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疫情催生下无接触经济的演进逻辑

【摘要】无接触经济强调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经济活动的“无接触”,本质上仍属于“数字经济”的范畴。“非典”和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两次大规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我国的经济社会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也催生了无接触经济的概念。两次疫情期间无接触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应该分别对应培育期和引领期。对待无接触经济的发展,应采取积极乐观、谨慎客观的正确态度。

【关键词】无接触经济 电子商务 公共卫生 【中图分类号】F062.4 【文献标识码】A

无接触经济一般是指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网络等平台间接接触,实现人与物之间、人与人之间经济交往的活动。简单来说,无接触经济就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或制度安排,帮助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在实现空间上隔离的同时,保障经济活动顺利进行、保障交易信息和交易物顺利流通的一种经济模式,其本质上仍属于“数字经济”的范畴。

从现有的相关资料来看,我国有两次针对无接触经济或非接触经济的集中关注及讨论,分别出现在“非典”(SARS)疫情暴发之后的2003年和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暴发之后的2020年。尽管在两次疫情之后,社会各界都在类似的背景下针对无接触经济进行了大量的讨论,但是无论从技术发展还是从经济形势来看,无接触经济都经历了一段时期的沉淀与发展,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关注的新现象。

无接触经济成为兼顾经济发展和有效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良方”

如今公认的无接触经济与1996年IBM公司提出的电子贸易(E-Commerce)和1997年提出的电子商务(E-Business)概念关系密切,电子商务主要强调对商业活动各阶段的电子化和信息化,更贴近于“数字经济”所强调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无接触经济概念则更强调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经济活动的“无接触”。

20世纪90年代末电子商务模式引入我国后,受制于国内信息化水平不高、大众对电子商务缺乏了解等因素,我国的电子商务模式发展相对缓慢;与此同时,由于受到互联网泡沫的冲击,相继成立的电商网站大多举步维艰。2000年到2002年期间,电商问题逐渐暴露,资金撤离,市场开始新一轮的洗牌,超过三分之一的电商网站在此期间销声匿迹。尽管我国的电子商务在发展之初遭遇了许多困难,但是“非典”疫情却意外地催生了基于网络、信息化的无接触经济概念,进而出现了电子商务、网上招商、电话订购等便捷的商务形式,并且展示出了广阔的市场前景。阿里巴巴在“非典”期间曾对140多万会员进行过一次调查,结果显示,上网企业对未来经济更加乐观,认为“非典”对经济的影响很小,同时有86%的企业认为电子商务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越来越重要,企业对电子商务的了解和认同得到深化。疫情期间,阿里巴巴的各项业务指标都稳步增长,同年成立淘宝网,并推出支付宝服务,这成为后来中国无接触经济发展历程中的标志性事件。

无接触经济的再次活跃,是以2016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为起点的,文件提出鼓励实体零售与网络零售相融合,加快零售业创新转型。之后的两年,无接触经济以无人零售的形式为主,国内先后出现了一大批活跃的企业和项目,如缤果盒子、Mini U店、京东无人超市等等。无人零售一改传统的销售方式,采取不需要人工看顾的智能新型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服务,主要有自助贩售机、无人货架和无人商店等三种业态,采用线上、线下、物流融合的方式,进行多渠道的零售。自2016年以来,无人零售模式的迅猛发展也引发了许多问题,无人店模式、无人货架都已经陷入窘境,甚至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新型售货机与无人收银模式依然迅速发展,无人零售作为传统零售的补充,并没有轻易终结。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无接触经济再次兴起。此次无接触经济主要以“无接触服务”的形式出现,既包括无接触下单、无接触收银、无接触配送,还包括“云相亲”“云看展”“云K歌”“云旅游”“云健身”等全新消费模式;同时,疫情还启发了政治交流、教育和医疗的新可能,“云会议”“云课堂”“云问诊”等概念也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本是决定市场主体在无接触经济与“面对面经济”两种经济模式之间选择的关键因素,无接触经济在疫情期间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就在于,传染性流行病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接触风险,显著提高了原本正常的经济社会交往活动的交易成本,并且这种成本所影响的并不只是交易的双方,流行病的强负外部性甚至会冲击社会秩序,对经济活动造成长期的不利影响。无论是公共卫生理论还是“非典”和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抗疫”现实都确确实实地证明了保持社交距离,减少不必要接触是控制流行病疫情最为有效的手段。但是,在所有人的社会生活都高度依赖市场机制的当下,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就注定会对原本的经济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影响。在这种特殊的经济社会条件下,无接触经济便成为同时兼顾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良方”。

无接触经济在疫情期间的贡献其实也可以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GDP初步核算数据中得以管窥,尽管我国GDP同比增长-6.8%,但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GDP却逆势增长,同比增长高达13.2%,信息化、数字化程度较高的金融业GDP同比也有6%的增长。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就了无接触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和发展特征

尽管从理论上来说,疫情对无接触经济的发展而言具有相似的促进作用,但是考虑到无接触经济本身的发展演进逻辑以及与之相关的技术、制度、国际背景等因素的发展变化,两次疫情期间的无接触经济自然而然地具有不同的发展特征,也可以被认为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对“非典”时期无接触经济的发展来说,政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是其发展的首要特征,政府为了更好地培植电子商务这一新型产业,在实体呼应、政策落实和法规制定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第二个特征是无接触经济在当时面临许多现实的困境,包括物流渠道效率不足、线上支付等金融服务的安全性与接受度不足、线上交易的企业信用与个人信用建设准备不足等。第三个特征是无接触经济的应用场景和业务活动更多地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为主的服务业,其没有对经济生活产生系统性的影响,这是因为当时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得到的市场接受度和社会认可度有限,同时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并不足以解决无接触经济的高成本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政府支持与企业创新相结合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尽管政府仍在大力提倡和支持无接触经济,但是因为我国此前在培育电子商务模式时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制度安排,所以这一轮无接触经济的热潮更多的是企业的创新行为。第二个特征是这一轮无接触经济热潮在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都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一方面,消费者对于无接触经济这种经济模式高度认可;另一方面,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对无接触经济具体方式进行了创新探索,但无论哪个方面都离不开我国在市场化过程中逐渐提高的电子化、数字化、信息化程度和长期实践中培育起的消费者习惯。第三个特征是与无接触经济相关的行业覆盖范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无接触经济的业务不仅囊括了与之高度相关的服务业类别,诸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还拓展到了诸如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租赁服务业、教育、卫生和文化等第三产业,同时还与第一、二产业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机制。第四个特征是我国当下无接触经济的实践在世界范围内都处于前列,引领着无接触经济在未来的发展潮流。这与我国此前在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方面付出的努力和进行的实践密切相关,既离不开国家和政府的长远规划和政策支持,也离不开广大社会主义劳动者和建设者创新性的实践和探索。

同时,无接触经济的发展与我国电子商务、数字经济的发展历程重合,因此,对无接触经济发展阶段也应该从培育期、创新期、引领期的角度去划分。两次疫情期间无接触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应该分别对应培育期和引领期,这一划分也与前文我们总结的两次疫情期间无接触经济的发展特征相适应。

积极乐观、谨慎客观是我们对待无接触经济发展的正确态度

自从信息技术革命以来,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一直在重新改造我们继承自农业社会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尽管两次工业革命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交通出行和信息联通方式,但是远不及信息技术革命对这些方式所进行的革命性的改变——现在人类能够用极短的时间对巨量信息流进行超远距离的传输,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对人类社会来说是颠覆性的创新。

当我们从广阔的技术革命的历史视野回到两次疫情期间无接触经济的现实发展时,我们还是可以看到技术进步在其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尽管我们说无接触经济早在2003年就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但是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接触经济仍然是以温和的方式缓慢地发展,更多地以电子商务的模式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以至于无接触经济这个概念也沉寂了一段时间。早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国内已经出现的无人超市、无人货架、无接触快递柜等实践就可以被看作是无接触经济发展的产物,当时这些概念被提出并被应用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节省日益上升的人力成本,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随着技术的发展、技术成本的下降,新的商业模式和经济活动也会逐渐出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面对面经济”的高成本和高风险促使无接触经济作为一种替代性的经济模式再次备受关注,同时这些年由于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线上支付、线上交易等新交易模式也在中国得到了大范围的认可和普及,无论是从需求端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规模,还是从供给端的生产成本和生产技术来看,无接触经济都已经超越了“非典”时期难以具体落地的概念范围。一方面无接触经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新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无接触经济也对新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随着新基建的展开,AI、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融合,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等技术进一步发展,更加先进的远程办公方式、生活方式、经济方式随时可能出现。

我们在前面分析无接触经济在这一发展阶段的特征时就提到,受制于技术水平,激进的无接触经济模式一定会导致过高的成本,传统的“面对面经济”作为长期形成的自发的经济制度具有较低的成本;即使在当下,“面对面经济”较之无接触经济也仍然保持着一定的优势,除非经济社会秩序受到像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外生冲击。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面对面经济”仍然会是我们经济生活的主要方式,只是无接触经济所占的比例会逐渐扩大。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无接触经济在如今国内全面复产复工的背景下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这说明它并不是短期内的热点;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在很大程度上重塑了我们的生活习惯,所以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它一定会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从制度经济学的“路径依赖”理论来理解,由于经济系统具有“惯性”,处在经济系统中的微观个体往往会延续传统的生产和消费习惯,这就意味着新的经济方式在推行的过程中不得不面临来自传统的阻力,因此企业不得不通过补贴的方式来激励消费者做出改变,吸引部分消费者形成新的消费习惯,这正是此前网购、网约车、外卖等“互联网+”新事物发展中的故事逻辑。但是作为一个“黑天鹅”事件,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使得社会个体不得不改变过去熟悉的生活习惯以适应特殊时期的各项特殊要求,所以直播带货、远程会议、云端教学等新事物层出不穷,迅速涌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毫无疑问,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习惯,无接触经济将在未来继续发展并进一步改变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一方面,我们理应对新事物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既然2003年的“非典”让我国电子商务爆发式增长,那么此次以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为契机,一定能催生我国无接触经济引领未来全球的产业新浪潮。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持谨慎客观的态度,目前疫情尚未完全结束,关于新冠肺炎疫情中无接触经济的讨论也相对不足,无接触经济该怎样凭借这次疫情获得长久的发展,尚需进一步研究和观察。

(作者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王欢对本文亦有贡献)

【参考文献】

①鞠雪楠、欧阳日辉:《中国电子商务发展二十年:阶段划分、典型特征与趋势研判》,《新经济导刊》,2019年第3期。

②鹏已本:《面对“非典”谈商机——非接触经济、网络、信息化》,《半导体技术》,2003年第6期。

③朱育漩:《掀起“非接触型经济”未来一角》,《环境经济》,2020年第7期。

责编/张忠华 美编/李祥峰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李一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