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三尺讲台,她仰望的是苍穹辽阔;身处校园一角,她心怀的是爱与担当。从教三十年来,她对学生的爱如极昼时的太阳,永不落山,对教育的情,如雪线上的冰川,终年不化。从地理老师、班主任、地理教研主任到年级主任,她在心中一遍遍描绘着祖国的山山水水,用行动一步步攀登着地理的学术高峰,在一点一滴中传递温暖师爱,培养家国情怀,彰显大爱之心,她就是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马丽萍老师。
师爱暖心,做学生最坚实的依靠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在长久的教育生涯中,爱学生已经成为马丽萍老师的本能。她把每个学生都视为自己的孩子,倾听每个学生的心声,欣赏每一个学生的亮点,温暖每一颗独特的心灵。四季变换,斗转星移,而师爱的守候从不缺席,因为它是学生力量的源泉和坚实的依靠。
马丽萍老师
刚到新的班级,马老师会在开学初组织班级体育运动和集体游戏,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游戏过程中增进信任,建立友谊。为了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她让学生描述自己向往的班级,并和学生一起设计班徽、拟定班规班训、制定班级目标。在班级管理中,她把班内各项工作分配给每个孩子,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一份子,承担着不可或缺的责任。在马老师的班里,没有人是旁观者,没有人是孤单者,他们被爱温暖,相互依靠。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被重视、被期待、被肯定,而教师的爱就是他们的强心剂,给他们动力和信心。马老师的班上曾有位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时常一副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的样子。马老师通过细致地观察和耐心地沟通,发现学生并非抵触学习,而是向往国外的教育。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马老师立刻为他推荐学校,制定学习计划,激发其内在动力,最终学生考入国外名校。就像幼苗渴盼雨露,每一颗心灵都期待被读懂,马老师通过真诚的欣赏、适时的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身价值的体现。
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马老师用真心真情滋养学生心灵,培养了一批批心中有爱的阳光少年。不论谁过生日,黑板一角总写满祝福;不论谁有困难,大家都会伸出援助之手。班上有一个孩子痴迷读书,却不太讲个人卫生,于是选座位时很多学生都不愿意挨着他。这时,班上有个同学给老师写了一张小纸条:如果别人不愿意跟“书虫”坐,我可以和他坐一起。小小纸条传递出了学生对同学的关爱之心。在马老师的言传身教下,学生逐渐懂得了人文关怀,他们心中有爱,传递温暖,正志笃行,在成德达才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师爱如山,是学生心灵的依靠;师爱如水,是学生奋进的源泉。马丽萍老师用真心真情滋养每一个心灵,赢得了学生的信赖,实现了师爱暖心的教育目标。
以爱育人,带学生领略山河壮美
做一名地理老师是幸福的,可以在知识的海洋里领略大地山川之美,可以在实践的旅途中感悟人文社会之美。马丽萍老师爱地理,并将这份爱倾注到学科育人中,让学生“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同时,更热爱脚下的土地和头顶的星空。
马丽萍老师认为,地理学科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提高区域认知和实践能力。于是,她把实验教学引入了地理学科,开设了系列地理实践课程。其中,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下垫面对气候的影响、绘制首都师大附中校园平面图、热力环流等实验、实践类课程激发了学生对地理学习的浓厚兴趣,成为学校的“明星课程”。马老师用实验的方式,让学生看到了一个更为宏观而又具体的自然图景,更深刻地领悟了大自然的奥妙与规律。在她的课堂上,学生不仅学到了地理知识,还萌生了探索大千世界的想法,树立了爱护生态环境的理念。
山川之美不在地图上,丽水之秀不在图册上。马老师觉得,身为地理教师,自己有责任引导学生走向祖国的大好河山,领略各地的人文风情。她带着学生走进甘肃,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感受祖国东西部文化差异;来到都江堰、刘家峡,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探访古村落,考察影响聚落布局的自然和社会因素……在她的带动下,地理课程以地球科学实验室为依托,与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深入考察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有同学感悟道:“在实地考察中,我们真切感受到山河之美需要探索,家国之美需要保护。”实践让学生亲历一个真实而完整的研学过程,直观地学习地理知识,接触地理的本质,深入地了解自己的祖国,从而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正是由于对地理学的仰望与热爱,马丽萍老师大胆创新,让学生爱上地理学科的同时,涵养家国情怀,传递人文精神。
倾情奉献,书写新时代人民教师的担当
在马丽萍老师的心中,一直有一个信念:“既然选择了从教,就要在教师的岗位上奉献自己,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奋斗终身。”多年来,马丽萍老师兢兢业业,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在教育教学改革和育人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初期,马丽萍老师担任高中年级主任,承担起首都师大附中“四三二一”教育教学综合改革首次实施的重任。从固定班级到走班制,从统一教学到分层教学,面对从未有过的新情况,马老师作为主要负责人,在不增加教师配备、不增加教室的情况下,率领年级团队创造性地解决了分层教学、走班授课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根据学校的改革计划和学生意愿,她提出在保留固定班级的基础上实施分层走班制教学。为了让这项制度在学校顺畅推行,她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细致地研究学部和班级管理模式,探索学科教学的分层设置,检验全员育人理念的实施,完善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机制。经过三年坚持不懈的改革和实践,年级建设不断完善,教育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马丽萍老师在教学改革中创新实干,她带领地理组在基础通修课程中增加实验内容,把地理课堂搬出了教室。随着地理学科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的不断建设和实施,对教师团队的专业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首都师大附中地理组是一个年轻的团队,刚毕业的青年教师占了一大半。马老师从自身经历出发,坚持带领大家集体备课、集体磨课,让每一个新人都能汲取集体智慧的力量。她悉心指导青年教师参加各类教学比赛,通过备赛的过程促进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课程开发意识不断提升,斩获的荣誉更坚定了他们成为名师的信念。在她的带领下,地理组积极申报科研课题,近年来参与并完成了三项国家级课题、两项北京市级课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由于学科建设卓有成效,首都师大附中地理学科于2016年被评定为海淀区首批唯一的高中地理学科教研基地。马老师还组织教师多次参加全国性学科专业交流活动,把学科建设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思考与全国各地的同行积极分享。
一腔热忱、实干担当,是马丽萍老师的真实写照。她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融入教育改革、学科发展和团队建设的实践中,以大爱之心助力学生成德达才。
怀着对教育的无限热爱,马丽萍老师以师爱温暖学生,以真情传递情怀,让学生在地理学习中领略家国之美,带领年轻教师在学科建设中发现攀登之美,用爱书写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