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鼓励学生用好“家门口”的红色资源

作者:佟亚洲  上海师范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复旦大学师生的回信中,再次强调了学习四史,传承红色精神的重要性。联系我们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网络课程中与学生思想互动情形,可以见得,很多学生的“家门口”就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

做好红色资源的重要意义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新时代就应该有与新时代精神所需且相匹配的红色文化资源。秉承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红色资源”是高校师生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重要认识工具;1915年的上海《新青年》杂志让我们看到新文化的传递出世界的力量;陈望道故居、团中央机关旧址、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中共中央特科机关旧址、澎湃在沪开展革命工作的中央军委机关等是也蕴含着指引当代中国发展行动指南的密码;传承者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家门口的红色资源是中共党史的活的“教科书”,更是新时代师生精神家园的“营养剂”。

激发学生运用好红色资源

首先,学生对“家门口”红色资源的认识要体现出“科学性”。实践课程设计上重在与教育的全过程有机地融合起来。深入思考,什么样的资源可以成为红色资源,从自己的家门口获得怎样的红色资源。例如,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小许,就帮助自己家乡的“党建文化中心”进行了英文简介,并找自己的导师加以润色。为了打破因传统线下教育,局限于时空条件,刻板地研习红色资源,要充分科学地运用“云学习”功能打破时空学习局限,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红色资源禀赋,科学地运用技术在挖掘“家门口”红色资源的功能。

其次,学生对“家门口”红色资源的认识要认识到“革命性”。红色资源中有着丰富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力是以创新发展先行者的革命精神为动力的。深刻体会并在克服困难中,发扬革命奋斗精神,在“百年变局”中,不忘初心地挖掘“家门口”最本源、最纯粹的精神灵魂、文化基因和历史根脉,传承真实可感的建党历程,追寻共产党人忠贞无悔的信仰之家。

第三,学生对“家门口”红色资源的认识要把握住“实践性”。事实上,中国大地就是最大的红色资源,可以说,每一寸土地上都有红色资源。年初至今,因为疫情,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课程与天南海北、东西南北中的各地区同学充分地思想交流,学生也都很“自豪”地在网络课程中分享自己家乡的红色资源,或是“詹天佑故居、虎门炮台、新渔阳里6号、太仓路博文女校、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大家共建了一个丰富的自家门口红色课程资源库。由此,获得一个重要启示,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并服务自家门口的“红色资源”,学生们挖掘红色资源的智慧是无穷的。

第四,学生对“家门口”红色资源的认识要回归到“人民性”。家门口的红色资源的挖掘和研习,最终目的是增强自身对“人民的热爱”,提高青年人对“自己门口”人民生活的责任意识和“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从小事做起,以身作则。

第五,学生对“家门口”红色资源的认识要提炼出“发展性”。有红色资源和有待挖掘红色资源的社区可以与高校合作,统计排摸自身社区内大学生的专业情况和课程安排,编制统一的教学实践大纲和课程目录,研发“家门口”红色资源研习学分互认机制,增强学生对家门口红色资源的“主人翁”精神和意识。用职业长远发展的眼光来培养“家门口”的红色人力资源。

期待我们能从家门口的红色资源中成长出专家级的讲解员和红色精神传承人。正所谓,生在那里,根在那里,精神就应该在那里,人生发展的起点也就在那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责任编辑:王克]
标签: 红色资源   学生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