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新思想 > 权威解读 > 正文

“中国之治”新境界的“改革密码”(2)

——习近平系统改革—治理观研究系列成果集

运用系统思维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习近平系统改革治理观研究之二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如何推动和实现协同发展?如何在协同发展中找准自身定位,科学谋划好发展?不仅要从实证角度研究协同发展的对策和措施,而且应转变思维方式,树立协同发展的系统观和系统思维,掌握和运用协同发展的方法论。既要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系统,从系统与要素、系统与结构、系统与功能、系统与环境等关系入手,深入研究各区域及各领域、各层次、各环节的关联性和耦合性,科学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规律性;又要把京津冀协同发展看作是一个动态系统,从历史与现状、整体与局部、长远与当前上进行系统分析,统筹谋划,综合配套,协同推进,加快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整体合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指示和讲话,就内涵着丰富的系统思维,体现了对系统观的深度把握。

从系统论角度看,所谓协同发展,是指多种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各发展主体之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协调一致地完成某一目标的活动和过程。可见,协同是围绕发展目标,多主体、多因素共同协作、相互补充和配合的行为。协同发展要遵循一定规律、按照一定规则和机制进行。根据对协同发展过程的系统分析,对应于系统论的三个基本概念——要素、结构、功能,我们可把协同发展原理概括为:要素有用、动态相关和群体互补、整体优化四个原理。这四个原理也相应地反映了协同发展的动力观、联系观、合作观和大局观。

一、坚持要素有用的协同发展动力观

习近平同志在谈到如何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时指出:“要着力加快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下决心破除限制资本、技术、产权、人才、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各种要素按照市场规律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这意味着协同发展就是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广泛激发各要素活力,充分发挥各要素作用,释放、汇聚起区域发展正能量,为实现京津冀协同崛起而努力。按照系统论观点,要素是系统的基本组成,也是协同发展的基础和依据。任何系统都必须具有一定数量的要素,一切要素只要是在系统中就都有用。这些要素尽管有着自身地位、性质和作用大小、强度的区别,但对于它所构成的系统而言却都是有用的;而要素在系统中又可分布为空间和时间层次,即时间和空间意义上的子系统,一个复杂系统都是由众多要素在空间和时间上分层构成的。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涉及方方面面,涵盖各个领域,必须从要素和时空层次上进行系统定位和设计,才能全面深入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和任务、结构和功能、动力和基础。这既是运用系统思维的前提,也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决条件,它反映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动力观。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程度、质量和成效,首先取决于对要素和层次认识的广度和深度。

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重视要素的有用性,明确各要素在协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具体分析协同发展中各要素的构成和分布。不仅要考量每一要素的变化所导致的其它要素的变化和可能引起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整体的变化,而且要考察各要素在系统整体联系中所发挥作用的变化和转换。因为在协同发展过程中,任何要素都不是单一地独立存在的,而是作为系统整体中协同联动的要素存在的。特别是对于由众多要素构成的庞大复杂系统来说,由于要素之间的有机关连性,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化,任何一项举措的出台,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局,影响系统的整体变化;忽视了哪一个要素,或者忽视了哪一个领域和环节,都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离散、衰退甚至崩溃。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虽然三方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不尽相同,但都有着牵一发而动全局的作用。只要充分认识和把握自己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全局中的作用,找准坐标定位,积极争取主动,自觉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就一定能化弱势为优势,变不利为有利,更广泛地激活各自的要素资源,实现整体的又好又快发展。

因此,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应通过系统运筹和设计,充分发挥每一要素的功能,使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各个主体、各种力量、各方面资源共同作用,各领域、各层次、各环节协同发力,从而让京津冀系统中的一切劳动、知识、技术、人才、资本、管理等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有利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所有源泉充分涌流,尽最大可能提高要素的有用率。同时,还要关注不同要素在不同时空层次上的特殊作用,具体分析各种要素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的性质、特点和作用的大小、强度。不仅要仔细分析诸要素在具有同时态的相对稳定空间中的层次分布,逐级递阶地考察各要素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层次地位和作用;而且要深入分析诸要素在具有历时态的运动演化中的时间层次,弄清各要素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同阶段上的具体特点。通过分析和运筹,充分开发每一要素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潜力和长处,力求变“未用”要素为“有用”要素,变“待用”要素为“现用”要素,变“弃用”要素为“新用”要素,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财尽其利,货畅其流”,最大限度提高要素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同领域、层次和阶段上的系统效应。

二、树立动态相关的协同发展联系观

习近平同志提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着力加快推进产业对接协作,理顺三地产业发展链条,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对接产业规划,不搞同构性、同质化发展。”这就表明,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联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作为京津冀协同系统中的诸要素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区别和联系、相互依赖和制约、相互作用和发展,即动态相关的。正是这种动态相关性,把诸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推动着京津冀协同系统不断向纵深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就是建立在要素相互作用的动态相关性基础上的。协同本身就意蕴着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的一部分或全部要素有机结合,通过改变结构和重新建构形成新的整体。它不是把两种或多种事物的属性、功能简单混合或搀和在一起,而是通过抽取合适的要素重新组合,以改变事物的性质或提升事物的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着眼点,就在于充分利用这种相关关系有机组合要素,形成要素配置的合理结构和布局,获得系统的优化功能。每一个协同要素和环节,每一项协同举措和步骤,既要充分考虑对其它要素和环节、举措和步骤的影响,又需要其它要素和环节、举措和步骤的协同配合。

系统的动态相关性进一步表明:许多要素组合在一起产生的效应,不仅与要素本身的性质有关,而且主要取决于组合的作用,与组合的性质和方式密切相关。结构决定功能,组合导致协同。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系统而言,主要不是看其某一要素、某一环节、某一举措的好坏,更重要的是看其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各项举措之间是否有机关连,它们结合在一起能否形成科学合理的结构,能否形成有效运行的机制,能否产生优化的系统功能。正如哲学家布莱基所说:“组织得好的石头能成为建筑,组织得好的词汇能成为漂亮的文章,组织得好的想象和激情能成为优美的诗篇。”在这里,组合的作用不是对协同发展的各部分及各构成要素进行简单分析和叠加,而是根据各部分的属性和特征、性质和功能,在全面分析各构成要素基本性质和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综合其可取部分后所形成的具有整体性质和优化功能的协同发展系统。运用动态相关原理指导协同发展,需要明确一个观念:只有科学的组合才能导致有效的协同,只有合理的结构才能顺利实现协同。它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和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规律,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超越原来的认知水平,从而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体会更深,不断提高自觉性、增强主动性、发挥创造性,使协同发展过程少走弯路。

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对诸要素之间相关关系和组合方式的设计和运筹,主要包括结构相关、功能相关和互感相关三种类型。充分利用这三种相关关系总体设计,协调配套进行,既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京津冀协同发展效应的关键,它反映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联系观。结构相关,是指京津冀三地在产业结构、城市布局、环境容量、生态空间等方面具有耦合性和关联性。结构相关的要素必须科学安排、合理搭配、有序组合,才能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优化格局,而不能囿于一隅、执于一地、自我分割,也不能自成体系,搞同构性、同质化发展。功能相关,是指三地在基础设施、产业分工、环境治理、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互补性和互动性。功能相关的要素必须相连相通、互补互促、联防联控,才能达到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共赢发展的目的,而不能各自为战、互不相容。互感相关,是指三地在地理环境、资源禀赋、要素流动、公共服务等方面具有相互感应作用。互感相关的要素必须对接对流、共建共享、互惠互利,才能产生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整体效应,而不能相互脱节、顾此失彼。

三、强化群体互补的协同发展合作观

群体泛指本质上有共同点的个体组成的整体,既指组织起来的人群,也指相同、相近或有某种联系的不同物体、事件组成的事物。互补是指群体中的个体在相互依存中取长补短、互为补充、共同发展。从系统论角度看,客观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互补联系体现着群体和组织的系统特征,反映了复杂系统内部各要素的交互关系和有序组合方式,折射出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优化程度。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群体互补主要指依靠三地产业、技术、人才、资源的分工合作和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的优势,推动个体行为向集体协同行为转化,实现相互融合、优势互补、共赢发展。它反映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合作观。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立足各自比较优势、立足现代产业分工要求、立足区域优势互补原则、立足合作共赢理念,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为载体、以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为重点、以资源要素空间统筹规划利用为主线、以构建长效体制机制为抓手,从广度和深度上加快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市场经济发展,区域分工合作、协同发展越来越成为一个大趋势。在当今时代,要想“单枪匹马、独闯天下”地自我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必须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运用群体互补原理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目的是要充分发挥三地的特长和优势,扬长避短,形成整体优势。作为京津冀三地各自的发展不可能十全十美,而是各有所长;但作为群体,则可以通过相互取长补短组合成最佳结构,更好地发挥整体功能,实现单地不能达到的目标。在这里,群体互补强调的是三地作为一个整体的协调发展,即协同推进基础设施相联相通、产业发展互补互促、资源要素对接对流、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联防联控等,实现目标任务相协调、内外条件相适应、工作重点相促进,充分发挥环渤海地区经济合作发展协调机制的作用,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综合效益。

从京津冀协同发展角度看,群体互补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作用和功能也是显而易见的。对河北而言,互补主要体现在与京津在产业发展、生产要素、创新体系、人才资源的对接承接上。一是产业发展互补。重点是依托河北现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在加快自主发展和转型升级基础上,对接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打造河北现代产业体系支撑区,为疏解北京人口密集产业提供承接载体平台,为天津先进制造、现代物流和服务业发展提供支撑,形成互补发展的京津冀一体化产业链条。二是生产要素互补。重点是借力京津优质资源特别是资本技术富集优势,抓住首都要素外溢辐射机遇,打破市场分割、区域封锁等壁垒,促进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在统一的市场中自由流动、优化组合,为加快河北传统产业改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提供市场支撑条件。三是技术创新互补。重点是借助京津创新资源积聚优势,有效对接创新体系,最大限度释放创新能量,形成研发设计在首都、孵化转化在周边、大规模产业化在辐射圈的技术创新圈层结构,打造一批分工协作、互补互动、竞争力强大的创新链条,以弥补河北创新资源和要素短缺的短板。四是人才资源互补。重点是借力京津高层次人才和智力资源,搭建人才交流平台和智力共享平台,健全人才合作、保障、服务机制,完善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借智引智机制,实现三地人才和智力资源的错位发展、互补发展、协同发展,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四、追求整体优化的协同发展大局观

习近平同志强调,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着力加强顶层设计,抓紧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明确三地功能定位、产业分工、城市布局、设施配套、综合交通体系等重大问题,并从财政政策、投资政策、项目安排等方面形成具体措施。”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复杂系统而言,任何要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整体中有机联系的要素存在的。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动态系统,其最大特点就在于诸要素是通过整体而存在的,并通过整体与外界不断交换信息、能量来保持自身发展需要的动态平衡的。在这个整体中,诸要素通过合理联系的结构,产生着大于诸要素各个孤立功能简单相加的优化系统功能。所以,整体优化既是系统思维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根本目标和遵循,它贯穿于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的始终,反映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局观。河北只有自觉地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局中,才能正确定位,掌握主动,精准发力,充分发挥好自身应有的作用。

从现代系统论角度透视,整体优化的关键是如何选择科学合理的协同机制和结构,推动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实现京津冀系统诸要素的整体协同。这种整体协同既包括系统内各要素或子系统之间的协同,也包括系统整体与构成要素之间的协同,还包括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协同。通过这种协同作用,不断调节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整体与环境以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就能由量变到质变,从低级有序到高级有序,推动京津冀系统整体的最佳发展。所以,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发展只属于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或者说取决于各领域各环节的有机关联性和互动性的统一,而通过互补和协同获得的发展也只能是京津冀系统的整体性质和功能。只有当京津冀三地中的各个要素有机组合,形成系统联系和整体协同后,京津冀协同发展才能获得新的优化的“整体质”、“系统质”。这样,整体优化原理就从系统获得新质态上,揭示了整体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内在规律性,也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提供了方法论依据。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多数力融合为一个总体力时将会产生新的力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正是通过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的互补和互动,形成新的机制,释放新的能量,产生新的效应。

运用整体优化原理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从系统整体出发,统筹考虑各区域及各领域、各层次、各环节的相关性,科学设计它们之间的耦合、衔接和互补机制,协调推进京津冀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的一体化发展,以最大限度地凝聚发展力量,最大程度地激起发展活力,最大能量地释放发展红利,实现京津冀系统诸要素、诸环节之间的整体协同和优化。而要实现整体协同,必须采取逐步调整办法和通过逐级优化途径,由易到难、从小到大,由增量到存量、从局部到整体,把顶层设计与三地对接相呼应的协同思路、整体推进与分工协作相促进的协同布局、功能定位与报团发展相衔接的协同方式辩证结合起来,把资源禀赋、产业分工、城市布局、配套设施、交通网络、生态环境保护等有机统一起来,实现从局部优化到总体优化的循序推进。这样,才能建构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合作共赢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制,积极稳妥地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

上一页 1 23456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