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南京工业大学新时代区域党建研究中心 张秀勤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党和国家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清晰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一脉相承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中国共产党人用事实向世人证明:为人民谋幸福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更是我们党坚定的信仰。历史也一再证明,正是这一信仰,成为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动力。
要想真正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就要解决世界观和价值观这一根本前提问题。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通过对“感性的人的活动”“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现实的个人”“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等科学阐释,在世界观上确证人民群众自身的历史主体地位,并断言,“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与各种唯心史观不同,马克思深刻洞见到,群众的现实活动使其成为自尊自信的社会主人翁。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多年,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断创造人间奇迹的70多年。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吹起人民战争的集结号,全国人民闻令而动,众志成城,凝聚力空前强大,涌现出无数人民英雄。他们是白衣工作者,是能打仗打胜仗的军人,是坚守社区的防疫工作人员,是争分夺秒增加产能的劳动者,是我们每一个人。这些人间奇迹再一次雄辩地证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要求,这也是由哲学的党性所决定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里的“绝大多数人”指的是人民。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武器,决定着无产阶级政党的价值立场只能是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一种崇高的价值追求,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在历史进程中的一种自觉的选择。
怎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这是个很具体的问题。坚持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承担者是党员,所以最终落实在每个党员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上,落实在具体的实践中。首先,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增进理论认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集体多次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题组织学习,目的是通过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和价值合理性的力量,提高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通过理论学习,增进规律认识,理解历史进程与个人奋斗的辩证统一关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
其次,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增进情感认同。情为民所系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基础和前提,如果不能做到情为民所系,手中的权就难以真正为民所用,也就难以真正做到利为民所谋。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一书中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就是要以党的先进人物为榜样,学习和树立五种崇高的情感,即情怀感、幸福感、境界感、责任感、光荣感。习近平总书记还进一步向我们讲解了向先进典型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最关键的是要学精神、学品质、学方法”。只有从情感上认同人民群众,才能真正把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实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最终要落实到实际工作上来。从宏观层面上讲,要制定正确的战略与策略,特别是要以解决民生为抓手,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增加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从微观层面上讲,每一个党员都是一面旗帜,都是党的细胞,都代表党的形象,每一项具体工作都事关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所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在具体工作中做到“目中有人”。坚持群众立场,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03年夏,浙江遭遇特大旱灾,习近平同志在部署全省抗旱工作时强调,“做好抗旱工作要‘目中有人’,这个‘人’,就是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的农民兄弟。”在习近平同志看来,判断党员干部是否站正群众立场,关键看具体工作中是否“目中有人”,这个“人”就是老百姓。
时代是出卷人,党员干部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评判一项工作是否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要坚持由人民群众评判,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让人民群众真满意而不是“被满意”,使党和人民事业始终体现人民群众意愿,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这一试金石试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就是要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意识和本领,但是这种意识和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能养成的,要把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和实践行动统一起来,做到知情行合一,这种统一是通过实践磨砺出来的,最终要由人民来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