十分关心。2020年6月8日至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调研时,远眺被宁夏人民誉为“父亲山”的贺兰山并指出:贺兰山是我国重要自然地理分界线和西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维系着西北至黄淮地区气候分布和生态格局,守护着西北、华北生态安全。要加强顶层设计,狠抓责任落实,强化监督检查,坚决保护好贺兰山生态。

无论是在秦岭,还是在贺兰山,习近平总书记都反复强调,各级政府要切实承担起生态保护和修复的责任,要明确责任主体和进度要求,切实履行好生态修复项目建设主体责任和日常监管责任。

而强化责任落实与监督检查,首先要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妥善处理保护和发展、整体和重点、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推进形成生态保护和修复新格局。

在秦岭生态问题整治方面,2019年,生态环境部在以往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了对秦岭生态系统完整性、生态系统服务等方面的重点评估。根据今年4月28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的评估结果表明,秦岭区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总体良好,但仍存在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不完善等突出问题。对此,生态环境部正向有关地方反馈评估结果,督促问题整改。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持续完善自然保护地保护成效评估制度,加强生态环境监管,推动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不断提升我国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保护成效。”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科技力量的及时介入,对于解决青山守护过程中重难点问题也至关重要。为揭示祁连山生态环境演变规律,量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2020年2月,由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牵头承担的祁连山生态保护国家重点科技项目获批立项,拟获拨中央财政经费2064万元。这将为加强祁连山地区生态保护,加快建立科学有效的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像对待生命一样关爱海洋

对于人类社会而言,海洋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海洋是人类从事经济社会活动的重要平台和有力支撑,为生产要素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广阔空间。

若想全面经略海洋,保护海洋生态责无旁贷。近年来,中国陆续开展了沿海防护林、滨海湿地修复、岸线整治修复等工作,局部海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等退化趋势得到遏制,近岸海域生态状况总体呈现趋稳向好态势。截至2018年底,中国累计修复岸线约1000公里、滨海湿地9600公顷、海岛20个。

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所取得的积极成效与海洋强国建设思想密不可分。

2013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海洋强国研究进行第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着力推动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要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海洋开发总布局之中,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并举,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维护海洋自然再生产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心着海洋保护。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赴广西北海金海湾考察,他沿着木栈道详细了解红树林对海洋生态环境的调节作用,并强调:要做好珍稀植物的研究和保护,把海洋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区域建设好。

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集体会见出席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外方代表团团长时,提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他表示:我们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关爱海洋。中国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加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实现海洋资源有序开发利用,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蓝天。

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与资源,维护海洋开发利用秩序,各地各部门各司其职,为中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近年来,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人民检察院不断借智引力,加强与高校、司法鉴定机构的合作,并在调查取证、鉴定评估等方面积极向外借力。同时,马尾区人民检察院还强化协调联动,发挥实地检查的督导作用,派员参与海洋与渔业部门开展的专项行动、海洋渔具捕捞专项整治,拓展线索来源渠道,为司法办案提供智力支撑,为保护海洋贡献检察智慧。

位于广东省惠东县的考洲洋,被誉为“稔平半岛之心”“惠州城市之肾”。但因对其过度无序开发,区域内红树林面积不断缩小,生物栖息环境遭到破坏,生态系统功能日趋退化。

随着惠东县启动考洲洋养殖与捕捞设施清理整治工作,通过种植培育红树林、清理违规用海现象、修复海堤等多种措施的实施,考洲洋逐渐形成了海岸民居炊烟袅袅、红树林湿地错落有致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局面。

海洋生态环境的改善,直接影响到海洋生物的生存质量。根据中科院深海所海豚研究专家团队的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在海南近海出没的鲸豚等大型海洋哺乳动物就有30余种,此外还有热带鱼类1000多种,具有极高的生态保护价值。

“海南自然生态环境良好,近海具有极高的海洋生物多样性,鲸豚类海洋生物的频繁出现,说明海南周边海域的生态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近海生物多样性日趋增长,与海南不断强化生态保护的工作密不可分。”海南南海热带海洋研究所所长陈宏表示。

[责任编辑: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