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杨良初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是党中央对国有企业改革提出的新的目标。要准确衡量进入世界一流企业的标准,明确我国大型国企努力的目标,进一步做强做大型国有企业。
什么是世界一流企业?有人将企业的领导力、战略规划、客户与市场等要素作为衡量一流企业的关键指标。美国《财富》杂志从公司创新能力、产品及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社会责任、人才储备、国际经营运作能力等指标评价一流企业。也就是说,在全球范围内,企业的核心要件、经营业绩、企业综合价值创造方面处在第一的水平,才能称得上“世界一流企业”。所有世界一流企业都是以事实为依据,在与同类企业竞争中靠实力、业绩、贡献逐步树立起来,并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标杆企业。
一个企业要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大体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
企业资本规模达到或接近达到一流企业要求。尽管评价一流企业的标准中没有提及资本规模问题,但真正跻身世界一流企业的都是企业资本“巨无霸”。无论是资本密集型企业,还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没有一定资本和装备做基础,就无法与对手竞争,往往是依靠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获得超额利润,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资本扩张通常通过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两种途径实现的。所谓资本积聚,就是依靠企业生产销售实现利润,进而转化为投资扩大生产规模,达到资本规模扩张,但这种资本积聚、扩张资本规模的时间和过程太长;所谓资本集中,就是通过资本联合、参股、合资、兼并等方式实现资本的扩张,可以在较短时期内完成。许多大企业都是通过资本集中方式在不太长的时期内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但是能否成为标杆企业,不是单纯依靠资本规模做大就能立住的,还要依靠其他途径才能成为真正的一流企业。
出色的企业人才队伍是世界一流企业必不可少的。一流企业人才队伍包括三个层次人才:一是企业家队伍。主要包括大型企业董事长、总经理、监事会、副总经理等组成的企业高层管理者,其中董事长和总经理最为关键。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中把企业家作为创新的关键因素。他们是一批具有“企业家精神”的鲜明个性与特征的群体。创新是企业家的灵魂,从产品创新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形式创新,都要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和主见。冒险是企业家的本色,没有甘冒风险和承担风险的胆略,就不可能成为企业家。合作是企业家的精华,尽管企业家常常是个人表现,但最擅长合作、集中意志、达成目标。敬业是企业家的动力,对事业的忠诚和热爱,是企业家不竭的动力。学习是企业家的关键,不仅自己持续学习,还能带领全员学习、团队学习,在学习中寻找机会。执着是企业家的天性,只有坚持不懈,不断创新,才能勇立潮头,稳操胜券。诚信是企业家的基石,是企业家立身之本,讲信用是市场竞争赢客户、拓市场的基本法则。一流企业必须有一流企业家担任管理者、决策者角色。二是过硬的技术研发队伍。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必须通过技术创新、企业经营创新、管理创新,才能取得竞争的胜利。而一支过硬的技术创新队伍和企业不断的研发投入是企业不断取得市场竞争领先的法宝。以华为为例,2019年华为研发费用达1317亿元,占全年销售收入15.3%。三是要有一支分工明确、技术操作熟练的员工队伍。员工对技术运用和生产流程的熟练掌握是企业保证产品质量和市场占领的基本要求。
有主业支撑、副业合理搭配的产业体系。在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环境下,能够成长为一流大型企业,必须经历一番艰苦卓绝的市场厮杀,而且是在某一特定领域占领先机,才能成为佼佼者,才能逐步成为行业领头羊。一流企业依靠主业发展壮大,取得竞争优势,也是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秘诀。但一流企业为了有效规避市场风险,也会发展一些与主业相关或不相关的副业,在主业受到不测风险时,能够及时转移战略重点,既能为主业提供配套服务,使主业不断发展壮大,又能为企业找到新的增长点,有效规避市场风险。甚至在捕捉市场机会时,选择一个新的具有市场潜力的行业作为企业发展的方向,也未不可。但不能经常变换企业经营方向,最好在原来的主业中选择具有发展前途,或者与新技术、信息化相衔接的领域拓展行业发展空间与领域,求得企业发展的新机遇。
创新与专利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不仅是企业家的基本素质,也是一流企业成功的关键。创新包括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等内容,但核心是技术创新,事关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先权和市场占有率。保持产品关键技术领先,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与提高企业盈利率的法宝。因此,一流企业十分重视企业拳头产品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十分重视企业科研队伍建设,不惜重金聘请拥有专利技术的专家加入企业产品和设备技术研发队伍,使企业产品技术研发在行业竞争中保持领先。新经济时代,技术领先与网络物流营销相结合,就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管理创新,就是学习先进企业管理经验,积极采用企业流程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方法,建立健全总厂与分厂、车间到岗位的责任制,从薪酬与奖励方面建立高层、中层、员工的激励机制,处理好生产链、供应链、营销区块链之间的关系,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履行企业在国家、社会发展中职责,维护企业经营所需的良好生态,实现企业共治、共促、共创、共享的经营目标。
高效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一流企业竞争力可持续的保证。一般公司治理结构都包括公司董事会、总经理、监事会构成,董事会负责公司重大经营决策和发展战略制定以及对经营管理层的监督,按照科学选聘机制遴选公司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公司党委设置与董事会基本一致,把党委的决策变为公司决策;总经理负责公司经营管理,落实董事会经营决策,对公司供产销、人财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实现公司经营目标;监事会就是监督总经理经营管理权行使是否遵守国家有关法律和公司规章,建立健全企业人财物监管机制,协助总经理促进企业守法运营和合规操作,并向董事会报告监督情况。一流企业要求董事长具有超常市场洞察力、科学的判断力、果断的决策力,确定公司发展方向。总经理要有超常经营管理能力与公司协同能力,通过高效的经营管理体制,及时把董事会及本人对市场的判断作出的决策落实到公司经营的每个环节,实现公司经营目标。监事会配合总经理做好公司经营管理过程的监督,保证公司经营决策有效执行。三者相互配合,高效合作,是公司规避市场风险和提高竞争力的组织保证。公司治理结构除了党委、董事会、总经理、监事会以外,还要处理好股东大会、员工、客户之间的利益关系,形成相互制衡、相互受益、共同奋斗的经营生态。
具有国际经营品牌是一流企业可持续的商业价值与信誉的保证。一个企业的品牌,初期是为了区别别的同类企业、在产品质量和商业信誉方面树立起来的市场竞争武器,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敲门砖”,到后来就是企业经营实力、经营信誉、经营质量、经营创新的标志。经营品牌不易,经营国际知名品牌更难,但带给企业的收入与效益是不可限量的。一流企业最好有知名品牌做后盾,也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武器。
风险控制能力是一流企业必须具备的本领。世界一流企业往往是集团和分公司组成,有主业和副业构成,由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大小公司组成,必须建立投资风险控制机构,有效应对可能面临的市场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投资风险等不测因素。既要面对国内市场风险,又要面对国际市场风险。风险来临之前要及时作出预测,风险来临之后要及时作出应对,防范公司因风险遭受损失,让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少;同时,能化险为夷,找到公司发展机遇。
体现社会担当与责任,具有独特的企业文化。一流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理念,强调对环境、消费者、社会的贡献。企业不仅是社会组成部分,其员工也要融入当地社会,从企业利润中拿出适当资金支持社会建设,特别是国家或地方遇到重大自然灾害时,拿出资金和物资救助受灾地方恢复生产和赈济灾民。同时在企业内部根据自身经营特点,创立独特企业文化,把文化融入企业经营理念,起到统一全体员工的思想,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作用。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中型国有企业改革重点是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核心竞争力。对于大型国有企业而言,就是借这股东风,做强做大国有企业,尽快成长为世界一流企业,提高我国国企的核心竞争力。
抓住混合所有制改革机遇,通过联合、兼并、合资、参股等形式实现大型国企从经营品质和资本规模上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混改就是不局限于国有企业,可以面向国内民营企业,也可以面向国际企业集团,通过联合、兼并、合资、参股等形式,把企业主业做强做大,实现主业的资本扩张与生产规模的扩大,提高企业在特定领域的市场占有率与竞争力。同时,把国企混改作为一次改体制、转机制的机遇,一是围绕企业集团层面混改,解决“一股独大”和主业不强问题;二是围绕主业做强做大展开,实现主业提质增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明确集团与分公司的责权利关系,按照控股、参股比例实施资本管理,按出资多少履行出资人职责。
抓住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机遇,提高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关键是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就是根据市场和消费者的需要,不断对产品的技术含量、式样、外观等方面创新,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管理创新就是对企业内部管理各个环节建立责任制、内控机制、薪酬体系,调动各分公司、各环节管理者积极性;技术创新包括对企业技术装备、主业关键技术、技术成果运用、主要产品和辅助设备技术创新等,实现企业技术进步与竞争力提高。要通过增加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和加强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引进,鼓励科技人员研发更多专利产品与技术,鼓励企业技术创新专利的运用与转化,直接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与主业、拳头产品的竞争力;充分运用各级政府对企业科技创新的财政、税收、信贷优惠政策,加快企业技术创新进程与成果转化的力度。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迈向世界一流企业。
完善混合所有制大型国企的现代企业制度,切实转变企业经营机制。现代企业制度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大型国企要处理好党委领导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关系。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形成由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组成的相互依赖又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重大经营决策先经过党委和股东大会讨论,再由公司董事会决策,总经理领导的经营管理层执行和落实,监事会监督董事会决策与总经理及管理层执行决策情况。并且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党委副书记兼总经理、监事会主席兼纪委书记,确保公司决策与经营管理掌握在党委领导下,又能让整个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运营,为企业跻身世界一流企业提供组织保证。
提高大型国有企业协同管控与风险防控能力,更有效利用国际市场资源和应对国际市场风险。借助大数据和互联网,建立总公司与分公司经营决策反馈信息、经营状况动态控制体系及国内国际市场原材料供应链、设备供应链、产品营销网络的预警机制,及时跟踪总公司与分公司经营状况、与公司有关设备、原材料、产品销售及价格变动情况,及时作出市场风险判断、市场分析,调整企业经营决策,有效提高企业面向两个市场、科学规避市场风险、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尤其重视各国政治、经济、社会、环境风险因素的判断和防范。
树立一流品牌,提供一流服务。企业品牌的树立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要靠过硬的技术和质量支撑,要靠较长时期信誉的积累,要靠消费者长期认同,才能赢得高质量产品一流品牌的常青。要让消费者放心,必须建立企业产品售后服务体系,碰到产品质量问题能及时得到修复与更换。珍视企业的信誉,就能赢得世界消费者的尊重。一流品牌的树立,要依靠一流质量、技术、服务、管理支撑,还要做好品牌广告的推广宣传,形成全球影响力的“中国品牌”,才能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增强产品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