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布世界各地的自由贸易港对世界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国际贸易发展史上,自由贸易港的历史悠久。关于自由贸易港的涵义,迄今学术界尚未形成明确一致的概念,但对于自由贸易港基本特征的描述大体一致,普遍认为,自由贸易港是指设在一国(地区)境内关外、货物资金人员进出自由、绝大多数商品免征关税的特定区域。因此,自由贸易港被认为是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
几十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发展以及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世界范围内各种类型的自由贸易港迅速发展。自由贸易港数量在不断增多的同时,功能也在不断扩展,从早期单纯的转口贸易,逐步演变为集贸易、投资、加工制造、专业服务、金融、人员流动、旅游购物等于一体的高度自由的特殊区域。由于不同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不同,港口的自然禀赋及功能定位各异,以及政策模式和制度框架不尽相同,各自由贸易港有着不同特点和发展路径,发展成效也不尽相同。中国香港、新加坡、迪拜、汉堡港、阿姆斯特丹港、鹿特丹港、釜山港等成为国际上公认的比较著名且比较典型的自由贸易港。
综观世界自由贸易港的发展情况,尽管不同自贸港各有特色,但也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更高、开放程度更深、开放领域更广、政策优惠及法制化程度高等诸方面。一是地理与区位优势。自由贸易港的自然地理位置有独特的地缘优势或区位优势,可提供便捷高效的通关环境、快捷畅通的交通物流等。二是政策优势凸显。自由贸易港的“自由”度更大,除了贸易自由外,还包括投资、人员出入、经营等更加自由便利的政策。三是管理体制更具开放性。在实施优惠政策和便利化措施基础上,自由贸易港实行更加开放、符合现实发展需求的管理体制,这有利于提升国际地位和竞争力。四是产业特色。比如,中国香港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和贸易中心,被众多国际机构评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和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德国汉堡港则以金融、保险、物流、加工贸易和会展等产业为特色。
自由贸易港已在国际贸易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经过数百年的发展,那些国际知名的自由贸易港脱颖而出,发展成为世界贸易的交易中心、国际中转物流的汇聚地、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的关键节点及国际交通的重要枢纽。自由贸易港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金融国际化以及健全的法治保障,通过政策创新提升管理效率,降低企业经营成本。遍布世界各地的自由贸易港,还成为联结区域和世界经济的桥梁,带动了区域经济,促进了国际贸易,对世界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严峻复杂的特定背景下,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启动的意义更加凸显
2020年以来,世界经济形势急剧变化。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扩散蔓延,引发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对社会秩序和经济活动造成巨大冲击。由于疫情冲击及其防控措施,整个世界陷入“大封锁”状态,社会经济活动遭遇停摆,各国经济都受到重创。疫情大流行对经济系统的供给端和需求端都带来全面的显著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全球制造业生产、国际贸易和跨境投资大幅萎缩,国际金融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巨幅动荡,国际间人员交往受限,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4月8日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贸易统计与展望》预测,2020年全球货物贸易将下跌13%至32%。WTO认为,2020年基本上全球所有地区的贸易量都将出现两位数下降,北美和亚洲地区出口受损尤甚,全球电子产业、汽车制造产业和服务贸易受到的打击更为严重。世界银行在2020年6月期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预测,2020年世界经济将萎缩5.2%,将是二战以来程度最深的经济衰退。无疑,世界经济正面临比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更糟糕的境况。
疫情推动世界格局加速调整。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尚未缓解。疫情全球蔓延对全球化构成了真正挑战,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内顾倾向加强,收入不平等显著加剧,经济全球化遭遇更大逆风。疫情也冲击着全球贸易体系,在遏制疫情大流行中,全球货物、服务、人员等流动受到更严格的限制,各国政府实施的出口限制及其他保护性措施明显增加,这些措施如果长期延续甚至常态化,不利于世界经济贸易的复苏。疫情在事实上中断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暴露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脆弱性,促使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使其更具韧性和包容性。为克服疫情导致的健康和经济危机,世界原本需要更多的全球化合作,需要全球的协作努力,然而国际多边合作的“领导力缺失症”凸显,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合作意愿和合作水平降级,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遭遇碎片化危机。
在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严峻复杂的特定背景下,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启动的意义更加凸显。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开启了我国建设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平台的新征程。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是中国以开放促改革发展,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大举措,彰显了中国按照既定目标继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和力度。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也是中国反对保护主义、支持和推动经济全球化、更深程度融入世界经济的实际行动。
海南自贸港建设不仅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也为维护全球自由贸易、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恢复世界经济注入新动力
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是我国新时代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海南自由贸易港被赋予了更高的战略定位,肩负着我国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营造法治化和良好营商环境、辐射区域协同发展、推动改革深化和制度创新等重要使命。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深入推进,其对中国和世界的作用将会充分显现。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是我国推进更高水平开放的新起点。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打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用好两种资源,提升发展的内外联动性,在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发展壮大自己。我国已同世界深度互动、向世界深度开放。近年来,我国自主开放态势鲜明,在开放领域采取了大力度举措,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先后建立数十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开放大量外商投资的新领域,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在我国改革开放全局之下,在海南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是我国制度型对外开放的总体战略部署。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将成为推动形成我国更高水平开放格局的新起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明确要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这不仅意味着要拓宽开放的领域、加深开放的层次,也意味着扩大开放要创新方式、提升质量,以更高水平开放促进更深层次改革。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必将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是我国建设开放型经济体制的新高地。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是我国进一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经贸制度体系的重要探索。作为新时期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从自贸试验区到自贸港的升级,海南的对外开放程度将得到大幅提升。《总体方案》明确,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要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极大地促进生产要素自由便利流动。从开放的角度看,通过学习借鉴国际知名自由贸易港先进经验,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要探索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体系。这表明,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对外开放必将迈向新的高度、实现新的突破,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从功能定位的角度看,《总体方案》围绕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进行多项制度改革,在诸多关键制度领域实现突破。无疑,未来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将成长为要素自由流动港,引导货物、资本、人员、技术、数据等生产性要素的全球性集聚、配置与融合。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所实施的制度集成创新将是我国开放发展中的重要突破,同时将为我国更深层次地适应和运用并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提供重要平台。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为全球自由贸易港发展注入新活力。世界知名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模式、政策制度都各有特点,它们依托自身地理和区位优势,不断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打造高水平高标准的营商环境,汇聚人流、物流、资金流等,实现了快速发展,成为世界重要枢纽或中心。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将充分发挥海南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独特以及背靠大规模国内市场和腹地经济等优势,重点突出贸易和投资自由便利,聚焦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培育具有海南特色的合作竞争新优势。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特殊区域,也为全球自由贸易港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将拓展中国与世界合作的空间,为中国和世界提供发展新机遇。通过海南自由贸易港这一开放窗口,中国将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并为经济全球化发展贡献更多力量。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也是中国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的又一公共产品,必将吸引世界投资者和各类优秀人才到海南投资兴业,参与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共享中国发展机遇。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是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支点。自由贸易港是联结区域和世界经济的桥梁,不仅带动了区域内各种要素与资源的优化配置,还提升了一国贸易投资的便利化、开放程度和国际竞争力。后疫情时期,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的背景下,区域一体化进程将加快,区域经济合作的架构和供需及产业链均会出现重构,亚太地区将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主体。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是我国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先手棋”,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关键战略支点。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对内可进一步促进与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的联动发展,积极开展务实有效的合作;对外可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交流合作,拓展区域经贸网络,推动形成辐射泛南海经济圈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支点,以及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ECP)的枢纽,让海南自由贸易港成为我国面向太平洋、印度洋开放的门户。通过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增强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我国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前沿地带。
明确突破方向,稳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如何把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国际一流的自由贸易港?《总体方案》对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蓝图已然绘就,给出了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了总体方向和实施步骤,作出了一系列制度安排,在政策和制度设计方面都有许多突破。
注重质量和效果,扎实稳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从世界自由贸易港发展历程及现实情况看,自由贸易港需要有大流量的经济活动支撑,需要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与积累。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项长期的事业,只有统筹安排好开放节奏和进度,才能确保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质量和效果。《总体方案》明确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制度设计和分步骤分阶段安排,即“三步走”发展目标,第一阶段,到2025年,初步建立以贸易自由便利和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的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第二阶段,到2035年,自由贸易港制度体系和运作模式更加成熟,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第三阶段,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高水平高标准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必须循序渐进,既“慢不得”,也“急不得”,要把控建设节奏,夯实建设基础,行稳致远。
对标国际高标准,聚焦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所谓对标国际高标准,主要涉及:一是对标世界自由贸易港的一般特征,二是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三是借鉴并率先对标国际上最新贸易协定的相关条款,在数字贸易、服务贸易、竞争政策、环境、劳工、国有企业、政府采购等议题或领域先行先试,四是对标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目的就是为全世界投资者、创业者提供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
未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要紧紧围绕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人员进出自由便利、运输来往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不断推动《总体方案》部署的各项政策举措落地实施、产生实效。实行高水平的自由便利,保障货物、服务、资金、人员、信息等要素流动自由和便利,有助于提升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全球服务能力,从而极大提高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制度集成创新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最鲜明的特点。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要以制度集成创新为重点,大胆改革创新,打破现有的观念束缚、政策障碍和利益藩篱,深入推进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加快推动规则等制度型开放,以更高水平开放促进更深层次改革。以自由贸易港法为基础构建自由贸易港法治体系,营造国际一流的自由贸易港法治环境。建立与高水平自由贸易港相适应的、既有中国特色又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广泛影响力的政策和制度体系,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瞄准国际经贸规则重构趋势,加快推动规则等制度型开放。当前我国对外开放的外部环境正在深刻变化。在国际经贸格局深刻调整中,国际经贸规则重构成为全球经济治理、全球经济秩序大调整大变革的突出体现,基于规则的竞争已成为大国共识,大国博弈的重心将转向规则制定。今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凸显全方位覆盖特征,且规则更趋强调高水平的便利化、自由化。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目标之一是对接当今世界最新的经贸规则,为我国更深层次地适应和运用并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提供重要平台。
在全球经贸规则加速重构的大背景下,海南要全方位、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加快推动规则等制度型开放。比如,当前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引领经济增长的先导力量,实现数据充分汇聚和跨境安全有序流动是海南自由贸易港稳步发展的战略需要。在实施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方面,要在确保数据流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扩大数据领域开放,培育发展数字经济。在服务业开放方面,探索扩大市场准入,在旅游、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等产业加大开放力度。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重塑,在加速融入全球经济的同时,加快新经济新动能的培育和发展,以高新产业、数字经济、金融科技推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认真做好各类风险防控。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的“自由”是有限度的,底线就是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必须加强风险管控意识,建立健全风险防控配套措施,积极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着力防范化解贸易、投资、金融、数据流动、生态和公共卫生等领域重大风险。坚持底线思维,在“管得住”的基础上“放得开”。在实施重大政策之前,开展风险评估和压力测试,及时查堵监管漏洞,扎紧制度“篱笆”。加强重大风险识别和系统性风险防范,完善监管配套措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以监管创新支撑高水平开放,确保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方向正确、健康发展。
(作者为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