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融合互促是对事物双边关系本质性、前瞻性、价值性的认识,其实现过程与结果具有统一性、发展性和创造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基层党组织建设融合互促,是对二者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新认识、新实践,也是对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入新时代的积极回应。具体而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基层党组织建设之间属于价值互补型关系,这种价值互补型关系使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基层党组织建设融合互促极具现实必要性。
关键词:新基建 党组织 融合互进 价值互补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
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标志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这一概念被正式提出。这一定义奠定了新基建追求信息化、智能化的基调,新基建的具体内容在不断发展,较为明显的节点有:2019年7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要稳定制造业投资,加快推进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2月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提出,“要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强调了传统基础设施与新型基础设施之间的协调发展,并提出了“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发展要求;同年3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出,“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成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年5月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进一步将新型基础设施明确为“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数据中心,增加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新消费和产能升级被纳入新基建范畴。
从新基建内涵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可以看出,我们对新基建的认识不断深化。新基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新内容,不是孤立的,而是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一项重要思路和举措。这一思路和举措与基层党组织建设产生了融合互促的辩证关系。
新基建提升基层党组织现代化建设能力
现阶段新基建内涵的发展历程反映出,新基建实质上就是要用技术之“新”夯实基建之“本”,让信息化、智能化带动社会的整体发展,使全国人民共享技术红利。所以这场由新基建带来的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浪潮,也必然会惠及全国各地的各级基层党组织。
第一,新基建促使党务活动由信息化向智能化、交互化升级。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党务活动基本上已完成信息化升级,通过网络进行党费缴纳、资料学习等活动已成为很多基层党组织的首选。但总体上看,互联网带来的信息化升级虽然改变了传统党务活动的样态,但依然停留在单向度的模式。随着新基建的铺开,万物互联互通的技术能力为基层党建创造了极大的提升空间,5G网络、人工智能、物联网的大面积应用,将促使党务活动向着实时化、全景化、互动化的方向转变,变所想为所见,变所见为所感,数字化转型红利将进一步释放,实现基层党务活动由信息化向智能化、交互化的跃迁。
第二,新基建拓展基层党组织建设资源外延,实现基层党组织之间的资源共享。基层党组织覆盖我国农村地区、企业、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掌握着各具特色的社会资源。基层党组织的党务活动也主要是围绕各自所属的行业背景和所掌握的资源展开的。这种模式有助于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各行各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即单一种类的活动不仅难以调动党员群众的积极性,也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通常各基层党组织所属的资源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难以灵活调用,甚至还会因闲置而造成资源浪费。但是新基建带来的万物互联互通的智能化升级,为盘活这些社会资源带来契机,实现不同地域、行业的基层党组织之间的资源共享。
第三,新基建扩充基层党组织建设范围,解决流动党员难以参与党的组织生活的问题。随着社会发展,无论是因公还是因私,长期还是短期,工作还是求学,人口流动日趋频繁,党员流动问题也随之成为制约基层党建的重要环节。虽然中短期的流动一般不会变更党员的组织关系,也不会影响基层党组织的组成,但这显然会造成基层党组织活动难以保证全员就位的负面影响,经常会出现“党组织在基层,党员在远方”的局面。如何解决支部成员分布广泛,导致组织建设滞后的问题,成为现代社会党建的一个重要课题。新基建带来的新一代信息网络和通信技术变革,将会提高党员远程参与党的组织活动的效果,拓展党建范围,使基层党组织成员能够相隔万里、莫逆于心。
基层党组织建设支撑新基建的顺利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基层党建的方向,必须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相一致。在党中央大力推进新基建的背景下,如何支持新基建,已然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时代性课题。具体而言,基层党组织建设主要在三个方面对新基建的顺利推进发挥重要作用。
第一,新基建需要新思维,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助于解决群众对新事物、新理念的思想困惑问题。新基建是将前沿技术转化为群众身边的基础设施,出发于“新”,落脚于“建”。而基础设施建设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这就意味着新基建不仅需要技术之“新”,还需要理念之“新”。新基建加速推动了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新的生活方式取代旧生活方式的进程,这必然会伴随人民群众接受新基建的思想认识过程。干好新基建这一新工程、新事业,离不开群众在思想上的理解、支持,处理不好思想上的问题,会阻碍新基建的步伐。例如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瑞士等国民众都曾因听信谣言——“5G辐射有害健康”,发起反对5G建设的游行,要求停止5G网络建设。在我国山东菏泽、湖南长沙,也发生过小区业主反对建设基站的事件。但实际上,5G通信所产生的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如果基层党组织对群众的这些错误性认识没有进行科学的教育引导,群众的误解可能越来越深,就会成为新基建的阻力。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战斗堡垒,对教育引导人民群众正确认识新基建、了解新基建,无疑发挥着最直接的作用。在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答疑机”和“扬声器”作用,使人民群众切实理解和认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纾解群众困惑,解答群众问题,顺利推进新基建。
第二,新基建面临新问题,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助于创新解决新基建涉及的各种问题。新基建作为新生事物,必然为社会生活带来新变化,这也就意味着新基建不仅要解决技术问题、工程问题,还要解决社会问题。例如,对于新能源汽车充电问题,有的小区拒绝在公共停车位安装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有些小区以电力负荷有限为由,禁止私人车位安装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诸如此类的事件看似不是大问题,但却制约着新基建的推进,但又难以一概而论寻求“一刀切”的解决办法。做好新基建需要基层群众的配合,需要基层群众的参与,更需要基层群众的智慧。群众中蕴含着巨大的力量,可以助推新基建顺利推进。基层党组织就是群众需要、群众智慧与新基建之间的“转换器”。在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拓展基层党组织了解群众反映的问题、听取群众意见的范围,及时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等方面的职能优势,这对于新基建的落实、落地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新基建要有新要求,基层党组织建设助力将新基建打造为群众满意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新基建要以实现群众需求为导向。新基建的使用者、受益者、评价者,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科学评价新基建的效果,不应仅有技术指标、经济指标,还要有社会指标、民生指标。基层群众受不受惠、满不满意是衡量新基建效果的重要标准。而了解群众所需所想,是将新基建打造为群众满意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的前提条件。基层党组织是最接近、最了解群众的党组织,可以切实了解群众诉求、收集群众意见、汇集群众智慧,为新基建提供来自基层群众的呼声,将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落实到新基建的推进工作中,让群众受益受惠,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对新基建的理解与支持。
新基建与基层党建融合互促推进社会整体进步
新基建与基层党建是两种不同的事物,而不同事物的融合需要两个条件,一是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二是人为推动。事物间的联系是基础,缺乏必要联系的事物之间难以实现真正融合,人为推动是动力,只有通过人为推动才能将事物间的自然结合转化为按人类需要形成的有机、有序的社会结合。而人为推动的前提要建立在对融合结果价值预判的基础上,需要对事物的属性,事物间关系,事物融合的过程、结果和影响等要素有深刻认识。正是基于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深层次认识,才能真正探索出新基建与基层党组织融合互促的价值互补型关系。这种关系一方面使得新基建这一事关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能够更好地深入群众,得到群众的支持,凝聚群众的智慧,从而以更快的速度为国家经济发展实现转型升级夯实硬实力基础;另一方面则是两者的融合互补能够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密切党群关系,更好地为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提供手段和方式。
新基建是新技术与基础设施的融合,新技术是新基建的灵魂,基础设施是新基建的根基,二者统一于国家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过程之中。新基建的推进既不能过分追求技术之新,而使之小众化,脱离基础设施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不能过于强调基础设施之稳,脱离以新技术带动社会发展的初衷。
新基建要兼顾先进性与可用性、发展性与普适性,使全社会能够真正享受科技发展和国力强盛带来的红利。基层党组织就是协调新基建与社会基层关系的“润滑剂”,是使新基建被全体社会成员接受的“扬声器”,是使全社会助力新基建顺利推进的“牵引绳”。新基建与基层党组织建设融合互促,既可以发挥新基建带来的物质基础条件升级,也可以发挥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的思想意识先进性跃迁,进而从整体上推动社会发展。
【本文作者分别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督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责编:蔡圣楠 / 臧雪文
声明:本文为《国家治理》周刊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国家治理周刊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