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无接触经济:“昙花一现”还是大势所趋

【摘要】在我国,无接触经济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摸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探寻新的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是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我们有理由相信,无接触经济不会只是“昙花一现”,而是大势所趋。在发展机遇面前,谁能顺应发展趋势,化危为机,谁就能赢得主动权。

【关键词】无接触经济 数字经济 经济发展方式 发展新动能 新基建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2020年已过半。半年来的风风雨雨,14亿中国人民经历了很多很多。当我们蓦然回首的时候,不经意间发现一个现象:雨后也会有彩虹。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把我们每个人都定格在一个个网格之中,很多实体服务业不得不按下暂停键,可生活并未因此而暗淡无光,人民的基本生活还是得到了保障,这归功于无接触经济的快速崛起为国民经济带来一抹亮色。

我们能够发现,网络零售成为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商务部数据显示,2020年前4个月,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7.5%的情况下,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却逆势增长8.6%达到2.56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4.1%。与此同时,大部分网络应用的用户规模均大幅增长,其中,在线政务、网络支付、网络视频、网络购物、即时通信、网络音乐、搜索引擎的用户规模较2019年底增长迅速,增幅都在10%以上。我们还能发现,在线教育出现爆发式增长。今年全国大中小学校推迟开学,有2.65亿在校生普遍转向线上课程。截至3月份,各种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4.2亿,较2018年底增长110.2%,占网民整体的46.8%。

一个崭新的经济学词汇——“无接触经济”悄然出现。

貌似新奇,实则不然,什么是无接触经济

无接触经济(Contactless Economy)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网络等平台,达到人与人、人与物之间不接触就可以实现交易的经济活动。也就是说,在经济交往的各个环节中,人与人尽可能地减少面对面的物理接触和空间接近,而更多地通过“人—物—人”“人—网络—人”等物理和实体空间相对隔离的方式开展经济生活。

无接触经济的表现形式有网购、电商平台、无接触服务、视频会议、电子政务、智能物流,等等。可以说,这些经济形态的兴起标志着一场颠覆式变革正在到来。无接触经济代表着新的经济增长点,能安全地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求,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加快培育。无接触经济包括远程办公、智能配送、互联网医疗和在线教育,这些行业以前也存在,这次由于疫情的“逼迫”,客观上起到了市场教育和催生的作用,用户从过去的被动认知转到现在的主动了解和接受,在短期内迅速完成了对用户的认知和普及,让这些行业迎来了用户和业务量的爆炸性增长。

无接触经济具有鲜明的时代和技术特点

无接触经济,顾名思义是“经济不接触”,除了这个基本特征之外,无接触经济还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支撑。无接触经济的内在要求是供给和需求在现实世界不发生直接接触,因此,它是建立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之上的。纵观全球,无接触经济发展得比较好的国家都是互联网大国,因为如果没有强大的产业信息化、人工智能、数字技术为基础,例如像网络电商、远程医疗、智能物流这样的无接触经济只能是空中楼阁。

从数字经济发展而来。网络信息技术应用逐渐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从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延伸拓展,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重塑着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催生了一系列新业态,其中很大一部分(例如电商、网购),如果植入以智能化、无人化为代表的无接触消费场景就会蝶变成为无接触经济。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无接触经济是数字经济的一部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以及智能物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是数字技术的基石,也是无接触经济的技术载体。

“点对点消费”有利于个性化需求的满足。网站的商品陈列和导购的网络直播便于供给方的尽情展示;由于去掉了中间环节,需求方可以随时随地根据个人购买偏好下单,产销通过互联网实现直接交易;消费终端多样化、分散化,遍布城乡的消费场景通过分布式终端呈现。无接触消费通过点对点配送的方式送达顾客,满足人们个性化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无接触经济考验着无接触支付。买卖双方交易时未曾谋面,支付时也需无接触支付,从而对支付体系带来一场新的变革。在这方面中国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几乎遍及社会每个角落,而西方现在还使用着信用卡和现钞的方式。

配送网络具有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商品被安全、精准、快捷、无接触地送达买主,需要科学强大的配送网络加以支撑。在线外卖风生水起的背后是较为完备的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目前,中国已经打造出分钟级即时配送网络:骑手的调度规划0.55毫秒就能完成,每小时可以规划29亿次配送,配送时间从60分钟缩短到30分以内。个性化的需求在生产领域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尚体现不出来,但在物流方面却表现得十分明显。运输和配送网络要求兼具安全、快捷、精准和无接触,造成巨大的固定成本;可这种配送网络一经建成,可变成本却很低,特别是当用户数量趋向于无穷大的时候,可变成本和边际成本都趋向于零,也就是说,无接触经济的配送网络具有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效应。

无接触经济不是“昙花一现”,而是大势所趋

有人认为疫情之下“宅经济”催生出的无接触经济是“昙花一现”,对此笔者不敢苟同。2020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交大调研时指出:“重大的历史进步都是在一些重大的灾难之后。”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例如,1918年西班牙暴发大流感,感染人数超过5亿,占当时世界人口的30%,死亡人数约为5000万。有人说,这场大流感提前结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因为交战国都打不下去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欧洲乃至世界历史的进程。

我们有理由相信,无接触经济不会只是“昙花一现”,而是大势所趋。在发展机遇面前,谁能顺应发展趋势,化危为机,谁就能赢得主动权。只要我们顺势而为,如果培育和浇灌得当的话,这种无接触之花会开得更加芬芳、更加美丽。我们认为,新冠肺炎疫情所催生的无接触经济可能成为中国经济未来的一个长期风口。理由如下:

人们健康的需要。疫情告诉我们,抗击病毒最有效的方法是简单的阻断和隔离。如果新冠病毒的传播具有长期性、反复性,那么我们认为人类即将迎来一个新的生活方式——“无接触社会”,它将迫使人们不得不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因为毕竟人的健康和生命高于一切。

消费习惯具有惯性。注重健康安全的消费习惯一经养成就会形成路径依赖,以后类似无接触的智能消费场景将受到广泛青睐,也就是说,生活将越来越依赖于智能化和无人化。无接触经济既能进行社会交往又能保持社交距离,将使人们生活在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有利于人类和地球长期共存的社会。疫情过后,除非有有效治疗方案和疫苗问世,人们出于风险厌恶的心理将减少或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消费场所;商家为了推动消费,也会对现有的消费场所实现无接触式改造即智能化和无人化。全球市场监测和数据分析公司尼尔森今年5月发布的《中国零售业的变革与机遇》报告称,67%的零售商家表示将大力拓展线上渠道,加快“到家”业务或前置仓布局,“到店”与“到家”深度融合将成为商业常态。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除了健康以外,无接触经济的另外一个好处是便利。随时随地可以网上购物和订餐,而且货物很快就会到家;居家办公、线上教学、网络会议、远程医疗、线上娱乐,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还减少了交通压力。无接触经济的靓丽表现,让众多商业经济找到了延展空间,人们足不出户也能享受到多元化、多层次的服务体验,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疫情对消费带来的负面冲击。

发展无接触经济是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重要途径。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无接触经济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摸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探寻新的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是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打造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新引擎的重要途径。新冠肺炎疫情降低了接触式经济的性价比,激活了数字技术的潜能,通过数字技术,人们未曾谋面也能互动,这种成本的降低意味着数字经济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将不断扩大。无接触经济从数字经济发展而来,也会倒推数字经济一些先进商业形态的发展。其中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新零售”。“新零售”不是简单地上线一个App,也不是简单地在超市里加点桌椅和一些新奇的商品,而是通过无接触场景重构消费模式,使零售与电商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包容、相互弥补的关系,线上与线下相互引流,线上服务来展示、销售商品,线下体验让商品更真实,同时为线上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及售后服务。“新零售”带来的自助结账、刷脸买单、半小时送货上门等服务满足了消费者对更高生活品质的追求。未来的消费生力军是“90后”“00后”,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新零售”将深受他们青睐。

探究中国发展无接触经济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这次疫情对我国经济体系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压力测试,摸清了经济发展的底数和底线,对产业链的优势和短板、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协调性等都积累了进行深入评估的经验和条件。无接触经济在我国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行性。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①根据梅特卡夫定律,联网的计算机越多,每台电脑的价值就越大,这种“增值”以指数关系不断变大的网民为无接触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用户基础。中国在数字经济应用端走在世界前列,移动通信技术实现了从“2G空白”“3G跟跑”“4G并跑”,到“5G引领”的重大突破。10家互联网企业进入全球市值前30强,形成了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型企业。无接触式服务行业的发展水平也处于先进水平,在移动支付、电子政务、远程办公、电子商务、智慧物流、共享交通、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领域,中国均有普及程度高、业务模式成熟的产品。2019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超过630亿件。随着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善、智能仓储技术的应用,不仅基本满足了网络促销短时间内订单爆发的需要,而且配送时效也得到大幅提升。即使在促销时段,网购商品也可以享受次日达、当日达甚至定时达的配送服务。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全国快递企业累计完成业务量125.3亿件。4月国内快递业务量完成62.5亿件,同比增长27%,快递业务收入712亿元。

拥有14亿消费者规模。无接触经济是大城市友好型经济,城市越大越要避免聚集,城市越大无接触经济越有优势。商业模式的创新离不开大型经济体,庞大的人口规模和海量的数据是中国数字经济独特的有利条件。中国人口不仅数量多,而且密度高,中国有很多百万级、千万级规模的城市,更为有利的优势是居住集中,高楼林立。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人们居住分散,送外卖一般需要半个小时以上的车程,还不一定安全,成本收益比不划算;而在中国大都市人口密度高,外卖小哥跑一趟可以顺便服务好几个顾客,有规模经济效应,也比较经济合算。

隐私意识尚不强烈。我国公民的隐私意识处在刚刚觉醒阶段,个人信息保护法尚未出台,这也是一个“机会窗口”。网购需要的目的地住址信息可以提供;为了方便联系,收件人的电话也可以告诉;特殊情况下(例如疫情时期),为了核实身份,寄件人或者收件人的身份证也不会保密。而西方的隐私权意识已经根深蒂固,个人信息一般不会告诉外人。

展望未来,疫情过后怎样发展无接触经济

疫情过后,人们要关注社会渐进和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有前瞻性思维的企业家和创业者能够发现新的商机,也希望政府部门做出相应的激励政策。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发展无接触经济。

新经济业态“嫁接”无接触元素。一方面,疫情催生的需求培养了用户无接触的消费习惯,另一方面,无接触经济也促进互联网平台提升技术研发能力,加强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的建设,尽量增加社交距离,植入无接触元素,或者留下无接触的改进空间。

通过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无接触经济腾飞。回顾世界文明史,每一次技术革命都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现在正进入数字经济时代,第四次工业革命孕育兴起,带来生产力又一次质的飞跃。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深刻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我们必须把握这种发展大势,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无接触经济的发展。

让数字基建成为无接触经济的“先行官”。“新基建”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具体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三个方面。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都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依托这些新技术演化而成的,具备社会公共性、效果长期性、收益间接性的基础设施即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无接触经济,要在推动传统网络基础设施优化升级的同时,加快建设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数字基建,形成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的网络支撑能力,让数字基础设施成为“先行官”,不断提升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水平,推动无接触经济高质量发展。

突破关键性数字技术,为无接触经济赋能。强化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努力走在理论前沿,占领创新制高点。坚持应用牵引、体系推进,加快突破信息领域核心关键技术,提升数字技术供给能力和工程化水平,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夯实无接触经济发展的技术基础。②

构建产业融合生态,拓展无接触经济发展空间。数字经济只有与传统产业互为依托、并驾齐驱,才能驱动产业跃向高层次、经济迈向高质量。既要壮大电子商务、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数字产业,也要通过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造出产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远程医疗等数字化产业新业态,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深化数字技术在农业、工业、服务业及社会各领域的应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拓展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壮大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利用数字技术模块对传统产业进行无接触方面的改造升级,支持工业企业构建数字化的生产、经营、管理体系,推动智能制造、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和柔性化生产。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在零售业领域,鼓励实体店探索使用云、小程序、直播等数字化工具,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自主运营,增强触达用户和服务用户的能力,促进无接触经济发展。

优化政策环境及管理体系。目前,无接触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服务标准不完善、盈利模式不清晰、基础设施无法满足需求等问题,尤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无接触经济的实现仍然面临很多困难,企业缺乏向线上转型能力。无接触经济的发展需要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中央政府要做好无接触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通过制定行业规则、设施标准、规划布局、监督考核等,加大网络提速降费力度,引导并规范基础设施的有效投资和有序建设。地方政府要充分考虑本地发展情况和财力、债务承受情况,循序渐进开展数字基建。另外,在监管上秉承包容审慎的原则,妥善处理消费者纠纷。

构建安全可靠的数据应用监管体系。传统的教科书只把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作为生产要素。2020年4月9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将“数据”作为一种新生产要素写入文件之中,体现了大数据时代的新特征。所有与互联网相关的技术、应用、服务、政策都是围绕大数据展开的,无接触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强数据治理,通过顶层设计、技术创新、流程优化、标准制定等方式,统一数据标准,提供标准数据接口,提高数据结构化、关联性、一致性水平。另外,数据集中化、透明化、网络化趋势加大了数据泄露的风险,个人隐私、商业机密、国家情报等信息泄露已成为国家治理的难题。因此要在兼顾数据效益和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构建数据应用监管体系和数字经济统计监测体系,明确数字经济内涵、分类,准确反映数字经济发展规模、趋势,为无接触经济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

(作者分别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

【注: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路径与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8JZD029,主持人:张辉)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经济日报》,2020年4月28日。

②陈肇雄:《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新引擎》,《学习时报》,2020年1月10日。

责编/谷漩 美编/李祥峰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李一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