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 刘瑞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指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立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长期协调机制,坚持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因此,我们需要兼顾国内外的环境变化,需要兼顾短期和中长期的考虑,保障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保持经济增长要充分发挥国际经济循环的有利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强调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兼顾关系搞好平衡。这是一种改革开放初期的综合平衡思想。前不久,党中央提出实现“双循环”的想法,具有特殊意义。所谓经济“双循环”是指国内经济循环与国际经济循环之间有机联系的交互联系与沟通,是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利用关系平衡的新意境。在过去一轮的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们较好地实现了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内外平衡,取得积极成效。现在新的一轮经济全球化即将开启,我们需要通过“双循环”争取实现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再平衡。
就外部循环而言,首先,维护和改进以WTO为代表的经济全球化平台,是疫情之后要做好的事情。中国一直积极推进和维护经济全球化。可以说,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结为了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WTO组织以及联合国等国际性组织的机制改革,并将经济全球化的理念从经济共同体提升到安全共同体、健康共同体、卫生共同体、环境共同体的新高度。与经济全球化结伴而行是基本点。
美国正在成为阻止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反对力量。但是,美国这个打算是会落空的。其一,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不是政府而是市场力量,其中关键的力量是跨国企业和全世界的消费者。美国政府设置的种种阻碍经济全球化的栅栏都可以被市场力量所消融和化解。其二,世界经济联系已经极其广泛而深刻,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格局。除非是世界经济格局大洗牌重组,否则一些技术性、战术性手段是难以割断彼此之间的联系的。其三,经济全球化给几乎所有国家和人们都带来了或多或少的利益好处,中国固然是受益方,然而其他各方包括美方在内也是受益方。
其次,“一带一路”是“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向世界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从2013年提出,到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运营,短短7年时间,认同并参与“一带一路”的国家及地区已经远远超出预想。“一带一路”平台搭建起来之后,取得许多成就,如中欧班列、中国在沿线国家开展的工业园和大型项目建设。我们要继续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合作。
保持国内经济自身良性循环的战略性思路和方向
就国内重启并保持经济增长的具体措施而言,相关政府机构已经推出了一系列举措,比如上万亿元“新基建”规划,上千亿元企业减税措施,上百亿元地方政府消费券发放,上百万人就业安置安排措施,此外还有大量对小微企业的资金支持和援助,不一而足。从战略层面考虑,我们还需要继续着眼于中长期部署。保持国内经济自身良性循环是比恢复经济增长更加重要的任务。目前需要讨论和认识如下战略性思路和方向:
其一,建立更加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中美贸易冲突是中方不希望发生的坏事,但是既然发生了,一定要把坏事变成好事,那就是针对暴露出来的短板赶紧补齐。疫情暴发之后,此事的急迫性更加突出。按照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设想,所谓高中低端产业和上中下游供应链都是必须拥有的。
其二,建立更加协调的区域经济体系。国家已经通过推行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开发、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地区协调平衡战略来缩小区域经济之间的差距。未来,制定西部大开发二期战略可以作为建立更加协调的区域经济体系的切入点。西部大开发二期战略工程需要更高站位和格局。西部再开发的重点是利用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实现西部经济跨越式发展,让资金流、商流、人流、物流从沿海发达地区反向流动到西部。
其三,努力建设高质量的价值链。建设更高的价值链需要在完善产业链和供应链基础上做起,但是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建设高质量的价值链,可以加速增加居民收入,关键是培育经济竞争力。
其四,构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良性循环体系。疫情的暴发显示出实体经济的重要性。疫情打击最重的是实体经济,克服疫情最关键的是实体经济,恢复经济增长的主力军是实体经济。虚拟经济服务于实体经济才有自身存在的价值。重构虚实经济体的利益分配格局是构建良性循环的关键。
原文责编/潘丽莉
中国经济大家谈系列稿件
经济大家谈 | 无接触经济有望成为中国经济未来的一个长期风口
经济大家谈 | 对“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之一)
经济大家谈 | 对“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之二)
经济大家谈 | 坚定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经济大家谈 |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是新时代对外开放思想的伟大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