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金融 > 环保 > 正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湖州实践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专程到湖州安吉余村考察并召开座谈会。当得知余村关停矿山、靠发展乡村旅游致富后,他给予高度评价,“下决心停掉一些矿山,这个都是高明之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实际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今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时隔15年再次亲临安吉余村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余村现在取得的成绩证明,绿色发展的路子是正确的,路子选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生动形象揭示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实际、指导实践的光辉典范。15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从实践到认识,再到新的实践、新的认识,展现出强大的引领力和持久的生命力,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和率先实践地,湖州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定不移沿着这一科学理念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行,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绿、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坚持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

一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思想理论,都是实践的呼唤、现实的需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之所以孕育产生于浙江、产生于湖州这片土地,就是因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浙江、湖州率先遇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尖锐矛盾问题。一方面,以资源消耗等为主的传统粗放型发展方式带来严重生态环境问题。另一方面,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丰富了物质财富,人们的现实需求逐步从“求温饱”转向“求生态”,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诉求成为必须探索的重要课题。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将建设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纳入“八八战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之路。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体现全新的发展观,蕴含着“天人合一”的中华民族传统智慧,开辟了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新境界。从“用绿水青山去换取金山银山”,到“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再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反映了生态保护价值优先,标志着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湖州市牢固确立生态立市首位战略,先后作出建设生态市、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打造生态样板城市等战略,统筹实施腾笼换鸟、循环利用、美丽蝶变等,探索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促进生产、生活、生态良性循环。在推进经济发展上,始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该放弃的坚决放弃,绝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对能耗高、有污染的项目,无论规模多大、效益多好,都坚决不让进来。近几年通过项目联审机制,对650多个项目实行环保“一票否决”,涉及投资近290亿元。15年来,湖州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2%和11.3%,城乡收入比缩小至1.69:1。湖州的实践表明,在处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关系问题上,只要路子走对、方法得当,就能做到以保护促发展、以发展促保护。

坚持系统治理和集中攻坚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用“命脉”一词串联起山水林田湖草,生动阐述了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唇齿相依的紧密联系。从基层实践来看,环境污染问题,往往不是一朝一夕产生,也不是单一因素造成,而是多因素综合作用、长期积累的结果,必须统筹兼顾、综合施策。比如,水污染问题,“污染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是工业废水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水污染、山林水土流失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治水必强化源头治理,从根子上解决问题,统筹左右岸、上下游、陆上水上、地表地下、江河湖海,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共治”一起抓,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从而达到系统治理的最佳效果。

在统筹治理的同时,还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特别是在一段时期之内,必须聚焦重点问题、重点领域、重点方向,进行攻坚克难,以点上突破的不断积累带动面上整体提升。比如,大气污染问题,区域关联性很强,涉及领域非常多,短期内很难见效,实践中可以聚焦扬尘、尾气、油烟污染等重点领域,从取缔小锅炉、实施煤改气、规范路边摊等具体事项抓起,让人民群众在较短时间内直观感受到环境治理带来的变化,从而坚定持续推进的信心和决心。

为了综合治理南太湖,我们连续实施四轮环境污染整治行动,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四级河长制”,全部关停太湖沿岸5公里范围内所有不达标企业,整体动迁1500多名太湖渔民上岸定居,确保入太湖断面水质连续13年保持Ⅲ类以上,PM2.5浓度逐年下降至今年上半年的27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逐年提高至90.7%。湖州的实践表明,坚持系统治理和集中攻坚相统一,以组合拳推进治理,既能实现眼前治标、又能兼顾长远治本,是标本兼治的有效方法。

坚持生态财富和经济财富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要将附着在“绿水青山”上的生态财富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财富、社会价值,需要经历两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通过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让生态资源成为稀缺资源,唤醒全社会对良好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第二阶段,大力发展以良好生态环境为基础的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等生态经济,让生态资源成为生产资料参与经济活动,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

生态资源的价值与其稀缺性密切相关。通过环境治理与保护,可以提高生态资源开发利用门槛,从而使自然要素使用成本大幅提升,倒逼人们理性放弃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转向更高质量的绿色发展领域。比如,我们通过矿山集中整治,将矿山企业数量由原来的612家削减至33家,建筑石料年开采量由高峰时的2亿吨削减至4500万吨以下,在产矿山必须符合国家绿色矿山标准,这就使得矿石的开采成本和出厂价格大幅提升,市场稀缺性明显提高,促使以矿石为原料的粗放加工退出市场,取而代之的是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生态资源的经济价值明显提高。

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其核心是让生态资源参与经济活动,获取经济收益。比如,通过大力培育发展休闲旅游、高端民宿、家庭农场等生态经济,使生态资源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大幅提升,孕育了“企业+村+家庭农场”等多种经营模式,创造出“山上一张床赛过城里一套房”等财富增值奇迹,实现了从“卖石头到卖风景”、“产业投资到生态投资”的蝶变。湖州的实践表明,生态资源好的地区往往也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这些地区虽然无法承载大规模工业经济,但只要拥有良好的交通条件,依托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完全可以成为生态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高地。

坚持旧动能破除和新动能打造相统一

“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既包括生态资源的价值转化,也包括经济活动的绿色转型。经济活动绿色转型的标志是产业结构变新、发展模式变绿、经济质量变优,路径是协同推进传统产业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创造性提出“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理念,成为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金钥匙”。这一理念强调破立并举、新旧动能转换,通过对现有产业优化升级,换来新的产业、新的体制和新的增长方式,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以最小的社会、经济成本保护资源和环境。

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必须敢于采取休克疗法推动“散低污”行业关停并转,将腾出的空间用于“大好高”项目引进和新兴产业培育。比如,湖州连续多年实施“腾笼换鸟”行动,对矿山、水泥、粉体、蓄电池、耐火材料等10多个行业,每年排定两个以上,按照绿色标准进行全行业整治,累计关停并转企业1.66万家。同时,引进太湖龙之梦、吉利汽车、合丰泰玻璃基板等多个百亿级项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必须以改革赋能破解要素制约,在提高要素资源使用效率上大胆探索创新。比如,湖州创新“五未土地+标准地”改革模式,严格落实“亩均税收30万元以上、亩均投资400万元以上、亩均产值500万元以上、容积率不小于1.5”项目准入标准,大幅提高了亩均产出效率。实施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引导金融资本重点保障绿色项目、绿色企业、绿色产业。

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改进生产工艺、改变生产方式,减少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这几年,我们高质量推进莫干山高新区、湖州科技城建设,与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名校建立合作关系,共建研究院等创新载体,全方位、大力度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为产业绿色转型赋能增效。

坚持绿色发展与生态惠民相统一

良好生态环境既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把推动经济发展与群众得实惠紧密结合起来,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留足绿色生活空间。群众对绿色生活空间的要求十分朴素,就是能够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散步有清水廊道,活动有绿地公园。我们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突出群众身边环境问题的解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城乡建设过程中,把绿地公园、森林氧吧、亲水河岸、休闲绿道等公共场所作为优先事项,通过增绿、留白、疏通等手段打造“5分钟亲水见绿生活圈”,真正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普遍形态。

探索绿色致富新路。让老百姓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共享生态保护红利,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题中应有之义。湖州通过加大对农村道路、公共设施及水、电、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出台一系列惠民利民政策,构建了政府支持、电商助力、需求导向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模式,让老百姓守着绿水青山就能赚来金山银山。2018年以来,安吉茶农致富不忘党恩,向四川、湖南、贵州等三省五县捐赠2200万株茶苗,助力2064户贫困户6661名建档立卡人口脱贫,续写“一片叶子再富一方百姓”生动故事。

坚持行政推动和依法管理相统一

制度管根本、管长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密集出台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文件,逐步构建起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我们必须不折不扣抓好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同时,坚持以改革为引领,及时将实践中的创新做法制度化、规范化,推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法治保障方面,在落实《环境保护法》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性法规,着力补齐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中的制度漏洞。比如,湖州自2015年获得地方立法权以来,先后制定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条例、美丽乡村建设条例、乡村旅游促进条例等生态文明地方性法规,对各种环境违法行为产生了强有力的威慑作用。

市场机制方面,建立水源地保护补偿、矿产资源开发补偿、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等机制,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既为企业使用环境空间开辟通道,也为生态资源实现价值转化创造条件。比如,安吉县通过探索生态资源运营模式,将散落在全县各地的闲置生态资源整合到一个服务平台,进行集中收储、规模整合、有效盘活,促进了生态资源保值增值。

群众参与方面,通过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等绿色细胞创建,倡导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引导人民群众增强生态文明意识,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成为全市干部群众的普遍共识。

[责任编辑:潘旺旺]
标签: “两山论”   安吉余村   湖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