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良好的话语形象不仅是广大驻村扶贫干部个人魅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影响帮扶关系以及脱贫攻坚成效的关键因素。由于思想上重视不够、策略上选择不当、容错纠错机制不完善、培训制度不健全等,一些驻村扶贫干部的话语形象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可“上下联动、点面结合、内外兼顾”,既要注重提升驻村扶贫干部自身的话语能力,又要从话语环境和制度上为其话语形象的提升提供有力保障,确保扶贫干部不仅要做得好,而且要讲得好。
【关键词】脱贫攻坚 驻村扶贫干部 话语形象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广大驻村扶贫干部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生力军。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良好的话语能力不仅能够提升驻村扶贫干部的个人形象,还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帮扶目标及效果的实现。因此,总结高效的话语策略和模式,找出问题和根源所在并提出对策,对于塑造驻村扶贫干部的话语形象,确保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驻村扶贫干部话语形象的特征和作用
驻村扶贫干部的话语形象主要表现为四个典型特征:一是组织性和个体性。扶贫干部的话语不仅代表其个人,也代表党和政府的形象。二是机构性和日常性。扶贫干部在与帮扶对象的交流中,一方面带有较强的目的性,具有机构话语的显著特征;另一方面为了保持与扶贫对象的亲切感,在很多场合都表现得较为随意。三是统一性和差异性。统一性是指由于扶贫目的的一致性,扶贫干部的整体话语风格具有统一性;差异性是指由于驻村扶贫干部本人的道德修养、学识水平、性格特征等不同而表现出的话语能力和风格的差异。四是可变性和稳定性。随着扶贫工作各个阶段任务、扶贫对象的变化,扶贫干部会调整自己的话语结构、方式和风格,进而改变话语形象。与此同时,驻村扶贫干部个人的话语形象一旦形成,就会在人民群众尤其是扶贫对象心中形成一种定式,短期内难以改变。
驻村扶贫干部话语形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话语形象是驻村扶贫干部个人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话语形象有助于提高帮扶对象对驻村扶贫干部的信任度,提升帮扶对象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进而提高扶贫工作效率。二是话语形象是建立良好扶贫关系的根基。良好的话语形象能够提升扶贫干部本人的亲和力和可信度,拉近与帮扶对象的距离,赢得群众信任,从而确保各项扶贫工作顺利开展。三是话语形象是影响扶贫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良好的话语形象可以使扶贫政策和信息的传播过程更加顺畅,减小扶贫政策落地的行动阻力。
驻村扶贫干部话语形象塑造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驻村扶贫干部话语形象塑造存在的四个问题。一是政策宣传不到位。扶贫工作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宣传扶贫政策。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扶贫干部与帮扶对象的矛盾,很多就源于对扶贫政策的误读。比如,扶贫干部在扶贫对象的识别和认定、扶贫资金的发放和管理、扶贫项目的确定和推进上政策理解不透、宣传解释不到位,很难得到老百姓的普遍认可和积极参与。二是对扶贫对象了解不够。在实际帮扶过程中,一些扶贫干部对贫困户走访不到位,未能充分了解帮扶对象的家庭情况、致贫原因、主要诉求等,讲话照本宣科、千篇一律,专讲空话套话,容易让帮扶对象产生厌倦甚至反感的情绪,从而影响扶贫活动的开展。三是口气拿捏不准。一些扶贫干部在宣讲政策时生搬硬套,未能根据不同场合、不同对象调整讲话的方式,导致帮扶对象产生抵触心理。四是时机把握不当。一些扶贫干部为了尽早完成扶贫任务,有时不顾扶贫对象愿不愿意、忙或不忙、有无旁人在场,直白询问帮扶对象的各种情况,无意中触及到帮扶对象的痛处和隐私,让扶贫对象尴尬甚至反感,出现不配合工作的情况。
驻村扶贫干部话语形象塑造问题的产生主要源于以下四点。一是自我意识不强。一些扶贫干部不愿意也不善于与扶贫对象多走动、多交流,造成了脱贫出列时,仍存在帮扶对象不认识或没见过扶贫干部的现象,从而使扶贫后续工作和考评陷入被动。二是自身修养不足。扶贫干部的话语形象是其思想水平、学识水平、管理水平以及沟通协调能力的综合体现。驻村扶贫干部作为政策法规的宣传员、村情民意的调研员、制度落实的监督员、文明新风的引导员,多数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文化水平,但又普遍存在农村工作经验不足、政策精神没有吃透、自身多重角色转换把握不好等诸多问题。三是容错纠错机制不完善。少数扶贫干部怕说错话做错事担责任,认为“正确的废话”既省事又能规避风险,“与其说错做错,不如少说少做”,不愿说出自己的真实见解,给出具体的帮扶措施和建议。四是培训制度不健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给驻村扶贫干部的话语方式、话语风格、话语结构带来全新的挑战。目前,有些地方开展的培训内容大多局限在战略思想、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上,专门针对驻村扶贫干部的语言培训较少,培训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驻村扶贫干部话语形象的提升策略
提升驻村扶贫干部的话语形象要“上下联动、点面结合、内外兼顾”。“上下联动”指的是上到各级扶贫部门、下到广大扶贫干部都要重视良好话语形象的积极作用;“点面结合”指的是找出扶贫干部话语交际中的问题焦点,抓住话语形象本体塑造的重点,以点带面,统筹安排;“内外兼顾”指的是既要注重提升扶贫干部自身的话语能力,又要从话语环境和制度上为扶贫干部话语形象的提升提供有力保障。具体策略可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第一,驻村扶贫干部话语形象的本体提升。一是做与说的结合。驻村扶贫干部要善于运用话语策略与帮扶对象沟通交流,高效组织,全力保障扶贫工作各环节的顺利开展,确保实现脱贫目标。二是进与退的统一。做好帮扶对象的思想工作,要讲究话语策略,有时要态度鲜明、掌握主动;有时则需要以退为进,引导帮扶对象换位思考,真正做到进与退的统一。三是繁与简的选择。对于群众感兴趣的扶贫政策,一定要“耐得烦,不怕繁”,切实做到理解到位、宣讲到位、服务到位。与贫困群众交谈,要少些套话、多些实话,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尽量做到简单直接。四是柔与威的并用。扶贫干部要根据不同的扶贫任务,面对不同的扶贫对象,采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等方式,柔威并施,有礼有节地达到扶贫目的。
第二,驻村扶贫干部话语形象的环境改造。一是营造良好的容错纠错氛围。要大力营造鼓励探索、支持创新、宽容失误的氛围,引导扶贫干部敢于创新、勇于担当,鼓励扶贫干部采用恰当的话语策略,实现各个阶段的扶贫目标。二是进一步转变服务观念。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增强帮扶意识,提高帮扶本领,变被动帮扶为主动帮扶,多学习先进地区的扶贫经验,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三是发挥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驻村第一书记或扶贫工作队长应率先垂范,建立好自己的话语权威,组织、引导以及带动队员提升话语形象,进而影响帮扶对象的思想及行为。四是定期开展语言技能培训。各级扶贫部门可定期组织扶贫干部开展话语技能培训,丰富培训内容,形成长效机制。
第三,驻村扶贫干部话语形象的制度保障。首先,可建立健全约束驻村扶贫干部话语形象的相关规范。可通过编写和发布“驻村扶贫干部言语十宜十忌”等文件的方式,规范驻村扶贫干部的行为。其次,可建立健全驻村扶贫干部话语形象的评估和考核机制。在驻村扶贫干部的考核标准中可体现话语形象的要求,提拔重用敢说真话、会说实话、政绩突出的扶贫干部。最后,可建立健全驻村扶贫干部话语形象的监督机制。驻村扶贫干部一方面要在平时养成“敢讲话、会讲话、讲实话”的习惯,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自我监督;另一方面要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作者分别为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中南大学博士研究生)
【注:本文系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英动宾式惯用语的认知语义研究”(项目编号:18YBA392)的成果】
【参考文献】
①贺东航:《脱贫攻坚中帮扶对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人民论坛》,2020年第2期。
②马俊飞:《精准扶贫政策下官民良性互动研究》,《决策探索(下)》,2018年第8期。
责编/银冰瑶 美编/陈琳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