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金融 > 宏观大势 > 正文

积极财政助力经济社会形势持续恢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提出“新增1万亿元赤字,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部分特别国债已于近期成功发行,在全球疫情持续蔓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受到较大冲击的背景下,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将有利于对冲疫情影响,确保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确保社会稳定。

当前的经济社会形势要求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一是疫情对经济社会产生较大负面影响,需要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对冲总需求不足的局面。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为1992年GDP实施季度核算以来的最低值,受损程度超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随着复工复产持续推进,当前经济在持续恢复,但需求端仍未完全恢复。5月全球制造业PMI指数为42.4%,为2009年有数据以来的低点,反映全球贸易活动低迷。受益于我国疫情防控趋势向好,供需两端持续回暖,6月我国制造业PMI为50.6%,环比回升0.3个百分点,经济复苏态势整体向好,经济景气整体改善,但小微企业、就业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压力。

二是减轻市场微观主体负担,保企业和就业尤其对中小企业和中低收入人群的救助,是当前的核心要务,需要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5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7%,降幅比4月份扩大0.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4%,反映出总需求仍然不足。

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需要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予以支持。2019年已经为决胜脱贫攻坚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2020年受疫情影响,一季度居民收入增速下行,不利于脱贫攻坚,财政政策必须加大对该部分的投入。

四是全国财政形势仍处于紧平衡状态,地方财政形势尤其紧张,财政政策有必要更加积极有为,扩大赤字和债务规模,发挥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1-5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13.6%,中央、地方收入分别同比下降17%、10.4%,主要税种和主要行业的税收收入出现负增长。1-4月,受疫情冲击影响,住宿餐饮、交通运输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税收收入分别下降46.8%、29.8%、28.2%。同时地方财政收入压力也较大。

在此种形势下,财政政策要发挥扩大总需求、救助纾困、优化产业升级的作用,货币政策主要是缓解市场主体的流动性紧张和配合财政发债。财政政策实施上宜减税降费与增加支出并重,尤其是侧重增加支出。减税降费能够发挥一定作用,减轻市场主体的负担,但在企业订单不足和面临亏损压力的环境下,应更侧重增加政府投资和公共消费。

事实上,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2020年预算报告的特点是规模上的积极有为和支出方向的提质增效,收入端大规模减税降费、多渠道筹措资金,支出端大力度对冲经济社会风险,真正发挥了财政政策的主导作用。从当前实施的效果看,一季度、4月、5月经济边际向好。1-5月财政支出增速为-2.9%,高于收入增速10.7个百分点;支出结构方面,明显侧重社保、就业与卫生健康支出,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卫生健康支出同比分别增长5.8%和7.5%。

规模上,财政积极有为。赤字率首次突破3%。今年确定的财政赤字率为3.6%以上,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可以有效对冲疫情对减税增支的影响。需要指出的是,这仅涵盖政府的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际的财政刺激规模和积极程度还需要考虑抗疫特别国债以及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的专项债。按此口径,包括赤字、专项债和抗疫特别国债的总规模高达8.51万亿元,占GDP的比重高达8.2%。

支出方向上,财政提质增效,支出结构改善。一是继续优化政府与市场关系,政府过紧日子,节用裕民,让利于居民和企业。2020减税降费规模将再创历史新高,预计达到2.5万亿元,高于2018和2019年的1.3万亿元和2.3万亿元,确保市场主体稳定。二是财政支出结构改善,尤其侧重民生、补短板领域。三是全面落实“六保”和脱贫攻坚任务。

(作者系恒大研究院原首席宏观研究员)

[责任编辑:zhongchao]
标签: 疫情   GDP   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