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新思想 > 权威解读 > 正文

中国经济在大考中坚韧前行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张德勇

随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扎实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成效逐步显现,工业生产继续回升,市场销售逐步回暖,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明显收窄,就业物价总体稳定等。这表明,在疫情大考之下,中国经济坚韧前行,积极因素逐步增多,经济继续呈现恢复态势,并好于预期。

大考展现了中国经济的强大承受力。疫情的冲击是全方位的,考验着各国经济的承受力,这在防疫物资的生产供应上体现得尤为突出。疫情初期,武汉市医疗防护物资极度短缺。我国充分发挥制造业门类全、韧性强和产业链完整配套的优势,全力保障上下游原料供应和物流运输,保证疫情防控物资的大规模生产与配送;其他行业企业迅速调整转产,生产口罩、防护服、消毒液、测温仪等防疫物资,有效扩大了疫情防控物资的生产供应。

不仅如此,在满足国内疫情防控需要的基础上,我国有序开展防疫物资出口,口罩、防护服、呼吸机、检测试剂盒等防疫物资出口呈明显增长态势,有力支持了相关国家疫情防控。作为全球举足轻重的制造业大国,我国产业门类齐全、产业链条完备,无论是稳产保供还是转产防疫物资等方面,无论是生产能力、供应能力还是应变能力等方面,都发挥了明显优势,充分说明了中国经济的强大承受力。

大考凸显了中国经济的巨大韧性。除了国内疫情的冲击,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的蔓延扩散也加大了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尽管近些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动力来自内需,但作为一个不断加大开放力度的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经济的震荡不可避免地让中国经济持续承压。

然而,从5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数据看,中国经济具有巨大韧性,有能力克服当前的暂时困难。工业增长加快,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增速比4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53%。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0%,增速由负转正。市场销售回暖,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虽下降2.8%,但比上月收窄4.7个百分点;其中商品零售额下降0.8%,规模接近上年同期水平。就业物价总体稳定,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9%,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4%,涨幅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一系列数据表明,虽有疫情的严重冲击,但中国经济的巨大韧性,为经济持续复苏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和条件。

大考彰显了中国经济的内在潜力。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我国拥有数亿计的中等收入群体,居民收入稳步提高,新型消费和升级消费方兴未艾,不仅是名符其实的“世界工厂”,更是最具增长潜力的“世界市场”,快速成长的消费为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发挥关键性作用。以科技创新驱动、数字化、信息网络为标识的“新基建”,在5G、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领域加速推进,不断激发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不断挖掘中国经济的内在潜力。

值得指出的是,全面深化改革、实行更大力度的开放,成为中国经济内在潜力转化为现实动力的有力制度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强调,要推动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管服”改革等深入推进,以及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各项改革走深走实走细;《外商投资法》正式落地实施,《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公布,第三届进博会报名踊跃,第127届广交会在云端开启等,对外开放正全面走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以更高水平开放促进更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纵有狂风骤雨,但大海依旧在那儿!面对疫情大考,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当前经济形势。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充分估计到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进一步做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对冲疫情影响,巩固发展经济长期向好趋势,实现经济发展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从而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责任编辑: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