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下午,正在吉林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平市梨树县,他迈进黑土地,察看黑土层的土质培养和玉米的长势情况。梨树县是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也是黑土地保护利用的试验田。将此地作为本次吉林行的第一站,凸显了农业生产和生态建设在总书记心中的特殊分量。
在调研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注到了黑土地的保护问题。黑土作为一种十分珍贵的土壤资源,厚度深达数十甚至一百厘米,性状佳、肥力高,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长。然而,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破坏,东北地区的黑土地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生态环境逐步恶化,使得我国粮食安全的这块“压舱石”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总书记特别指出 “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并充分肯定了梨树县政府实施玉米秸秆还田覆盖的做法。
保护黑土地只是总书记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农业发展的一个真实缩影。早在2005年8月,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考察时就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和重要理念。从“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到“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农业发展和社会民生的重要意义。党的十九大则是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明确将“美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特征,这意味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理念认识的进一步深入。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把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到了历史性的高度。
随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我国实施了一系列保护生态文明的重大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近年来,总书记多次对一些地方出现的以破坏生态环境和牺牲自然资源为代价谋所谓政绩的情况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坚决抓住不放,一抓到底,对相关领导干部严肃问责。与此同时,党中央和地方着力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以吉林省为例,近十年来陆续颁布实施了《吉林省耕地质量保护条例》《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和《黑土耕地土壤肥力评价技术规范》等法规和条例,进一步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管理规范,为黑土地的保护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和切实的保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让法律和制度成为不可触碰的“红线”,才能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在祖国各处“落地生根”。
本次吉林之行,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以生态文明引领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集中体现了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始终不变的坚守。只有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绿色农业发展,才能不断打造新优势,进而形成科学高效的生态农业产业链。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绿色农业发展,我们不仅要让手中的“饭碗”端得更稳更牢,也要让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走得更远更好。(作者:岳思妤,叶子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