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金融 > 经济大家谈 > 正文

经济大家谈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开启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经济大家谈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肖汉平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今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里程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将从中等收入国家迈出坚实发展步伐,向高收入国家行列迈进,到本世纪中期,我国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一步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小康”源出《诗经·大雅·民劳》,描写的是中国百姓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恒久守望,是穿越无数苦难与辉煌岁月的执着梦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民众的期待,也是几代中国领导人的不懈追求和努力实现的目标。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同志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立足现代化建设的现实和人民群众的需要,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经过数十年的接续奋斗,到20世纪末,全国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从解决温饱到总体小康的跨越。党的十六大在总体小康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深入,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小康作出了明确界定,并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三大攻坚战作为全党工作重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重要的是“全面”。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面”:一是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二是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小康;三是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的小康。

在《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进展,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短板,并提出了下一步重点任务和工作要求。文章指出,全面小康不是平均主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中有的是绝对指标,比如脱贫,是指在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在科学评估进展状况的基础上,我们要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突出短板和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进行认真梳理。从人群看,主要是老弱病残贫困人口。从区域看,主要是深度贫困地区。从领域看,主要是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短板明显。在工作重点和要求方面,文章强调,要一鼓作气、连续作战,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要坚决克服“数字”脱贫、“指标”脱贫等问题,有效防止脱贫户返贫和边缘户掉队。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到2020年的阶段性目标。最后强调,当前,我们既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跑好“最后一公里”,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全面消灭绝对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底线目标,是全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内在要求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先后就扶贫开发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在全国范围打响了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1月于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之后,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劳务输出扶贫、交通扶贫、水利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农村危房改造等种种脱贫攻坚方法不断推出。2017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此次会议提出,精准脱贫要瞄准特殊贫困人口精准帮扶,进一步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把扶贫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激发贫困人口内生脱贫动力,巩固扶贫成果,提高脱贫质量。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民共享发展成果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一个解放思想与求真务实、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过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绝不能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要让13亿中国人民共享全面小康的成果”。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和全国上下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脱贫工作取得重大进展。自2012年至2019年底,全国已累计减贫9348万人,每年都有超过1000万人口摆脱贫困。按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测算,2019年末全国剩余农村贫困人口只有55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109万人,下降66.8%;贫困发生率0.6%,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数据显示,完成党中央确定的全面脱贫目标近在眼前。打赢脱贫攻坚战,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并朝着共同富裕不断迈进,深刻彰显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展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一步,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起点

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消除绝对贫困近在眼前,但发展不平衡仍然是是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目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接下来实现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全民共享发展成果仍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完成,如,国家全面现代化、全面脱贫成果巩固和提升问题、乡村和城市相对贫困的治理问题、乡村现代化或乡村振兴问题等等。

党的十九大报告已为我们绘就了新的蓝图,那就是在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乘势而上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从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两个一百年”是基于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状况作出的一种必然性历史选择。“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集中体现,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重要、最现实的使命担当。在全球范围来看,所谓的“现代化”是欧洲工业革命开始以后的一个技术革命、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过程。在新的历史时代,建设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事业,有了一个广泛而内容丰富的目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将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等领域的全方位复兴。

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将由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2020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转折点。2020年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主题将转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成现代化强国上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代,经济发展将向高质量发展转换,现代化建设将从经济、技术的现代化到全面现代化转变。

中国经济大家谈系列稿件

【战“疫”说理】如何把握疫情带来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战“疫”说理】“无接触经济”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

【战“疫”说理】新基建将如何发挥新动能

【战“疫”说理】民营企业是稳外贸的关键

【战“疫”说理】政企合作的抗疫经验

【战“疫”说理】疫情冲击下数字经济优势凸显

【战“疫”说理】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战“疫”说理】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加快创新经济治理

经济大家谈 | 这三个重点领域将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

经济大家谈 | 王一鸣:疫情冲击下中国经济如何转危为机

经济大家谈 | 唐任伍: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中国企业在行动

经济大家谈 | 新基建要注重绿色发展

经济大家谈 | 稳投资是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

经济大家谈 | 新基建要实现“五个结合”

经济大家谈 | 激发县域经济活力 推进高质量发展

经济大家谈 | 新基建的多重逻辑

经济大家谈 | “两新一重”协同推进,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经济大家谈 | 进一步提振消费,助推经济增长

经济大家谈 | 完善创新治理体系,打造经济新优势

经济大家谈 | 坚定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经济大家谈 | 科学推进新基建,促进经济长期增长

经济大家谈 | 推动新时代西部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songc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