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中央财经大学前校长 王广谦
近几年全球经济增长低迷,新冠肺炎疫情又使这种经济压力更加凸显。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扩大有效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提高专项债券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元。应对疫情和外部环境对经济的影响,需要加大投资力度、调整投资方向和投资方式、改善投资权配置、加强政策协调和预期管理,以改善投资环境、提振投资者信心。
调整投资方向和投资方式,促使投资快速回升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投资力度,提振投资者信心,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迫切课题。
在人均产值刚达到1万美元的当前阶段,我国社会各领域对投资的需求依然巨大。我国第三产业、新兴产业、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民生保障和改善、社会事业发展中急需投资的领域有很多。也就是说,稳定的投资仍然是促进我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的重要条件,也是应对经济下行的重要支点。
促使投资快速回升,首先要对投资方向和投资方式进行调整。
一是根据产业和产品、行业和企业的发展规律,并紧密结合现实的国内外市场需求和未来的市场预测,选择投资的重点方向,提高投资效率,扩大有效投资。
二是把投资与民生改善、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来,以真实、迫切的实际需求为导向。特别是应该加大对医疗保健、医养结合养老、教育、文化、体育、居民服务等领域的投资,这类投资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还会对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产生直接贡献。
三是要加大城镇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投资,把投资项目与城乡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其中,基础设施投资的关注点应转移到如城市内的公共交通、污水处理系统,新型城镇化中的征地补偿,以及农村发展中的厕所改造、水系治理、环境保护、文化建设等领域。
四是要把投资和就业紧密结合起来。就业是保民生的第一要务,投资是就业的重要条件。关键是加大与就业直接相关领域的投资,而这些相关领域一般也是社会发展所必须改善的领域。在所有国家,促进就业都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最为关注的重点。
五是要注重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用国家投资引导社会投资。除国家战略性行业、高端制造业和特殊行业外,一般竞争性行业可以更多地让给社会资本;充分利用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扩大社会资本进入各领域的范围;明晰产权,保护社会资本的经营管理和收益权;加强社会投资的引导,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创新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本回报率。
调整投资权配置,提升投资效率和效果
对于投资项目的轻重缓急、可行性与合理性,越往下把握应该越精准。受益地区、受益单位和当地群众共同参与投资决策,可以有效降低失误的可能性,提升投资效果。因此,一般项目的投资权应尽量下移。具体来说,城市建设及城市内的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资权可以交由城市,与城乡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可以交由基层单位。总之,要实现投资与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紧密结合,投资权的下移非常重要。
加强政策协调,完善对外投资和吸引外资双向布局
从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看,大力吸引外资仍然是极为必要的。因此,应把吸引外商投资与扩大对外投资统一起来进行研究,制定均衡政策,完善双向布局,使之既能确保国内资金需求,推动国内经济持续增长,又能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在我国对外投资快速增长的背景下,跨国投资的利益考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国参与国际投资规则制定时需要研究的因素也应更加全面。
加强预期管理,提振投资者信心
加强预期管理,调整相关政策,提振投资者信心至关重要。2019年11月,中央提出和实行了两项重要措施,一是优化地方政府专项债使用,带动社会资金更多投向补短板、惠民生等领域,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二是提前下达1万亿元新增专项债额度,并要求各地尽快将专项债额度按规定落实到具体项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国家在全力防控疫情的同时,也出台了一系列应对经济下行的具体政策措施。民生政策托住底,短板投资见成效,就会促使投资增长率迅速回升,经济下行的压力也会得到有效缓解。
原文责编/罗婷 杨阳
中国经济大家谈系列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