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人民智库> 正文

“传统文化+数字经济”正成为青年消费新风尚

重要发现:

·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大力支持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得到广大青年群体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认可,超过九成(90.44%)受访青年表示传统文化元素在生活中出现的情况越来越多。

·超过九成(92.95%)受访青年的文化自信心显著提升,其中中等收入群体(2000—10000元)的文化自信心最强。青年群体普遍认为当下正流行的“青少年国学热”“汉服热”是文化自信的回归。

·中西文化交流推动文化互鉴,近九成(89.63%)受访青年表示“西方文化传播为传统文化发展带来新机遇”,大国心态日趋成熟。

·“新国货”快速崛起,超过七成(73.02%)受访青年对近年来“国产品牌借用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品牌营销”感受较为深刻,超过八成(86.10%)受访青年认为传统文化商业化利大于弊。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而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与精神的根脉,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今天,如何寻找和挖掘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通过传统文化的内在理念传递文化认同,凝聚人民力量,使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不断提升我国国民文化素质和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回应的时代课题。而走在新时代的大道上,青年群体的文化自信构建尤为重要。

为了解青年群体对传统文化复兴的认知、对中西文化交流互鉴的态度、对当前我国传统文化复兴现状的评价以及对未来传统文化发展的建议与期待等问题,人民智库对此展开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471份。

关于传统文化复兴,青年对哪些现象感受最明显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辉煌灿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创新发展,始终从中华民族最深沉、最深厚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深刻揭示了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1

超过九成(90.44%)青年群体表示传统文化元素在生活中出现的情况越来越多,其中对“政府在官方文件表述中引用传统文化典故”印象最为深刻

文化自信是构筑中国精神的基石。只有具有深厚的文化自信,才能将五千年文明发展孕育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而更好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大力支持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工作,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根据本次调查,超过九成(90.44%)的受访青年表示传统文化元素在生活中出现的情况越来越多。在近些年的传统文化复兴热潮中,受访青年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政府在官方文件表述中引用传统文化典故”(76.44%)。

文艺影视市场需求旺盛,超过七成(74.25%)受访青年认为“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文化类节目受到年轻人的欢迎”是主要亮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艺创作领域愈加繁荣,一大批文化类节目纷纷主动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把传统素材引入生活场景,将传统价值对接时代需要,积极回应新时代的挑战和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处在巨变中的中国凝聚社会与文化共识。例如,近年来在年轻人中产生广泛影响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就通过关注传承传统技艺的故宫匠人,运用贴近生活的拍摄手法,成功地将中国传统文化所特有的美学价值呈现在观众眼前,从而增进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

本次调查中,有74.25%的受访青年表示“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文化类节目受到年轻人的欢迎”是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亮点之一,这也反映出文化向来都是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与时俱进的,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树立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

“新国货”快速崛起,超过七成(73.02%)青年群体对近年来“国产品牌借用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品牌营销”感受较为深刻,大国品牌势不可挡

改革开放40多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日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开始从传统文化中寻找价值赋能,试图打造独具特色的“国潮”新品,73.02%的受访青年表示对近年来“国产品牌借用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品牌营销”这一现象感受较为深刻。

随着文化自信的提升,“国货崛起”的口号也日益深入人心,中国品牌通过赋予传统文化新时代内涵,成功摆脱了一直以来国货在人们心中“廉价”“无功无过”的刻板印象,与消费者形成了深层次沟通,实现了传统文化、时尚元素与品牌核心精神的统一。在本次调查中,“质量可靠,值得信赖”(75.57%)、“价格实在,性价比高”(56.57%)、“购买方便,售后服务好”(53.60%)是国货受到青年群体青睐的三大原因。当传统与现代碰撞,越来越多的国产品牌根植于文化自信,辩证取舍、推陈出新,积极采取“年轻态”“接地气”的表达方式讲述中国品牌故事,这不仅折射出中国品牌在价值重塑上的进步,也呈现了中国文化不断走向自信的过程。

青年群体的文化自信心显著提升,中等收入群体文化自信心最强

文化自信是构筑强大中国力量的支撑。伴随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华文化正迎来一个繁荣发展的黄金期。有92.95%的受访青年认为汉字很潮、做服饰Logo也很时尚,认为用汉字做Logo“很土,不好意思穿出去”的比例仅占3.68%,还有3.37%的受访青年表示“无所谓,不太关心”。由此可见,国人的文化自信总体上已有显著提升。但不同收入群体的文化自信心也呈现出一些差异。

2

具体而言,2000元及以下的低收入受访人群对选用汉字做服饰Logo更倾向于“无所谓,不太关心”(10.75%);10000元及以上的高收入受访青年对汉字做服饰Logo相较而言更在意,认为“很土,不好意思穿出去”(6.15%)的比例要高于其他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的态度则比较积极,其中2000—5000元以及5000—10000元收入区间受访人群认为“很时尚,汉字也很潮”(95.33%、92.94%)的比例最高。

关于中西文化交流互鉴,青年有哪些观点最亮眼

中华文明生机勃发,超过七成(73.99%)受访青年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光辉灿烂的悠久文明感到骄傲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包括文化的复兴。今天,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以及现代技术成为一种强势文化,如果不能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将难以实现文化自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会失去“根”与“魂”。

在问及青年对中西文化观念及生活方式的态度时,73.99%的受访青年非常赞同“我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光辉灿烂的悠久文明感到骄傲”,有66.68%的受访青年表示“我很喜欢具有中国风元素的音乐、服饰和艺术品”;认为“我很欣赏西方文化崇尚理性、求真务实的价值态度”的占55.95%,还有53.76%的受访青年表示“我很喜欢西方的文学、电影和生活方式”。从这组数据中可以看出,青年人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和自豪感。中华五千年来的优秀文化传统,不仅孕育了这个从未中断、亘古长青的文明,也创造出人类历史上极其罕见的一个民族和平崛起、走向复兴的伟大奇迹。这是中华文化的伟大所在,也是文化自信的根基所在,更是我们弘扬传统面向未来的底气所在。

中西文化交流推动文化互鉴,近九成(89.63%)受访青年表示“西方文化传播为传统文化发展带来新机遇”,大国心态日渐成熟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深刻阐释了文明交流互鉴的丰富哲理,道出了文明发展的内在逻辑,明确提出了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方案”。近些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风逐渐席卷全球时尚界,各大国际品牌中出现中国元素也早已不是新鲜事。富含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产品之所以能闪耀世界舞台,并受到全球消费者的青睐和热捧,实际上是世界对中华文明和中国文化时代价值的充分肯定。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只有对文化有强大的自信,努力发展我们自己的文化,才能以坚持坚守的从容、奋发进取的勇气、创新创造的活力,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随着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青年对中西方文化交流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近九成(89.63%)的受访青年认为西方文化传播“推动文化交融,给传统文化发展带来新机遇”,仅有8.69%的受访青年表示西方文化传播“意识形态输出,威胁传统文化复兴”,而认为“无所谓,并不关心”的只占1.69%。未来,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应更加自信笃定,把坚持和发展、继承和创新统一起来,汲取外来文化的优势和长处,努力创作生产出更多优秀的民族文化产品。

关于我国传统文化复兴现状,青年有哪些评价最中肯

与时代需求接轨,超过八成(86.10%)受访青年认为传统文化商业化利大于弊

近年来,《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等传统文化类节目、故宫文创和李宁新国潮等一系列传统文化类产品广受好评,传统文化再度回归大众的视野,同时也反映出市场对传统文化产品的巨大需求。然而,传统文化中仍有许多精华因一成不变的形式与传承方式,很难在新时代引起年轻人的共鸣,更难吸引市场的注意力。对于传统文化复兴而言,最好的方式是从传统中发掘出与时代接轨的内容,找到将传统引回现代生活的、充满生命力的新商业模式。此外,还应找到传统文化保护与商业化之间的平衡点,确保两者既要拥有合作的空间,又应当保持恰当的距离。

本次调查中,受访者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商业化趋势表示乐观,86.10%受访者认为“利大于弊”,认为“弊大于利”的比例占5.77%,还有8.12%的人表示“利弊相当”。青年群体的积极态度说明,文化的传承与商业运作并不冲突,但重点在于,在这个过程中应始终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让商业化成为文化传承的辅助手段,进而提高大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传统文化+数字经济”正成为青年消费新风尚,超过九成(92.23%)受访青年曾“体验过”国风游戏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借助互联网的力量,传统文化搭乘上数字经济的快车,通过文学、动漫、影视、音乐、游戏等多元创意形态,让更多的年轻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传统文化+数字经济”正成为青年消费型风尚。在消费体验中激发青年群体对传统文化的心理认同和自觉传承意识,对传统文化年轻化和国际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例如,通过展示中华传统文化和田园“慢生活”,视频博主李子柒不仅成功赢得了国内市场和赞誉,也引发了海外网友对中国文化的强烈关注,影响力与口碑不断提升;600岁的故宫借着文创周边产品成为“网红”,故宫口红、故宫盲盒等文创产品充分利用“社交平台+电商”的模式,吸引了大批年轻用户的关注和追求。

近年来,国风游戏集文学、艺术、世界观等于一身,凭借自身强消费性、年轻化和外向性等文化特点成为年轻人热捧的对象。本次调查中,有92.23%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曾经“体验过”国风类型游戏,其中认为体验“非常好”的占87.04%。这说明在现代商业社会中,传统文化只有以积极姿态适应年轻人的喜好,实现与现代生活的融合式发展,才能使文化更好地在传承中得以发展与创新。

时下正流行的“青少年国学热”“汉服热”是文化自信的回归,约八成受访青年(80.12%)认为“青少年国学热”是因为“国人开始重视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

在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更注重文化熏陶和实践养成,积极从中华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素材、获取灵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思想、艺术价值与时代特点和要求相结合,运用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推陈出新,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在针对传统文化复兴现象的调查中,认为当下在青少年中流行“国学热”现象是因为“国人开始重视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的占80.12%,认为“不符合时代发展潮流,扼杀青少年的创造力”的占50.43%,认为“商家牟利炒作的噱头,大多数人都是随大流”的占31.17%,还有3.32%受访青年表示“一阵风而已,不会长久”。实际上,传统文化复兴和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不无关系。正如社会学家费孝通指出的,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年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中华文化焕发出了自鸦片战争以来未曾有过的强大生机。这种生机为中华民族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在世界新文化的生成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精神自信。正因如此,国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与自信也达到百年来的新高度。

(报告还对青年群体对传统文化未来发展的期待与建议进行了分析。因版面承载内容有限,报告内容有所删节,扫码可获取本报告完整版。)

报告二维码

【执笔:人民智库研究员 张捷】

责编:司文君 / 罗 婷

声明:本文为《国家治理》周刊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国家治理周刊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贺胜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