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5G+VR”为新闻舆论引导带来新契机

【摘要】“5G+VR”技术引领用户进入场景体验时代,驱动新闻舆论引导深刻革新。“5G+VR”新闻具有全知叙事、在场体验的传播效能,“5G+VR”为新闻舆论引导提供了新的传播手段和技术保障,在强化公众参与意识、增加情感共鸣、消解偏见等方面具有巨大作用,能够为新闻舆论引导带来新契机。

【关键词】“5G+VR” 新闻舆论 在场体验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5G商用牌照的发放标志着我国正式步入5G时代。5G高速率、大连接、低时延的特点,大幅提升了VR新闻的互动性、沉浸感与共情性。随着“5G+VR”技术的成熟与普及,移动化、数字化与场景化的传播内容与传播手段势必为新时代新闻舆论引导带来新机遇。

“5G+VR”新闻的传播效能:全知叙事、在场体验

全知视角的立体化信息接触。“5G+VR”新闻的传播效率更高,报道形式更为直观,能够优化传播效果、提升传播质量。纸质报道不可避免地带有作者的主观色彩、价值倾向等,难免会造成受众的理解差异。尽管广播新闻、电视新闻等弥补了纸媒在传播中的一些不足,但电子媒介的剪辑与组接亦会带有编辑的主观判断,而受众从剪接与组接后的音频与视频中获取信息,这样的传播视角亦非全知视角。“5G+VR”将进一步改善电子媒介的传播效果,即对新闻直播场景进行360度全方位的展示(现场场景完全进入公众视野中),使受众的信息接触更为综合立体。

沉浸式的新闻认知体验。“5G+VR”新闻将为公众构建如在场般虚实融合的沉浸式新闻内容。传统报道的内容与价值输出由记者主导,受众处于隔屏接受的被动地位;而“5G+VR”新闻能够使受众角色实现从被动接受到直接参与的转变,受众将“在场”,即与新闻记者、当事人共同体验新闻现场。

“5G+VR”技术能够增强新闻报道的互动性、共情性与可视化

“在场观摩”激发公众对公共问题的关注,强化其参与意识。随着移动化、社交化媒体的广泛使用,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海量的碎片化信息。个体需求与感官刺激成为新闻资源分配的重心之一,娱乐性、煽情性、戏虐性的新闻成为推送的首选,分散了受众对公共事务及严肃事件的注意力,甚至导致其对公共问题漠不关心。短视频、网络直播等浮光掠影式的浅层观看,削弱了受众对公共事件整体性、全局性的思考和把握,影响了公众对公共事件的判断。“5G+VR”新闻能够巧妙、纵深地呈现重大公共事件的背景、发展阶段、结果等,帮助公众消化事件背后的价值与意义。沉浸式体验强化了代入感,促使公众积极投身到相关事件议题的思考与讨论中。

新闻叙事结构多层次化,为公众理性表达提供资源。传统的新闻报道在叙事上受文本篇幅、镜头屏幕、播出时间等各种因素的限制,习惯于以一条线索或者板块结构进行。“5G+VR”技术支撑下的新闻报道,不再采用链条样态的信息传递,而是采用一种全方位、多层次、互动式的叙述形态,为用户提供情境化的信息接触体验。“5G+VR”技术不断收集包括图文、影像等各种媒介形式在内的与主题相关的信息,并将其融入内容场景中,为报道与叙述创造更多的可能性。用户主体可以通过人机界面入口,全身心沉浸在内容报道场景中,直视与感受事件发生的环境背景、人物命运等;可以结合自身的经历背景、兴趣爱好等,对信息素材加以选择、甄别与组合,由浅入深地去认知与理解事件始末。用户个体获得的信息越全面,对报道的话题、人物、事件的认知就越清晰,作出的判断就越理性。

增加与边缘群体的情感共鸣,削弱不同身份圈层间的隔膜偏见。VR技术作为强大的叙事媒介,弱化了中间人的角色,其呈现的三维场景容易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尤其对边缘群体的呈现,能够改变受众的认知及态度。以农民工群体报道为例,VR技术能够还原农民工的工作场景,使受众对农民工这一群体形象的认知更为饱满立体,进而增进对他们的了解。

场景可视化,消解权威角色的神秘感。“5G+VR”技术实现了对新闻场景的重构,“在场体验”为公众捕捉后台行为细节提供了巨大空间。美国CNN、《纽约时报》等媒体利用VR技术对总统竞选活动的现场进行报道,观众们仿佛“在场”感受大选现场的气氛以及候选人的神情、动作等细微变化,进而消解以往后台权威群体的神秘感,使得不同群体之间的交流相对平等。由此,公众对新闻话题、新闻人物会有更为深刻的认知,能够发出更多理性的声音;大众传媒“舆论一律”的樊笼被打破,舆论被特定群体塑造的力量被弱化,为推动舆论生态的平衡、健康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5G+VR”有助于提升新闻舆论引导效果

“5G+VR”技术为新闻舆论引导提供了更具传播力、影响力与互动性的传播手段和方式。未来,新闻传播应充分发挥新媒介技术的传播效能,提升舆论管理水平,使新闻舆论引导更具深度与温度。

坚持正能量的价值引领,提升舆论引导的深度。5G时代,应利用VR技术的视觉化手段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传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加优质内容的输出比例。一要注重对严肃性、公共性新闻的情景式输出模式,在确保思想深度的前提下,力求将抽象问题形象化表达,增强可读性。二是积极制作宣传中华传统美德、优秀传统文化的VR新闻作品,传播正能量,坚定文化自信。

充分挖掘场景交互的情感传播效能,增强舆论引导的温度。当前,社会转型与社会结构的变化加剧了群体利益分化。对此,可以借助“5G+VR”技术,增加对弱势群体的议题设置,给予弱势群体、边缘群体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为其表达利益诉求提供渠道和机会;可以通过“5G+VR”技术,为公众搭建共情空间,使公众—场景—弱势人物三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积极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构建严格的内容把关机制,坚持舆论引导有态度。应建立多重内容审核机制,尤其要提升对关键帧的审核技术。新闻生产基准、技术架构应符合主流导向,避免出现存在风险隐患、价值观消极、品质低劣等内容。尤其是对灾害等题材的报道,要以良好的专业性加强对新闻画面等内容的审核力度,避免放大公众负面情绪、引发负面群体性事件,造成社会恐慌。

完善“5G+VR”新闻监管体系,建立传播自律规范。在“5G+VR”技术大规模应用于新闻生产流程之前,应协同信息技术专家团队加强对新业态的监管和评估,尤其应考虑“5G+VR”新闻在情感卷入、具身化限制等方面的影响。未来,随着海量信息过载趋势的加剧,公众将会对“5G+VR”新闻内容的客观性与真实性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亟待与之相匹配的传媒新业态指导规则与传播规范对其创新发展作出长远性、战略性的管理规划。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①《5G推动传媒技术升级》,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网,2019年4月11日。

②付翔:《智能时代网络舆论的风险治理与引导》,《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年第22期。

责编/刁娜 美编/陈琳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李一丹]
标签: 5G   VR   新闻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