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教育参阅 > 正文

功能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游戏是孩子的第一活动。幼儿喜欢游戏早已被教育家们注意到了,历史上很多大师如福禄贝尔、蒙台梭利等都利用游戏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发展。随着我国现代化的进程,199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和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都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此后幼儿园游戏教育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如操作性游戏、角色游戏、创造性游戏等不仅在幼儿教育中得到普及,而且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但是,功能游戏在促进幼儿的发展中却有着特别重要的价值,也是为幼儿“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孩子爱咬人,有的孩子粘人、挑食,有的孩子爱穿反鞋子,有的孩子不喜欢阅读,有的孩子常常“挂彩”,有的孩子3岁了还不会说话(迟语症),有的孩子多动注意力缺失……这些问题当下已成为儿童发展的主要障碍,其根源在于一般或多或少都有些感觉统合失调。统合失调“意味着儿童的大脑对身体各器官失去了控制和组合的能力,这将会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人的认知能力与适应能力,从而推迟人的社会化进程。据统计,在现代化都市家庭中,感统失调的孩子高达85%以上,其中约有30%的孩子为重度感统失调。根据“克丽斯”二十多年的个案研究发现,有上述问题的幼儿有两大特点,一是出生方式为剖宫产或早产;二是养育者为祖辈、保姆或专职妈妈。这表明出生方式和养育方式,也就是先天和后天的环境,会给儿童带来发展的障碍。这些孩子在幼儿园期间的表现在家长眼里是“小毛病”,等他们进入小学后,学习力不足、人际关系差、注意力缺失等问题凸显,常常表现为做作业拖拉、做事磨叽、喜欢争斗、脾气急,甚至有的儿童心智发展较其年龄滞后1-2岁左右,那些“小毛病”都变成了“大问题”。最麻烦的是他们的故事未能被家长和老师听见,在学校受“教导”,回到家里继续受“教导”,成了“不争气”的问题孩子,最终导致心理受挫,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发展。经过对个案和集体性功能游戏的实施,我们对儿童上述问题的干预性改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功能游戏的内涵和价值

功能游戏,是一种赋予了问题干预功能的儿童游戏,是以科学理论为基础,以促进幼儿身心协调发展为目的,按照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要设计,专门用于改善“五觉”(前庭觉、触觉、视觉、听觉、本体感觉)和提升注意力的游戏。功能游戏是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要,也是幼儿德、体、智、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可见,功能游戏正是在游戏中完成对幼儿发展障碍源的刺激,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功能游戏能弥补早期精神运动的不足。精神运动是指出生后的前三年所展现的身体活动发展、智力与情感间的关系。不同肌肉群的控制力的获得(运动行为模式)有助于智力和情感行为的发展。精神运动教育不足的孩子会产生病理的精神运动习惯,如咬指甲、抽搐、反复拉扯头发等。早期精神运动不足,是家庭教养方式的结果,如果是非足月顺产的孩子,只要养育者科学喂养,同样可以弥补。当教育者有能力看见问题背后的问题,并能去实施相应的功能游戏,即可弥补早期精神运动不足带来的失调。可以说,功能性游戏满足了幼儿身体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对其个性的起源、人际关系,以及学校学习的基础产生重要的影响。当然,功能游戏的实践对于家长和教育者来说是一个探索的历程。

功能游戏能有效清除幼儿发展的障碍。前庭觉、触觉、听觉、视觉、本体感觉不能有效工作而使机体不能和谐的运作,形成各种障碍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地成长。而功能游戏正是在研究了“五觉”的工作模式,并针对幼儿的“症状”所设计的游戏,能够针对每一个现象的“根源”开展工作,为幼儿清除发展进程中遭遇的障碍。

功能游戏能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当“五觉”可以健康地工作,幼儿对外部的感觉刺激信号就能在其大脑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使得整个机体和谐运转;当《冥想》等游戏帮助幼儿清理了体内的垃圾,幼儿的内在力量就会变得强大,提高自控力,身心就能和谐发展;当《想象呼吸》等游戏使得幼儿的注意深度得到了改善,儿童的学习力会得到提升,就能成为一个自尊、自信、自爱的和谐人。

功能游戏能改善家庭动力。儿童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从渐进性的量变到跃进性的质变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开端是家庭教育。如果妈妈孕期环境不佳、夫妻关系不和谐、家庭养育方式不良,孩子必然统合失调。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孩子问题一般是受家庭的影响。由于教养观的差异,家庭内部会发生争执,家庭动力减弱或改变原有的轨道,最终导致家庭不和谐。而功能游戏实施过程中,会有家长的参与,即使是在幼儿园内由老师来实施,相关信息也会传递给家长,或许家长也会参与其中,这时家园达成共识,家长会改变对孩子“症状”的认知,继而家庭动力得到改变,促进家庭的和谐发展。

功能游戏的设计和实施

功能游戏旨在促进“五觉”完善和注意力的提升。那么,功能游戏的设计必须具有针对性,游戏设计者首先要了解和研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其次游戏需要改善幼儿生理和心理的需求。

研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做到有的放矢。前庭觉掌控语言、身体平衡、动作的速度感、身体的空间概念和注意力等,所以,前庭觉刺激不足的孩子,主要会表现在语言发展滞后,平衡差,坐姿不佳,喜欢自转,注意力不好,做事磨叽等。因此,要祛除上述问题,就必须刺激前庭觉。而前庭觉是由三个半规管和一个椭圆囊、球囊组成,受地心引力影响,游戏设计须与地心引力成90度角和180度角运动,才能实现有效刺激,如《爬上地球仪》《推小车》《脚尖脚后跟》《我有一头小毛驴》等都是有效刺激前庭觉的游戏。同时,触觉过度敏感的孩子害怕触碰身体,黏人爱哭,挑食,在幼儿园爱推人(自我防御),那么去除这些问题就要刺激皮肤,如游戏《匍匐前进》《抓金抓银》《挤沙丁鱼》《手指作画》等,就是很好去除触觉过度敏感的游戏;环境不良或爬行不足的幼儿,视觉不易成熟,早期爱穿反鞋子,小学后看书会跳字、跳行,严重的无法阅读,做算术也很难正确掌握住数字,做作业眼睛容易疲倦,造成学习能力的不足。要改善视觉问题就必须锻炼视觉肌肉,设计手眼合作与视觉动作整合的游戏活动,如《钟摆游戏》《贴纸游戏》等。针对听觉识别不足的孩子,他们一般有拒绝听别人讲话的习惯,也不喜欢上音乐课,一听到音乐,就会捂着耳朵喊吵,听力不佳,不懂得和别人沟通,脾气古怪,上课不专心等等。这是由于妈妈在孕期时的环境和养育者说话声音过高造成的。还有的孩子做事笨手笨脚、缺乏自信、没有创造力、容易磕磕碰碰等都是本体感觉不足所致,《大陀螺》《啤酒桶》《过河》等都是很好的改善本体感觉的游戏。此外,平衡感不好的孩子会多动、注意力分散、暴力、情绪不稳定,除了刺激前庭觉,还可以通过《冥想》游戏去除体内垃圾,运用《想象呼吸》游戏提升注意的深度等。

着力研究幼儿发展的阶段性,做到科学游戏。由于儿童发展的阶段性,造成干预的阶段性强,一般来说,2—5岁是最佳干预期,6—12岁是可干预期,12岁之后基本无法靠功能游戏改善,而要运用心理技术提升内在力量改善。而6--12岁的干预从年龄上看又可分为三段:6--8岁、8--10岁、10--12岁,每推后一个阶段,难度增加150--200%。游戏使用的阶段性也比较重要,年龄不同,游戏的频率和时长也需要不同。因此,在游戏设计中必须考虑游戏者的年龄特点,掌控游戏使用的频率和时长至关重要。如《啤酒桶》游戏,一个4岁的孩子每次练习三组,每组滚动5-7米的距离即可,如果是6岁的幼儿,每组就要滚动至少10-15米。

恪守职业道德,实施者必须接受专门训练。对儿童进行功能游戏训练,首先要由专家对教师进行专项训练,根据班级里幼儿的情况,通过量表筛查,制订游戏方案。其次,功能游戏的实施者要用耐心培养幼儿的兴趣,建立他们的自信心,要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到快乐,自动自发才有效。最后,功能游戏实施者要认识到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任何功能游戏都会因人而异,让幼儿每天都有多样的感觉刺激最重要。

事实证明,功能游戏不但完善幼儿的“五觉”,促进全方面的发展,提高注意力、记忆力、自我控制能力、概括推理能力等,同时也是与孩子沟通的管道,陪伴孩子成长的智慧,更是为幼儿未来成人、成才奠定基础。

(作者为克丽斯幼儿园总园长、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人文学院院长)

[责任编辑:朱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