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 辉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
面对疫情:紧张而不慌张、关注而不恐惧
疫情期间,绝大多数大学生处于居家状态,同家人,同所在社区、所在城市、所在省市,同全国人民一起面对疫情,参加了疫情防控的总体战。虽然绝大多数大学生身在家中,但学校同学生之间的联系并没有隔断。对于疫情初期的心态,有同学这样描述:最大的担心是自己和家人感染新冠病毒,在行为上主要表现为经常测量体温,一旦有感冒发烧症状就会疑心自己被感染。同学们的紧张心态与其他人没有差别。在一开始,有些同学也担心防护物资和生活用品短缺,到网上抢购口罩、酒精等产品。但是,紧张的气氛很快就过去了,大学生们的心态逐渐平和下来,通过各种媒介关注疫情相关的各类新闻和信息,关注疫情最新进展,劝说家人和亲朋好友出门戴口罩,在交往中保持安全距离。
紧张而不慌张,关注而不恐惧成为多数青年大学生的心态。这一方面同大学生居家状态有关,疫情暴发,战“疫”总体战阻击战打响,同学们和父母、家人在一起有利于克服恐惧感。另一方面,同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疫情,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抗击疫情并取得显著成效有关。
参与战“疫”:既服从大局又积极参与,展现家国情怀
疫情防控中,全国各地援助医疗队奔赴武汉、湖北,成千上万医护人员作为逆行者投入抗疫战斗中。同时,全国各地也成为更大的战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都积极防控,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信念激励着每一个人。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的口号牵动着每一个大学生的心。
抗击疫情是大学生体认家国情怀的生动教科书,也是大学生践行家国情怀的社会大课堂。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向他们和奋斗在疫情防控各条战线上的广大青年致以诚挚的问候,在全国青年大学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这次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希望你们努力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继续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拼搏奋战,带动广大青年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无数大学生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前提下,以多种方式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去。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消息,青年大学生是志愿队伍中的重要力量,他们正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积极运用专业所长,科学战“疫”。他们有的奋勇当先,支援地方医疗救护;有的成立心理服务队伍,提供心理咨询,撰写防控科普文章,保障民众心理健康;有的积极创作抗疫防控主题作品,提升宣传效果,弘扬社会正能量。他们无惧危险,尽己所能,往最需要的地方去。有的成为了社区防控志愿者,值守卡点、检测温度、统计信息、宣传发布信息,协助当地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筑起了社区健康的防护墙;有的成为了生活保障员,购买药品、分拣蔬菜、搬运物资,搭起了民众正常生活的保障桥;有的成为支教志愿者,为医护人员子女提供“一对一”线上学业辅导与服务,让医护人员无后顾之忧。无数大学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中走在前线,彰显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
面对学业:延迟开学、居家学习,初步引发学业焦虑
为了能够尽早控制疫情的扩散及交叉感染,教育部于1月27日发布了2020年春季学期延迟开学的通知。通知发布后,各省纷纷响应,发布了延迟开学时间的通知,各高校也相继明确延迟开学。2月24日教育部再作部署要求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前大学生不返校、高校不开学。有同学感慨:接到延期通知后的感觉是,一开始有点小兴奋——假期充值了。可是,当返校时间迟迟不能确定后,就开始焦虑和无所适从。特别是即将毕业的同学们,本想节后就返校,安心做研究、写论文。可是一下回不去了,有点不知所措。多数同学习惯了寝室、食堂、教室、图书馆、运动场等几点一线的读书生活方式,一旦空间转换,变成居家学习,直接导致了诸多不适应。有同学说,长期居家,学习氛围欠缺,学习效率低下。在延期开学的假期里,大部分学生也都会完成一定的学业任务,但受到环境的影响,学生的自律要求更高,多数学生居家学习远远达不到理想状态。
此外,网络课程、线上指导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业焦虑,但也引发了新的问题。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各高校也积极开发网络课程供学生居家学习。将课堂从课室搬到线上,学生的课业学习得到一定程度恢复,也逐渐调整了学生学业面临的失衡状态。同时,云端学习也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引发了学生新的压力。其中,没有条件进行网络学习的学生是必须重点关注的对象,他们可能出现相比一般学生更大的焦虑感。另外,就网络课程本身而言,网络教学出现一定程度的各自为阵,每门课程之间协调力度较弱,比如,每节课后多数老师会布置可能多于平常的作业,多项作业汇集,有的学生疲于应对,出现新的焦虑。
舆论引导:帮助大学生在疫情迷雾中看清方向
大学生是新媒体、自媒体的主要受众。在信息社会,疫情的心理影响同舆论密切相关。战“疫”也是舆论战,舆论战引发了心理战,心理状态又反过来影响战“疫”效果。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准确、权威的信息不及时传播,虚假、歪曲的信息就会搞乱人心;积极、正确的思想舆论不发展壮大,消极、错误的言论观点就会肆虐泛滥。这方面,主流媒体守土有责,更要守土尽责,及时提供更多真实客观、观点鲜明的信息内容,牢牢掌握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主流媒体要敢于引导、善于疏导,原则问题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一点都不能含糊。”反观此次疫情的舆情和舆论引导,总体上是积极有效的。
首先,各级政府和主流媒体主动、及时、持续公开信息,不仅公布确诊者在哪里,而且公布确诊者的行动轨迹。其效果是多重的,一方面保证了人们对疫情状况的认知,另一方面保证了人们理解同确诊者之间的距离,为比较准确地认识自我状况提供了基础。当然,更积极的作用是有力地回应疫情谣言,缓解由于信息不及时不对称产生的焦虑紧张情绪。其次,充分发挥高水平专家的影响力,给人们提供专业指导。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等专家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越了他们所在的专业领域,成为人们日常行为的指导者。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门等行为指引有说服力、有分量。最后,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各高校及时发布学业指引,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导向作用。何时开学、中考、高考、毕业生就业招聘等问题都是同学们和家长们极其关心和高度关注的问题。教育部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同战“疫”进展相适应,产生了很好效果。
学业指导:构建在线教学和云校园体系,保证学业生活正常进行
疫情得到缓解后,人们对工作和学习的需要开始增强。由此,大学生中出现学业焦虑难以避免。疫情期间,学业焦虑又受制于疫情状况。因而,缓解学业焦虑和缓解疫情焦虑是相辅相成的。首先,保证学习的连续性。学习的连续性除了“停课不停学”之外,还有“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研”等。说到底,就是适应教学的空间转换,从课室到家庭,从物理空间到网络空间的转换。
目前,在线课堂已经全面开通,从小学生到大学生都开始了网络教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的学习焦虑。同时,如何在教学空间转换过程中保证教学效果成为新问题。其次,将网络空间的教学活动扩展到网络空间的学业活动。教学是学业的主要部分,但不是全部。学业还包括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科学研究、校园文化等,涵盖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方方面面。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中心环节。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疫情期间,教育空间拓展的同时,立德树人这个根本和中心依然需要坚守。这就需要将网络学习拓展为网络学业,将网络教学拓展为网络教育。其中,如何将知识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新课题。再次,高度重视毕业年级学生的学业和就业工作。高校毕业生的学业和就业是有时间节点的,目前已经处于倒计时阶段。同时,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个大趋势下,毕业论文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在疫情这一特殊时期,毕业年级学生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完成学业,是一个新挑战。
此外,就业工作面临更大压力。随着疫情在全球扩散,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日益增强,失业率加大,就业压力也加大。有效缓解就业压力带来的困扰,强化就业指导,开发线上就业指导课程,畅通就业咨询热线,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帮扶迫在眉睫。
心理疏导:加强人文关怀,纾解焦虑情绪
疫情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多方面的,战“疫”持续时间越长,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影响就越明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实施以来,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并走上了常态化之路。疫情的特殊时期和大学生居家学习方式引发了一些新的思想问题、心理问题,要加强人文关怀,做好心理辅导。其一,拓展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途径,完善网络心理健康指导机制。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和居家学习对学业带来的新挑战需要及时引导,精准疏导。发挥高校心理咨询中心作用,开通心理健康热线,开设心理战“疫”专栏,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拓宽疫情期间心理咨询渠道,疏导恐慌和焦虑情绪,培育理性平和的积极心态。同时,增强大学生心理韧性,引导大学生合理宣泄负面情绪,缓解紧张状态,减少负面思维和压力。居家隔离期间,活动范围受到限制,仍要引导学生积极地看待生活,尽可能维持原有的规律作息,按照原先的节奏生活,让自己回到正常的生活轨迹。其二,积极开发战“疫”中的育人资源。疫情是“危”,也是“机”,要变危机为契机。抓住疫情中正反两方面的案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整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讲好爱国主义、讲好人类命运共同体、讲好社会责任感、讲好科学精神等内容,筑牢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注: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研究专项工程项目“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视域下的意识形态工作思想研究”(项目批准号:16ZZD048)的阶段性成果】
原文责编/赵橙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