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衡阳,钟国政是我们衡东老乡的骄傲。
当年,我在衡阳市委、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当主任科员,他任衡阳市公路局局长。他头发微卷,面部瘦削,慈眉善目,显得果敢刚毅。他雄镇一方,吃苦耐劳,善谋实干,工作一路风生水起:衡阳市107国道文明样板路建设连续5年在全国全省夺冠,公路绿化荣获全国部门绿化先进单位,公路养护质量连续5年全省第一,水泥路和砂改油建设速度居全省第一……既为老百姓生产生活带来了方便,也为我提供了丰富的“新闻源”。1996年4月,我以《衡阳公路发展带动地方经济》为题,在新华社、《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湖南日报》刊发消息。同年10月,《衡山县率先在全省实现乡乡镇镇通油路》,新华社又发出通稿,《湖南日报》《湖南农村报》、湖南人民广播电台予以刊发。当年,他被当选为省九届人大代表。
在长沙,钟国政作为人大代表积极建言献策,作为工作人员的我则忙着采写新闻报道。只要有点空余时间,我们便会不约而同地聚在一起,外出散步,用衡山话交流,亲切自然,没有语言障碍,一路谈笑风生,如同一对相亲相爱的兄弟。
没有钱也能办大事,勇于开拓,锐意进取,“适度超前,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滚动发展”的衡阳公路发展战略在他脑中形成并分步实施……随着我与钟局长“零距离”接近,发现他16岁进入公路部门工作,40多年来,他走的是路,说的是路,干的是路……以苦为乐,以路为荣,常年奋斗在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第一线。一把水壶、一顶草帽,哪里有问题,他便出现在哪里。他不但拥有实干的精神,而且具有超前的意识、独特的领导艺术和人格魅力,我便以《公路局长钟国政》为题,为他采写了一篇4200余字的长篇通讯,1998年11月24日在《衡阳日报》头版头条发出,《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予以转载,成为“轰动一时”的重磅新闻。
没想到,在衡阳市上百名县处级“一把手”中,其先进事迹登上《人民日报》的,至今还没有第二个。钟国政可谓“独占鳌头”。20多年前的随意采访写作创造了衡阳新闻界的“人间奇迹”。
早几天,钟国政却给我送来了一大叠书稿,洋洋洒洒,十万余字,书名为《见证岁月》。全书分为“难忘记忆”“乡村纪事”“陶冶情操”“旅游生活”等章节,让我深感意外,一位当年的叱咤风云威风八面的“武将”居然干起了舞文弄墨的事,不由使我想起了两副对联:“一等人忠诚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好事还是读书”这也许是家乡一种文化的感应?在钟国政的所有文章中,没有一篇是写自己如何干事创业留下辉煌业绩的,写的几乎全是人生记事与回归田园的切身感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往事历历在目,足见其为人的谦逊、低调与纯朴,在当今社会,实在难能可贵。在我的记忆里,衡东县城至衡南县茶山坳镇的水泥公路修成十几年,没有出现修修补补现象,那标准和质量,有口皆碑,可他只字未提。他认为,这是自己的本职工作,作为一个公路局长就得视质量如生命,本来就应该这样干,不值得一提。那种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与使命,早已牢牢熔铸进他这位普通共产党员的血脉和基因之中。
钟国政写得最多的是他的田园。2003年退休后,他回到故乡衡东县杨桥镇长滩村定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种意境、那种感觉、那种况味绝对不比陶渊明老先生差。特别是他亲手栽种的200多株梨树、冬枣、脐橙和1300多株红豆彬、银杏、扁柏、雪松,如今已快成林了,尽管为此他的手脚磨出血泡,皮肤晒到脱皮,浑身沾满泥水,他毫不在意。一幅枝繁叶茂、生机勃勃、郁郁葱葱的绿色版图在他眼前延伸,且整日陶醉于他的视野与心田,也许这就是“老有所乐”吧!
“每一个共产党员,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钟国政的“田园人生”构成我们日后告老还乡的追求目标。人生不是享受,而是奋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
钟局长的人生是幸福而充实的。
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衷心地祝愿他在家乡衡东乡野躬耕田园,躬耕健康,躬耕快乐,躬耕甜蜜与幸福。
是为序。
(作者单位:湖南衡阳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