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数字经济背景下平台型组织的价值共创

核心提示: 数字经济时代,平台型组织借助互联网数字技术,打造突破物理时空限制的数字网络平台,营造虚拟与实体空间的互联互通,创造更大社会价值。由于平台型组织具有共生性和生态化的特征,使得价值网络成员间互为主体、资源共通,不仅提高了各自的效率,还降低了组织间生产运作成本,相比于传统组织更有利于进行价值共创。

【摘要】数字经济时代,平台型组织借助互联网数字技术,打造突破物理时空限制的数字网络平台,营造虚拟与实体空间的互联互通,创造更大社会价值。由于平台型组织具有共生性和生态化的特征,使得价值网络成员间互为主体、资源共通,不仅提高了各自的效率,还降低了组织间生产运作成本,相比于传统组织更有利于进行价值共创。

【关键词】数字经济 平台型组织 共生性 价值共创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平台经济体的崛起是数字经济时代具有代表性的特征

2016年《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将数字经济界定为: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平台经济体的崛起是数字经济时代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平台型组织作为资源整合和价值创造的重要载体,颠覆并重塑了整个产业链,基于以包括云计算、数据分析、在线社区、社交媒体等数字技术工具和系统为支撑的数字基础设施,借助移动互联网强大的功能性与辐射性,形成了具有柔性、敏捷性和共生性的平台体系,通过网状运作结构调动并集成分散在各方的资源,再将各种资源迅速、精准分布到网络的末端,整个过程的通畅运行需要平台各方的协作才能发挥功效。与此同时,大数据是平台搭建的基石,数据本身具有较强的韧性,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数据和工具是可自由访问、可互换、可操作、高质量和最新的,数据的这一特性使其可以跨越组织边界,在平台型组织构建的生态网络和价值网络中自由流动,并与组织内、外部各主体共享,随着数字化在平台型组织构建与运转中的渗透性日益增强,重要性愈发凸显,也不断驱动着更广范围、更大规模的协作。

平台型组织的共生性具体表现为扁平化、无边界性、用户网络以及赋能

组织结构更趋扁平化。平台型组织的纵向管理层得到压缩,组织结构更趋扁平化,不同部门之间的职能差异和信息传递壁垒被弱化,组织的整体性更强,在应对日常业务和突发事件时更具灵活性,对外界变化的即兴响应能力及组织协同性更强。扁平化组织能够让企业的管理者与合作伙伴、同行业的竞争者进行实时交流互动,拓宽企业的知识来源,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并根据不断变化的需求及时做出调整,保持机会优势。

组织边界的包容性、渗透性和开放性。传统的科层制组织结构要想发挥功能作用,有一个重要的前提: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是基本稳定、很少变化的。显然,这一前提条件正随着信息技术变革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而发生改变,仅靠传统组织的单打独斗已经无法充分抓住转瞬即逝的市场机遇。平台型组织变革重塑了传统封闭僵化的组织架构,开始注重组织边界的包容性、渗透性和开放性,弥补了传统组织由于边界束缚而在内部管理运营能力和外部资源获取整合能力上的不足,打造出能够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进行快速反馈和响应的新组织模式。

组织特有的用户网络。传统组织的流量思维是通过把市场费用投入到广告和补贴的模式来吸引用户,想方设法促进交易,提高交易量。数字经济时代,平台型组织的商业模式构建了新型关系:用户可以成为营销者,营销者也可以成为用户。“非用户-普通用户-超级用户-裂变用户”的用户进化过程是一个完整的闭环,并不断进行加速迭代,形成了平台型组织特有的用户网络。

组织内部和外部赋能。一方面,组织内部赋能不仅指组织与员工之间的相互赋能,也包括员工之间的相互赋能,从而促使员工的专业知识、创新趋向能够更好地与用户的特殊化需求、个性化追求相匹配。另一方面,组织外部赋能,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各大平台型组织采取“大平台赋能小终端”的策略,纷纷发布多项政策帮助商户应对疫情影响,降低损失,解决供应链运行堵塞问题。

平台型组织中部门与部门的价值共创,以及企业与员工、用户的价值共创

平台型组织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网络商业生态系统,是组织和个人所组成的经济联合体,而且还包括竞争者,位于生态圈中的不同主体打破了各自组织边界,彼此相互联结、实时互动构成了价值链,不同的价值链相互交织、协同互助形成了连接紧密、范围广泛的价值网络,资源和信息等通过价值网络在生态系统成员间流动和循环,实现不同主体的价值共创。

部门与部门的价值共创。在工业时代,企业各个部门之间可能会靠信息屏蔽实现部门利益的最大化,在分工环节会产生壁垒,信息阻隔造成信息的不对称,进而可能会导致推诿扯皮现象,降低整体效率。步入数字经济时代后,信息在企业各个部门内部以及部门与部门之间都能够实现畅通无阻地传递。这就使得企业更加通透,每个部门、每个团队以及每个成员都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增加了部门与部门之间、团队与团队之间的协作,并且这种协作都是基于价值共创的原则,以期实现价值共享。

企业与员工的价值共创。员工与企业的关系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工业时代,企业的社会功能薄弱,可能只是单纯地追求利润最大化,固定资产的投资至关重要,所以股东成为企业的所有者,员工可能只是企业完成生产的工具。管理时代,专业化管理成为主流,专业的知识工作者成为员工的主体,企业开始思考员工的价值观,并建立了“员工是企业主体”的意识。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的最终价值体现在人的创造力上,企业与员工之间是平等、互利、可持续的合伙人关系,越来越多的员工希望自身价值能够得到更好的体现,希望在企业的努力与付出能够获得相应的回报,能够更好的与企业共同发展。

企业与用户的价值共创。平台型组织是一种高度以客户为导向的生态型网络化组织。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为生产赋能,更为消费赋能。企业与用户关系的理念经历了从流量思维到产销者思维,再到超级用户思维的转变,超级用户思维成为实现组织与用户之间高价值连接和生态化构建的基本逻辑,企业处理用户关系的侧重点也从外部获取新用户和留存已有用户,转向对已有用户关系地深度经营与人均用户价值创造。

平台型组织中企业与互补者、竞争者的价值共创

企业与互补者的价值共创。在数字经济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平台型组织的数字化优势凸显出来,传统紧密集成的系统可以分解为松散耦合的组件,这些组件可以混合和匹配,从而允许在终端配置中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模块化导致了平台架构的演变,平台架构将行业生态系统划分为一个相对稳定的平台和一组互补的模块,鼓励这些模块的变化和进化。在数字平台环境中,启动特定模块的企业和平台企业之间有着很强的相互依赖性,两者通过互补性接口的连接实现价值共创。

企业与竞争者的价值共创。靠共赢的合作来竞争的企业竞争关系理念已经成为当前平台型组织的新观念。平台型企业落实新的竞争理念,需要增强组织内外不同利益相关者协同机制的有效性,设计与实施针对平台生态系统的新规则,整合价值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和竞争者的资源和信息,协调价值网络不同主体的分布与利益,以满足各方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进而获得更大增值,实现从竞争逻辑到共生逻辑的战略认知转变。竞争逻辑围绕的是满足需求(已有需求),共生逻辑围绕的是创造需求(新需求)。企业通过挖掘自身不可替代的价值贡献,构建或加入“合作主体的共生系统”,在“共生空间”中协同发展、共创价值。

(作者分别为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吉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注:本文系吉林大学“新冠肺炎疫情防治相关问题研究”委托项目(项目编号:2020XGZX07)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陈春花、朱丽:《协同:数字化时代组织效率的本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年。

责编/谢帅 美编/陈媛媛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孙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