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响中国 > 正文

让党的理论宣传出彩出新

——“党校公开课”是如何炼成的

重视理论宣传工作同时不断拓展新的宣传阵地,是我们党的宝贵经验和重要优势。进入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步伐显著加快。与此相适应,做好理论宣传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给理论宣传带来了更广阔平台和更便捷渠道,同时也使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迎来了新挑战。如何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地掌握群众特别是青年,如何让理论适应网络传播规律,真正“活起来”“潮起来”,是当下亟待破解的课题。作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主阵地和意识形态重镇,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以高度的使命担当,坚持守正创新、融合贯通,精心打造了“党校公开课”系列短视频,把理论从党校课堂“搬”到网络空间,成为在社交媒体上热转的“网红课”。实践表明,创新是理论宣传的活力之源。只要抓好理论精髓和传播规律的结合点,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趣,就能够提升理论宣传的引领力、吸引力、渗透力、影响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以理论优势提升思想引领力

凡历大事,必有所思。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人们的思想更加活跃,更渴望在理论中寻找民族自豪感和身份认同感,同时也期望有令人信服的“答案”廓清思想迷雾、解答实践困惑。面对期待,理论宣传必须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积极“出场”,主动发声,提供思想动力和精神滋养。事实上,越是社会思潮多样、社会价值多元,越需要正确的思想引领,越需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人间大道,是最“彻底的理论”,蕴含着强大的真理力量和科学的理论内涵。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让最“彻底的理论”入脑入心,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是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

传道的前提是明道。要想深入浅出地传好“道”,离不开扎实的学术功底。理论只有彻底,才能说服人、引领人。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用中国话语阐释中国道路,这些对理论宣传的思想内核和知识含量提出了极高要求。只有把“道”贯穿于理论之中,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从学理上深刻揭示、透彻阐释,将基本原理变成深刻道理,才能达到引人入“道”、启人悟“道”的效果,进而增强人们的理性认同、情感认同和行动认同。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担负着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的神圣使命,“党校公开课”融合了校(院)学术厚实、人才荟萃的资源优势,从经济学、文学、法学、外交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入手,力求找准学术接口,坚持“用学术讲政治”,以透彻的学理分析支撑思想引领,特别是注重运用严谨的逻辑思维和权威的统计数据,使讲述如抽丝剥茧、层层深入,让观众在潜移默化中明理悟道,在思辨中感悟信仰之美、理论之美。

以内容优势增强理论吸引力

不管传播方式如何变化,最终吸引人的仍然是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内容永远是根本。现实生活和现实的人,才是理论宣传最丰富的矿藏、最鲜活的素材。党的理论和各项政策必须与实际问题相联系,才能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长期以来,理论宣传的一个“痛点”就是内容与现实脱节,导致“听者不爱、说者无奈”。找到问题才能破题解题。改变这种现象,就要紧跟需求侧变化,坚持问题导向,了解听众想听什么、爱听什么,用有思想、有筋骨、有温度的高品质内容积极回应关切。具体来说,就是以讲故事的叙事手段“从小往大讲”“从实往虚讲”,由现实中可望可及的典型事件、典型人物出发,提炼与升华容易引发大众心灵共鸣的思想、价值、情感,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样的宏大命题落细落小,让“高大上”的理论变得更接地气、更有“烟火气”、更易于感知。

让理论宣传贴近现实,重点要解决三个核心问题:给谁讲、谁来讲、讲什么。给谁讲?青年是一个国家最为活跃、最有生气的力量,赢得青年就是赢得未来。谁来讲?还是青年人,他们更能够准确把握同龄人的心理。讲什么?就是要做好议题设置,深挖热点事件背后的理论需求。“党校公开课”聚焦的是青年群体,从播出反馈看,节目最吸引的也正是青年网友。同时,一批年轻的主讲面孔改变了许多人对党校的刻板印象。在议题设置上,结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以及世界形势更加错综复杂等背景,抓住当代青年深入思考和重新认识个人与国家关系的潜在关切,以“与祖国在一起”作为贯穿节目的鲜明主题主线,赢得了青年人发自内心的认同。

以话语优势提高情感渗透力

理论宣传本质上是一种思想表达与接受的互动过程,最忌讳直接的呐喊和生硬的灌输。马克思曾指出,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就必须是一个实际上能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如何才能鼓舞和推动人?表达方式尤为重要。善于用语言团结群众,一向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怎么说话”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为谁立言的根本立场问题。党的理论本来就是有温度的,是有血有肉、充满关怀的,不是冰冷僵硬、空洞乏味的。高高在上的说教,只会让理论远离群众。追求有深度、有情怀、有意思的表达,说理又陈情,寓情于理、情理交融,让听众听得懂、愿意听、喜欢听,才是打通理论宣传“最后一公里”的诀窍。

“对什么人说什么话”是传播学的一条定律。作为互联网原住民,当代青年成长于中国富起来和强起来的时代背景下。他们的心理结构和话语体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有强烈的文化自信心,热衷于使用网络语言,热切地寻求身份认同。基于这些特征,理论宣传更要着力转变传统话语体系,加快主流话语体系创新转化,灵活、融合运用理性话语与情感话语、学术话语与通俗话语,既深入理论的内在,又不拒人于千里之外,将“理性的激情”和“激情的理性”有机统一起来。这一点上,“党校公开课”突出“对话”特征,借助青年最熟悉、最容易接受的网络语言,与他们进行“平等”对话,彰显出一种“正青春”的时代态度,消除了青年人的距离感,放大了他们的共在、共情感受,提高了理论宣传的亲和力、渗透力。有网友留言感叹:想不到中央党校的课也能这么讲!

以传播优势扩大品牌影响力

时代在变,舆论生态、媒体格局在变,传播方式和传播手段也在变。融媒体时代特别是5G应用来临态势下,短视频、虚拟现实、全息投影等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形式,尤其是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发展迅猛,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是我们党着眼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紧迫课题。理论宣传无可回避,必须抓住机遇、内外兼修,用好新媒体新技术,拓展新渠道新平台,推进主渠道和新阵地的深度融合,推动技术优势转化为传播优势,以实现有效传播、深度抵达,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覆盖最大数量和最丰富层次的受众。

改变时代的是技术,引领时代的永远是思想。加强传播方式和传播手段创新,打造独具特色的理论传播品牌,是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以贯之的追求。“党校公开课”充分借鉴全球著名知识分享类短视频——TED演讲的成功范式,将理论阐释融入交互连接的传播新场景中,令人耳目一新。公开课用Vlog花絮预热,附着热点和网言网语的文案给观众代入感,短视频、文字、音频相辅相成,采用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模式,根据不同传播平台进行优化组合,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官网、官微、理论网上首发,同步推送到学习强国、人民网、光明网、百家号、快手等平台,在《学习时报》刊载课程讲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引流,构建起立体化传播矩阵,打出理论宣传的“组合拳”。截至目前,第一季“党校公开课”在新媒体平台的总点击量过亿,“后浪”们对这种形式表现出惊喜与肯定。“党校公开课”为自己留下了烙印和标签,培养了一批高黏性粉丝,为党校(行政学院)理论宣传品牌再添新力。期待未来有更多具有党校风格、党校气派的宣传作品涌现,有更多理论融媒体产品“出圈”“破界”,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理论宣传   理论解读   党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