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在即,国内几起和高考有关的事件引发公众广泛关注。
2004年,山东省聊城市冠县高三学生陈春秀被人冒名顶替上了大学,16年后事情被媒体曝光引发社会关注,相关部门迅速介入调查,并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冒名顶替者的毕业证书被撤销、工作被解聘,相关责任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涉事高校——山东理工大学承认审核不严。
2013年,艺人仝卓的继父托人为仝卓伪造应届生身份参加高考,经调查核实后,仝卓的继父临汾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办公室副主任、研究室主任仝天峰被撤职,多人被处分,仝卓参加山西省2013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各阶段、各科成绩无效,仝卓的中央戏剧学院毕业证书被撤销。
毋庸置疑,高考造假和冒名顶替上学事件背后,往往存在越权滥权和腐败问题,时至今日,我国各项制度越来越健全,监管越来越严,但教育的天空依然时有阴雨。
今年4月,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发文要求高考资料与一教育网智能卡捆绑征订,引发学生家长广泛议论。4月29日,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在其网站发布“致歉信”表示:“我院已下发补充通知,对上述做法立即进行纠正。”
笔者认为,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能够及时纠正并向公众致歉,值得肯定,但是否能彻底杜绝此类现象却值得商榷。早在2018年3月,教育部就宣布废除《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据业内人士介绍,该文件推行中小学教辅材料目录评审的初衷是为了选出好书推荐给学生,该文件中对教辅出版、目录评议都有严格要求和规定。应该说,给中小学生推荐一批好书多有益处,但也让教辅材料出版商家无法参与正常的市场竞争,更有甚者,可能由此导致权力寻租、滋生腐败。
2019年3月28日,大型问政节目《问政山东》第五期在山东电视台公共频道直播,接受问政的单位是山东省教育厅,问政现场,辣味十足,问政提及的首个问题是关于幼儿入园难问题。节目直播结束后,山东省教育厅连夜召开整改会议,有关负责人强调,要进一步提高担当意识,勇于直面问题,用心回应群众期待;要建立工作台账,逐条梳理,逐项解决;要举一反三,由点到面,建立长效管控机制,果断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全面提升教育工作水平。其做法给了公众一个很好的交代,像这样的电视问政,搭建了政府各级部门聆听民声民愿、解决民生问题的平台,也成为市民参与社会治理、畅通诉求表达的重要通道,值得大力推广。
总之,教育是造福千秋的伟大事业,容不得一点不公和失误,让我们一起从爱出发,多一点奉献,多一点责任,撑起教育天空的阳光普照!(作者:肖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