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为深刻认识我国制度优势和坚定制度自信提供了一部好教材——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制度体系建构、制度自信等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认识我国制度优势和坚定制度自信提供了一部好教材。前不久出版的《制度面对面》一书也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引的好制度”,“是有党的坚强领导的好制度”,“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好制度”,“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好制度”,“是为事业聚英才的好制度”。这样的好制度提供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制度自信的充分理由。制度自信是用以励志鼓气的,但不是空喊口号。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武装,增强制度自信要形成发力的落脚点。
落脚到对坚持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显著优势的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什么是中国特色?这就是中国特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制度是我们自己的,不是从哪里克隆来的,也不是亦步亦趋效仿别人的。”增强制度自信的重要依据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体现中国共产党独立创造的制度成果,是我们有而别的国家没有的制度经验,是纵向和横向比较的制度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个重要论断可以从两方面加以理解。其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具有优势,最大的原因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其二,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其中具有统领地位的是党的领导制度。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根本领导制度。”党的全面领导不仅形成自身的制度体系,而且还作为根本领导制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他制度发挥统领作用。
与国外现存制度相比,中国共产党既扮演着长期执政的政权角色,又肩负着全面领导的社会使命,把执掌政权与领导社会内在地结合起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挥显著优势提供了巨大的实践空间。中国共产党在实现全面领导的社会使命中扮演执政党的政权角色,在执掌政权的实践中落实党的全面领导。
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首先要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彰显党的全面领导显著优势,是增强制度自信的内在要求。
落脚到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显著优势的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表现在很多方面,归根到底是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国家发展了,社会进步了,人民的幸福安康才有保证。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重要任务是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从而实现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执政诉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命题,它的划时代意义表现在突出了制度构建与国家治理的逻辑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问题”,“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因此,决不能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机械地分离开。这个观点蕴含着制度优势与国家治理优势相统一的深刻思想。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全面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和党的十八大以来鲜活经验基础上,从13个方面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从13个方面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建构任务,形成制度运行与国家治理互联驱动的体系构造。全会通过的《决定》观点非常明确,国家制度的显著优势就是国家治理的显著优势,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与坚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自信是紧密连在一起的。
在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现代化问题的话语权长期被西方国家所掌控,甚至形成“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陈旧偏见。党中央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诉求指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具有打破西方国家现代化话语霸权的重大意义。“制度竞争是国际间根本竞争”,“我们要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须从各个领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告诉我们,只有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才能以高度的自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落脚到对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显著优势的自信
国家安全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国家安全没有保障,党和人民所有的努力都会付之东流。国家安全是个综合概念,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以及社会稳定等等,各种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交织在一起构成现代国家安全观的思想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把保证国家安全当作头等大事,成为指导新时代伟大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
“制度稳则国家稳”。国家建设领域众多,因此也就有很多相对应的各种制度,所有的制度都是维护社会秩序的规范。制度的主要功能是处置各种利益关系,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妥善解决国内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问题和矛盾,从而维系国家的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党领导中国人民不仅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而且还创造了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为人类社会所罕见。快速发展经济与保持社会稳定两者既有同向同步的实现逻辑,也存在互相冲突的发展张力。从全球治理情况看有不少留下深刻教训的案例,有的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或之后陷入了民族对抗、国家撕裂、群体冲突、社会动荡的泥潭。出现这样的结果有复杂的原因,而制度选择错误则对动摇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础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解读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两大奇迹”,背后的密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功效。对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汇集了确保国家总体安全的各种元素。第一,它以党领导一切的权威优势,形成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机制;第二,它以人民福祉为价值取向,创造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执政业绩;第三,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引领,奠定14亿多中国人的共同思想基础;第四,它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强劲驱动,大幅度提高国家基础性实力;第五,它以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基层民主的多样形式,畅通广大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渠道;第六,它以利益和资源合理整合的制度安排,妥善处理国内政治关系、民族关系和阶层关系;第七,它以不断自我完善的调节能力,有效应对各种风险的挑战和破解发展的难题;第八,它以党指挥枪的军事原则,建立起有力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现代国防体系。这些元素打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独有、独到、独创的价值,对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社会长期稳定和人民幸福安康具有重大意义。
落脚到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显著优势的自信
自信是人们对自己秉持的东西所表现的坚守,办成任何事情都需要有自信。缺乏自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国家有自信人民就有希望,民族有自信国家就有光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就是当代中国最根本的国家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砥砺奋进的强大精神支撑。
制度是道路的基石,选对了制度才能走正道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救国道路探索伴随的就是制度选择,历史演进中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各种制度模式曾经作为选项进行过试验,近现代中国社会正是经过了这样的制度试错过程才找到了正确的道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制度的正确选择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了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最根本的是因为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占世界人口20%比重的大国实践,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把制度坚守与人民根本利益紧紧相连。广大中国人民参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探索、创新、发展的全过程,他们既是制度最广泛的实践主体,又是制度最普遍的受益主体。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愿望。
今年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收官之年,明年将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新征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愿景召唤着党和人民高歌行进。“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搭建了中国人民发挥聪明才智、施展作为身手、创造时代辉煌的宽阔舞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自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定自信紧密连在一起。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