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探索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有效路径

——专访中共达州市委常委、达川区委书记许国斌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有效途径。有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需要结合各地发展实际,将顶层设计转化为能落实、易操作、出实效的政策措施。近年来,达州市达川区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探索。人民论坛记者就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治理难点等问题,专访了中共达州市委常委、达川区委书记许国斌。

人民论坛:近年来,达川在推进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加强财政法治建设,创新实施了“财政因素分配法”。请问达川“财政因素分配法”出炉的背景是什么?

许国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建立现代财政制度,重点要落实好“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三大任务,这为各地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明确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达川区总人口122万,其中农村人口占80%,人口多、底子薄、欠发达。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原来执行的“基数”+“增长”财力保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地方财权和事权不匹配、财政分配不规范等一系列新问题逐渐暴露。一是乡镇发展受限。全区54个乡镇发展不平衡,一些偏远乡镇自身发展能力较弱。二是干部流动不畅。为保障财政运转,乡镇干部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到县里搞协调、争取资金、跑项目上,导致县里干部“下不去”,乡镇干部“上不来”。三是预算约束不力。每年乡镇及各类派驻机构以各种名目、理由上报经费请示,财政追加现象频繁。四是滋生“苍蝇”腐败。制度的不规范导致管理漏洞,在经费争取、追加过程中,少数干部乘机以权谋私、“吃拿卡要”。

人民论坛:通过几年来的探索与实践,达川通过“财政因素分配法”构建起怎样的基层财政保障体系?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许国斌:为从根源上解决上述问题,达川区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把财力向基层倾斜、激发乡镇活力作为改革的主攻方向,以财政分配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制定出台“财政因素分配法”,将财政分配运行全面推上制度化轨道。

六年来,乡镇财政总支出从2013年的4.9亿元激增到2019年的10.7亿元,增长118.4%,从根本上扭转了干部“跑部钱进”的不良风气,真正让基层一线干部“有钱办事”“有精力抓发展”。一是干部作风更加务实。失去了“权力寻租”的土壤后,“吃拿卡要”“苍蝇腐败”等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从源头上得以有效遏制,风清气正、崇廉尚实的干事创业氛围日益浓厚。二是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乡镇有了自主安排的资金后,充分发挥集约效应,有力推动农村环境改善、农业产业发展、农民致富增收。三是社会矛盾大幅减少。在解决了财政保障后顾之忧的同时,乡镇也有条件消赤化债、解困维稳,上访、闹访、缠访现象不断减少,和谐稳定的社会大局持续巩固。

人民论坛:达川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建立的社会救助大平台,广大群众的满意度如何?群众有哪些获得感?

许国斌:为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2013年7月,达川区创新实施“十大民生救助制度”,对流浪乞讨人员、残疾人等十类困难群众实施精准救助,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申请救助繁、慢、难等问题,困难群众救济权得不到充分保障。2017年,我们在“十大民生救助制度”基础之上,依托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以“互联网+社会救助”服务体系为载体,整合13个救助部门53项救助业务,实行“申审分离”,建立社会救助大平台,并全程接受纪委监委网络监管,着力构建远程办理、系统交换、网络监督和微信互动办理模式,让困难群众切身感受到达川区社会救助的“力度”“速度”和“温度”。

一是救助更加便捷高效。在每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置社会救助窗口,困难群众只需“进一家门”“跑一次路”,提供基本信息,审批流程自动进入网上“一站式”联审。同时,对火灾、突发重大疾病等特殊救助事项,开通“绿色通道”,实施先救助、后补办手续。二是救助更加精准全面。平台建立后,依托一门受理系统,53项救助事项全部入驻,27个信息核对部门资源共享,精准锁定困难群众,实现全面救助。三是救助更加阳光廉洁。平台建立后,实行网上审批、网上办理,救助对象与承办人员、资金拨付部门“不见面”,从源头铲除了“微腐败”滋生的土壤。同时,区纪委监委将“社会救助大平台”植入全区民生救助监管系统,对救助事项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时段监督。

人民论坛:为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达川创新实施“315群众工作法”,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治区兴区各项事业发展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许国斌:达川区委、区政府把依法治区作为执政基本方略,创新实施“315群众工作法”,切实将信访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构建新时代社会治理格局。通过近7年的实践,“315群众工作法”已在达川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探索出了一条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径。

第一,实施“315群众工作法”是践行法治精神、维护社会稳定的生动实践。从依法解决突出问题入手,立规矩正方圆,坚持在法律和政策框架下解决“无理取闹”、以“闹”争利、“法不责众”等问题,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第二,实施“315群众工作法”是保障人民利益、夯实执政根基的具体体现。通过畅通民意诉求表达渠道,把解决矛盾问题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获得民意认同、情感共鸣和工作支持,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第三,实施“315群众工作法”是体现干部担当、强化责任意识的务实举措。面对复杂的矛盾问题,达川区敢于正视、勇于面对,强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肃清因诬告带来的不良风气,弘扬了清风正气。

人民论坛:在您看来,达川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基层社会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

许国斌:对达川区而言,基层社会治理的重点在乡村,难点也在乡村。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压力比较大。二是基层党组织引领力不强,个别基层党组织宗旨意识淡化,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弱。三是部分群众主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热情不高、意识不强、能力不足。

针对以上问题,达川区将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法治化、专业化水平,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一是积极做好提升群众满意度的“加法”,持续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大平台,加快构建更加全面高效的社会救助体系;扎实推进“作风建设深化年”活动,彻底整治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二是认真做好化解矛盾纠纷的“减法”,深入实施“315群众工作法”,扎实开展“民情户户通”活动,持续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依法处置各类矛盾纠纷,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三是全力做好多元共治的“乘法”,深入推行“党支部标准工作法”,不断提升基层组织组织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建立健全群众自治机制,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基层事务管理,充分激发群众的主体性。四是扎实做好简政放权的“除法”,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完善村(居)民自治制度;持续实施“财政因素分配法”,将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基层一线,真正让乡镇、村(社区)有钱办事、抓好发展。

责编/张寒 美编/李智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李一丹]
标签: 社会治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