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依附于偶像文化发展起来的饭圈文化滋生出畸形样态,主要表现为偏执性的偶像崇拜、被扭曲的推广营销以及有组织的口水战争。究其原因,既与偶像明星的失声、把关人机制不健全有关,也与粉丝价值观的迷失有关。饭圈文化是粉丝参与互联网生态建设的生动实践,引导饭圈文化归正,不仅需要偶像从正面疏导,政府、平台、社会当好“把关人”;更需要先进文化的价值引领,促进饭圈文化与主流文化相适应。
【关键词】饭圈文化 畸变 归正 价值引领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关注到饭圈文化的畸变问题,呼吁治理饭圈。依附于偶像文化发展起来的饭圈文化,在新媒体井喷、粉丝变现与非理性追星的共同催化下,滋生了畸形样态,偶像崇拜愈演愈烈,饭圈撕架频发。饭圈文化的畸变会对正在形塑人生观、价值观的青少年群体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亟待治理与归正。
饭圈文化的畸变表征
一是“造神”,即偏执性的偶像崇拜。在流量经济的影响下,饭圈出现近乎疯魔的“偶像崇拜”现象。“追星”已从过去的个体随机行为,演变为具有群体性、体系化的行动,使得粉丝个体的意识逐渐被淹没。尤其是饭圈中作为意见领袖的大V崛起,加剧了粉丝自我独立意识的丧失。意见领袖“洗脑式”地为粉丝塑造出了一个“神”,裹挟着崇拜者的价值观。在“造神”影响下,处于价值观形塑期的粉丝群体极易形成偏执性、极端性的崇拜心理,不分青红皂白、没有是非观念。在偶像被媒体曝出“吸毒”“偷税”“出轨”等违反法律法规或突破道德底线的事件后,偏执粉丝仍然要维护偶像“神”一样的社会形象,发出“相信他”“不要脱粉”等呼吁,其价值观已被严重扭曲。
二是“安利”,即被扭曲的推广营销。正常而言,偶像明星作为文化供给方之一,为社会提供文化产品,粉丝们作为消费者对这些文化产品自主选择和购买。然而,在如今的饭圈中,一种被强制推销、流量造假等不正之风污染的“安利”现象正在不断发酵,挑战着社会的公序良俗。在网络社会,“安利”意指自己喜欢所以真心推荐,但是饭圈中的部分意见领袖,为提升偶像流量,会以“安利是合格粉丝的终生事业”“真的喜欢一个偶像,怎么可能不花钱”等说法实行“言论绑架”①,对懵懂粉丝施加精神压力,鼓动甚至逼迫粉丝“买数据”“刷票”“打榜”。这种被扭曲的推广营销,会使粉丝为了提升偶像的社会曝光度而持续地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陷入无法自拔的怪圈。
三是“征讨”,即有组织的口水战争。一旦为自家偶像赢得“顶级流量”身份的执念存在,饭圈的话语征讨便在所难免。饭圈征讨之所以如此激烈,背后除了有偶像利益的驱使与意见领袖对粉丝的动员,亦有粉丝身份建构的需求。为了维护偶像的“顶级流量”身份,亦或是将自己建构为某位偶像的粉丝身份,饭圈之间的网络口水战愈演愈烈。最终,饭圈演变为一个组织性极强且极其凶悍的撕架机器。在这种有组织的口水战之中,不少粉丝丧失了道德底线,破坏了网络文明。
饭圈文化的畸变成因
一是偶像明星的失声。在当下的娱乐市场与文化传播语境中,偶像明星往往只关注粉丝所带来的流量价值,却不重视对粉丝的正面引导。网络语境中,偶像明星不表态,不愿承担相应引导责任,直接纵容了粉丝“大集结”“征讨”“撕架”等非理智行为。偶像明星失声的原因有很多,或是不想承担表达风险,或是出于商业考虑,等等。然而,如果说“被曲解”“被污蔑”是表达者的宿命,那么“任人装扮”便是失声者的附庸。表达者固然是有风险的,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体会过,如表达被否定或以某种方式被恶意曲解。但“任人装扮”可能面临更大风险,一旦过激粉丝出于对偶像明星的崇拜酿成极端事件,形成社会负面舆情,失声的偶像明星势必也要为粉丝的过激言行买单。
二是把关人机制不健全。饭圈文化作为具有显著互联网特征的青年亚文化,把关难度较大。当前,无论是在政府规范层面,还是在网络平台管理、社会监督层面,均存在一定的把关漏洞。在政府层面,因为饭圈文化属于泛生活领域,所以在没有出现重大负面舆情的情况下,政府把关人的干预较为宽松。因此,极易错失该领域舆情危机的最佳干预时机。在平台层面,为了获得更多的网络关注,某些平台在粉丝狂热行为导入的较大流量面前,引导和管理的动力不足。其实从长期来看,狂热粉丝的过激行为极不利于平台稳健运营与健康发展。除了政府和网络平台的把关机制不健全外,社会受众的把关人身份也没有充分激活。尤其是青少年粉丝的自我把关能力较弱,容易被极端言行误导,引发负面舆情事件。
三是粉丝价值观的迷失。饭圈文化畸变的直接原因是粉丝价值观的迷失。从内部因素来看,饭圈的主体是95后、00后的青少年,他们有的是娇生惯养长大的,有的是远离父母关爱野蛮生长的。从群体性格特征来看,由于独生子女、留守子女比例较大,粉丝往往具有孤独、个体意识强等共性。加之这一群体正处于青春期,对事物的分辨和理解能力不够全面,很容易产生极端的情绪发泄。从外部环境来分析,作为伴随着互联网发展逐渐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过于依赖网络社交。由于现实文化熏陶与文化引导不够,网络上的不良思想很容易对其行为产生浸淫。②在内外部因素的综合诱发下,饭圈中不辨是非、盲目崇拜、诽谤贬低、自私自利等价值观迷失现象较为普遍。
饭圈文化的归正路径
第一,偶像明星应加强正面疏导。偶像明星作为公众人物,不仅要输出优质的艺术作品,还应当承担起社会责任,向社会输出积极的价值观,引导粉丝的网络言行,维护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偶像对于粉丝群体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因此,一方面,偶像应当正面疏导粉丝表达自己的情感,帮助粉丝建构理性的追星意识;另一方面,对于粉丝的不理智行为,如“造神”“灌水”“撕架”等,偶像必须及时加以疏导与制止,以防止事态的持续蔓延。
第二,构建“多位一体”的把关人机制。为了维护健康的网络文化生态,政府、平台、社会等应当协同构建“多位一体”的把关人机制,使饭圈文化进入良性发展轨道。首先,政府应加强饭圈文化规范建设,从法制建设、监测机制等方面予以规范,加强对饭圈舆情的管控,对于群体性负面事件及时依法介入,防止事态恶化。其次,网络平台应充分发挥“管家”作用,不断完善运营管理。例如通过发言限制、内容审查等方式,对数据造假、刷票、语言暴力等行为进行封堵;通过主体身份核查、用户实名制、资质认证等形式,提升饭圈群组与论坛的准入门槛;必要时也可以通过流量控制、网络限速等手段,遏制饭圈群体性不良行动。最后,社会公众应理性面对饭圈文化,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在充分尊重饭圈文化样态的同时合理利用公民举报权,阻断违规违法内容持续扩散。粉丝群体自身也应当提升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强化社会责任感,对自己的言行把关纠偏。
第三,引领饭圈与社会主流文化相适应。饭圈文化本身作为一种青年亚文化,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青年的精神世界,并不是天然地与主流文化相对立,只有畸变样态的饭圈文化才对社会公序良俗产生冲击。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饭圈,让偶像明星发挥榜样作用,让粉丝牢牢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不断促进饭圈与主流文化相适应。一方面,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偶像明星应以身作则,对粉丝群体形成正向激励,让粉丝汲取正能量;另一方面,家庭、学校、社会应通过多元路径,以先进文化为引领,引导粉丝树立正确价值观。父母要注重子女的价值观教育,教导子女理性追星;社会既要多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要为饭圈提供合理的表达空间,同时引导青年粉丝多参与现实中的社交活动,防止其沉迷网络社交;学校应在充分认知与理解饭圈文化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建构正确的价值观体系。③最终形成偶像明星、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共同干预的机制,引导饭圈文化与主流文化相适应。
(作者为山东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注释】
①谢廷玉、张瀚文:《饭圈文化的哲学省思》,《光明日报》,2020年4月27日。
②吕鹏、张原:《青少年“饭圈文化”的社会学视角解读》,《中国青年研究》,2019年第5期。
③袁志香:《“饭圈文化”下青年主体意识的建构》,《人民论坛》,2020年第14期。
责编/李丹妮(见习) 美编/杨玲玲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