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了教师之于个体进步、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性。教师是什么样子,学生就是什么样子;教育是什么样子,明天就是什么样子。首都师大附中北校区地理特级教师张连峰对此深有感慨:“教育是很神圣的事业,更是一个良心活,所以我们要有一份赤子情怀,心存善良,敬畏教育。”张老师把教育当做自己一辈子的事业,连亘耕耘近四十载,用良心描绘育人事业的底色,用爱铸就峰至脚下的根与情怀。
良心是不忘初心育人事业的底色
三尺讲台存日月,一支粉笔写春秋。三尺讲台、一支粉笔所承载的价值,绝不仅仅是教人算数识字,更有人才的培育、文明的传承和道德的赓续。采访中,张连峰老师多次提及“良心”二字,“教育是一个良心活”“不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张老师的父亲是一名大学教师,受父亲的影响,张老师很早便知教育的神圣和伟大,更知为人师者对教育应有的那份敬畏和赤诚。
张连峰老师
以良心为底色,张老师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教育画卷,收获了桃李芬芳的景色。1982年,从河北师范大学地理系毕业的张连峰老师担任河北省张家口市级教研员。为了更深入了解一线的教学,张老师提出:“我想去学校教书。”在他的强烈要求下,张老师任职于石家庄市的一所中学,2004年被评为中学地理特级教师。时光飞驰,2017年,已到退休年龄的张老师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播撒智慧、书写教育人生的课堂。但缘分就是这样奇妙,2018年,一片丹心在杏坛的张老师踏上了去往首都的行程,来到首都师大附中北校区担任初中地理教师,开启了不忘初心、教书育人的新篇章。
张老师以对教育的一片赤诚之心,扎根首都师大附中北校区,继续在杏坛倾注丹心,专注于立德树人的事业。张老师带着由心底生发出的热爱和对教育教学的深刻领悟,带着最初对教育的敬畏重新开启了杏坛之旅,坚守用良心描绘育人事业的底色。
教育的神圣在于它所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的生命个体,承担着塑造生命塑造灵魂塑造新人的使命。传道、授业、解惑,用人类文化知识和价值体系塑造人类的灵魂,这是教师一生的意义所在和价值追求。带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张老师身体力行,将教育的宏大意义赋予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将对教育的敬畏之心付诸点点滴滴的育人行动中。
他博览群书,涉猎百家,在盈千累万的方块字中获得了持续发展和进步的力量。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张老师逐渐领悟到了教育内在的规律,不断规范教学行为和言行举止,形成了新的教学观和教学风格,给学生们带来了别样的学习体验和成长经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坚信教师的言行举止对于学生有深刻的影响,所以凡是让学生做到的,他自己率先做到。张老师学识广泛,不论学生提什么问题,他总能面面俱到地回答,而且语言风趣幽默。他还有一个“绝活”——手绘地图,只见一支粉笔在黑板上如流水行云般行走,不一会就勾勒出一幅中国地图,学生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惊讶和佩服……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书育人是个良心活,一定要认真对待,来不得半点马虎”,朴实简单的话语中透露出张老师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教育的良知。
“学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现代化的美丽校园是吸引我来到这里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学校的教育理念,好的理念才能孕育出繁花硕果。”张老师向我们道出了来校的初衷。首都师大附中北校区建于2018年,是首都师大附中为满足海淀北部新区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着力打造的一所理念和文化与本部一脉相承的现代化优质学校。张老师来到这里,迎来了新的学校,第一届学生,一切从新开始。
从教研员到教师,从张家口到石家庄再到北京,改变的是岗位和地点,不变的是那育人初心和杏坛情怀,那颗敬畏生命、热爱教育的赤子之心在教书育人的芬芳岁月中愈发珍贵。
爱是峰至脚下的根与情怀
在近四十载的教学生涯中,张连峰老师始终保持一种激情,一种热爱,一种对教育的执着和求索,在悠悠岁月中升华为峰至脚下望云开的人生境界和大视野。这也正是张老师在耕耘杏坛的教育人生中,一直秉承和坚守着的育人初心——“爱是峰至脚下的根与情怀”。是的,爱是教育的灵魂,它是雅斯贝尔斯笔下那棵苍翠葱郁的树,可以摇动另一棵树;是碧空中那朵洁白无暇的云,可以推动另一朵云;是上善若水至善纯洁的灵魂,可以塑造另一个灵魂。张老师把爱撒在每一次课堂中,每一个教育点滴中。
因材施教蕴含着古代先贤的教育智慧,也是张连峰老师爱生的具体表现。教育的复杂之处在于学生多元化、个性多样化,因材施教首先要尊重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与不同的学习需求。张老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倾心交谈、每一次作业批改,尽最大程度了解学生的个性、特长,并将这些特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面对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张老师帮助他们分析实现的可行性、最佳路径与方法,最大程度帮助他们。由此,每个学生都获得了成长,他们也特别信任张老师,有困难有心事愿意和他敞开心扉交流。
抬眼望,日月星空,雷雨风霜;低头看,山川大地,江河湖海。这句话用来描述地理学科再合适不过。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是学生了解自然和祖国大好河山的重要学科。每堂课,张连峰老师都精心设计,最大程度发挥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践行立德树人的价值使命。
在讲述自然资源时,他在让学生懂得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时,引导学生树立热爱自然、节约资源的意识,并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自觉节水节电节约用纸的好习惯。在讲述四大地理区域的内容,教授位置范围、气候类型、农业、风俗习惯、生态环境及治理等知识时,他更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在讲述“疆域”时,他精心设计“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海陆兼备的大国”等模块,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领土主权观念,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张连峰老师还充分挖掘诗句中蕴藏的地理知识,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的春雨是指暖锋天气;“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适用于赤道地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是指长江的中游。孩子们跟随他一起探寻地球运动的奥秘,一起追寻季风与洋流的足迹,一起了解中国各区域、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潜移默化中爱国精神、家国情怀在学生的心中养成。
“初中阶段是培育学生价值观的重要阶段,正确的是非荣辱判断标准非常重要,我们一定要把祖国的概念和爱国的种子种植在学生心中,这是一种大爱,更是一种大德。”张老师早已跳出单纯传授知识的框架,把教学目标聚焦于德的养成,用爱铸造立德树人的大视野和大情怀。
连亘耕耘写丹心,峰至脚下望云开。在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交流中,张连峰老师没有华丽的辞藻,而是用朴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他从教近四十年的所思所想所为。他用良心做教育,认真对待教育中的每一件事情;他以大视野大情怀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之心,用爱润泽学生的生命成长。他用脚踏实地、倾心教育的行动向我们展示了为人师者的赤诚、挚爱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