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系教授 陈飞翔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上再次强调,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中国经济的国际地位快速上升得益于积极有效地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正是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中国启动了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型的进程。中国经济在过去四十余年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对外开放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没有对外开放就没有中国经济生气勃勃的今天。
应当看到的是,尽管当前面对的外部风险和困难可能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但同以往任何时候相比,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都处于更加有利的位置上,也需要更加坚定地支持和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经过四十余年来卓有成效的对外开放,我们已经积累起强大的经济实力,获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快速攀升,在全球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无论在哪个方面中国都已经成为国际市场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角色之一。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也需要在全球化进程中有效地解决,我们需要早日把对外开放这个昔日高速增长的“发动机”打造成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面对当下风云激荡的局面,特别需要对经济全球化的战略价值有更科学的把握,对深化开放的引领地位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更有深度的开放
中国经济成长转型需要新一轮的对外开放,需要对外开放再出发。过去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也把整体资源配置深深地锁定在国际分工的低端环节上。相对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以较低端的大规模商品出口和引进外资拉动GDP总量增长是我国资源配置的一次革命性进步,但随着时间推移各种深层次矛盾也开始集中暴露出来。
为了真正摆脱传统的增长路径,当务之急是要加快重构我国对外开放的经济格局,在扩大和优化开放过程中再次对资源配置进行整体重组。一方面要利用国际市场需求为传统产业逐步退出提供空间,另一方面要面向国际市场需求,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成长步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效发挥国际经济循环的积极作用,事关国内产业转型升级和长远发展。
全球化持续深化需要更加主动的开放
当前以人工智能和新一代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技术革命方兴未艾,正引领经济全球化走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新的技术革命将带来资源配置方式新的革命,更进一步突破现有制度安排对改进资源利用效率的各种束缚,极大地拓展全球经济发展的未来空间。另一方面,新的经济全球化将给各国带来更为激烈的外部竞争,带来利益分配格局和不同国家之间国际地位的深刻变化。
经济全球化过程本身具有很强的自我强化效应,技术的累积、制度的沉淀会导致前期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不同国家之间的分化可能更加突出。经济全球化时代里,只有能进入世界发展中心的国家才能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应当也必须更加积极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步伐把自己打造成全球经济中心,进而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正能量,保持持续前行的旺盛活力。
构建命运共同体需要更加广泛的开放
事实已经证明,西方的发展路径和价值观念并不具有普遍性。时至今日,西方模式没有给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带来成功的范例,而且其自身发展的内在矛盾日益明显的凸显出来。政府治理无能,基础设施日益陈旧,利益分配矛盾不断扩大,对外掠夺本性日益显露,美国新冠肺炎疫情无法控制的现状更让西方社会制度充分显示出其低效和无能,随着时间推移,西方在经济全球化中的相对地位将加速下降。中国通过自身的快速发展日益彰显出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必须也必然要通过更加广泛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来更好地发挥出示范效应,既更好带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也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美国当下正在竭尽全力把中国挤出全球化体系,目的当然是借此来阻断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清醒和警惕,决不能让其阴谋得逞。这从反面提醒我们,应当以更大的决心,更坚定的步伐推进我国的对外开放。
来源:《国家治理》周刊2020年8月第3期
原文责编/臧雪文 贺胜兰
中国经济大家谈系列稿件
经济大家谈 | 无接触经济有望成为中国经济未来的一个长期风口
经济大家谈 | 对“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之一)
经济大家谈 | 对“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之二)
经济大家谈 | 坚定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经济大家谈 |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是新时代对外开放思想的伟大践行
经济大家谈 | 进一步释放“新消费”潜力,促进国内经济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