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金融 > 区域聚焦 > 正文

马洪波:奋力奏响青海建设的华美乐章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自西部大开发以来,青海省委省政府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和担当,紧紧围绕生态保护与发展这条主线,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以生态报国理念开创绿色发展新局面。继2018年7月提出“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战略以后,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又通过制定和实施保护“地球第三极”、构建“四种经济形态”和建设“五个示范省”等重大举措,奋力奏响了以“12345”为主基调的青海建设华美乐章。

以坚持“一优”为前提。生态似水,发展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特别是对于青海这样一个自身生态环境脆弱但对周边区域生态影响巨大的地区而言,必须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牢牢地放在心上、实实地扛在肩上、紧紧地抓在手上。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青海贡献。

以实现“两高”为目标。保护生态环境既是压力更是动力,既是挑战更是机遇。一方面,以生态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通过增加环保投资、淘汰落后产能、严格环境法规标准和实施环境经济政策等各项措施,实现在有效改善环境质量的前提下,推动经济结构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以生态环境保护美化人民生活。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原则,把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不断满足全省各族群众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进一步创造高品质生活,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保护“地球第三极”为基础。青海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既是国家安全屏障,也是亚洲生态屏障和全球气候屏障,综合发挥着涵养水源、防沙保土、生物多样性保育和碳汇等重要生态功能。作为“地球第三极”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海要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为突破口,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积极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协同开展在生态环境保护、山水人文影响、气候变化响应等方面的合作交流,更好促进“极地保护”联动,发挥好青海在保护人类共同家园中的重要作用。

以构建“四种经济形态”为引领。在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和履行“极地保护”责任的硬约束下,以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数字经济和飞地经济为代表的“四种经济形态”就成为青海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经济力图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对自然资源“永续利用”;数字经济实现“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使数字变成财富;飞地经济打破行政区划限制,谋求“借船出海”“借地生财”。这些新经济新业态,必将成为推动经济结构优化、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推动构建具有青海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以建设“五个示范省”为路径。青海自然资源富集、生态环境独特、民族文化多元,把这些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既需要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外部的帮助。在国家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国家公园、清洁能源、绿色有机农畜产品、高原美丽城镇和民族团结进步“五个示范省”建设扬帆起航。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要使青海成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改革的典范,国家清洁能源和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要探索“风光经济”和“牛羊产业”等优势资源规模化开发的方式,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建设要在高原地区找到一条城镇化的新路,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则要强化青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五个示范省”建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补充,是新时代青海建设的实践路径。

(作者系青海省委党校副校长,青海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钟超(见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