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形势新要求下,加快推进新基建与基层党建的统筹发展,实现两者的融合互促,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通过新基建与基层党建的融合发展,一方面,可以保障新基建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推进,培育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丰富党建内容、拓宽党建领域、激发党建活力,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服务保障功能和枢纽功能,对增强党的先进性、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新基建 基层党建 融合互促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的突出优势主要表现在:一是内涵更加丰富。关涉领域更新,涵盖范围更广,它涉及通信、电力、交通、数字等多个社会民生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更能体现数字经济特征,更好地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二是更加侧重于突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向。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物联网、大数据,都体现出加快推进产业高端化发展的大趋势。三是发力于科技端,呈现为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溢出效应的特征,更具战略性。四是投资模式新,运行机制活,更注重“用”的层面,未来市场空间大。五是产业链辐射范围广,产业间协同效应强,渗透效应强。
新基建是一项头绪多、任务重的系统性工程,推进新基建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协调各方面力量,整合各方面资源,强化督促指导等。而在我国,党的领导是最大的制度优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新基建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融合互促,是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形势的内在需要。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基层党组织建设融合互促也具有必然性。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存在一种普遍现象——融合性,它是指以差异性为基础,以共生性为动力根源所导致的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要素之间的一种以吸引为特征的联系方式与作用过程。例如,在信息时代,通过信息技术将人类融合为一个有机关联性整体——“地球村”。
融合性的功能或作用是多种多样的,但其基本功能有三个:一是促进事物要素的良性互动,通过从低(事物要素互动程度低)到高(事物要素互动程度高)的推进过程,在其极致状态中呈现新秩序;二是促进事物要素目标一致,通过多(事物要素目标分散)到一(事物要素目标统一)的推进过程,在其极致状态中产生新方向;三是促进事物的均衡发展,通过从无(事物要素缺失)到有(事物要素产生)的推进过程,在其极致状态下形成新事物。
可见,无论从融合性的普遍性存在,还是从其功能性特征上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具有差异性的两类事物,它们的融合互促(良性互动与均衡发展)都是必然的,这顺应了多元、融合、开放、协同、包容的科学发展规律,体现了融合发展(如跨界融合、产业融合、媒体融合等)的趋势与潮流。
推进新基建离不开基层党建引领
基层党建引领新基建必须以高质量发展为重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机关党建工作才能找准定位”。不仅机关党建如此,其他基层党建也是如此。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点工程。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当前经济增长、打牢长远发展基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关乎我国经济由大向强转变的大局。
因此,基层党建必须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这一重点展开,实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基层党建两者的融合互促。另外,从基层党建工作的实践来看,脱离中心抓党建,脱离业务抓党务,党建工作都将会偏离正确方向、丧失生命力。只有实现二者的融合互促,才能使党建工作任务落实、落地、见效。
基层党建引领新基建需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
无论是“铁公基”还是新基建,其核心要义都是制度体系建设,而制度体系建设的灵魂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联结巨大投资和全新消费,服务生产和生活两端,关乎国计民生,是培植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沃土,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新基建有一个发展方向把控问题,这离不开党建的引领与导航。时代在变革,社会在进步,实践在深化,党的建设必须与时俱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这是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握的基本规律”。这一论述深刻阐明了党的建设的规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体现着现代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潮流、新方向,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和强大生命力。把握规律,顺应潮流,基层党的建设要扩展、渗透、嵌入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通过融合转型实现现代化升级,更好地适应并引领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只有把基层党建内容自觉嵌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实现二者的融合互促,才能全面强化党建引领新基建,实现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目标任务,才能以有效的组织、崇高的信仰、深厚的情怀、强烈的责任担当、昂扬的奋斗激情,为新基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根本保证。
基层党建引领新基建应注重问题导向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科技为代表的第六次技术革命潮流所对应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在具体项目和对应领域不同于传统基建,而且在系统复杂程度上完全不同于“铁公基”。它所涉及的功能产品(例如数据中心、轨道交通等)混合了公共物品、私人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等多种属性,涉及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众多利益相关者,具有很强的协同性、联动性与耦合性;同时,这也会产生新的矛盾、问题和利益纠葛,需要用新思路、新理念、新方法、新措施去破解。发展中的问题要在发展中解决。因此,通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基层党建融合发展,产生新秩序,形成新方向,涌现新事物,创造新模式,进而有效破解实践新难题。
新基建与基层党建融合互促是对党组织功能的放大
实现新基建与基层党建的双赢。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基层党建的融合互促,良性互动,可以充分发挥融合发展的叠加、聚合、协同、倍增效应,更好地实现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把新基建做大做强做优,并赋予党建新的活力。通过新基建与基层党建的深度融合,以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引领,使企业树立长远发展思维,凝聚人心,熔铸共识,激发活力,优化企业治理,发展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基层党建也在深度融入新基建中汲取精神营养,激发创造潜能,增添新的时代要素(如智慧党建等),从而为基层党建赋能添彩,实现现代化、智能化、科学化、精细化发展,达到“围绕新基建促基层党建、抓好基层党建促新基建”的双赢目标。
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服务保障功能。服务群众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服务居民、造福居民作为城乡社区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型基础设施在改善人民生活、提高社区服务供给能力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新基建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融合互促,使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工作有了更坚实可靠的物质保障与技术支撑,有了更有力的抓手。通过二者的融合互促,在新基建中更好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地践行“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更好地调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各种资源,激发并调动各类主体的创造性,积极回应城乡居民的各种利益关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加人性化、智能化、科学化、精细化的社会服务,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服务保障功能。
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枢纽功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多领域、多部门、多行业、多主体,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通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基层党建的融合互促,创立具有多元化、网络化、开放式、整合式等特色的党建模式(如区域化党建等),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区域内党建工作的全面整合与有效融合,从而实现组织建设、社会治理和基层民主的有机结合与同频共振,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人才优势延伸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各个部门,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枢纽化功能——整合各种社会组织、不同建设主体在平台合作基础上的共同参与,协调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行动,进而实现党在方向引领、服务经济、教育引导、社会整合、塑造文化等方面的功能,凝心聚力共同建设新型基础设施。
对增强党的先进性、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党必须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红线”。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
新型基础设施是服务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设施,蕴含着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深厚内容,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新时代,要增强党的先进性,彰显党对先进生产力发展和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性,使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必须实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基层党建的融合发展,使党的建设扎根于经济发展最前沿,深入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方方面面,在引领、指导、服务经济中,承接地气、灌注生气、增强底气。在两者的融合发展中,不断提高党建质量,不断激发党建活力,固本强基,使基层党建更具生命力和创造力,大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此外,新基建是稳投资、扩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也是促升级、优结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环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是简单的基础设施建设,而是与产业化应用协调推进的系统创新,尤其是一系列的制度创新,例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融合创新,实现新基建与党建工作的紧密连接、融合互促。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基层党组织建设融合互促具有必然性,也具有必要性,同时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值得我们予以高度关注并深入研究。
【本文作者为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参考文献
[1]邹成效、衡孝庆:《论融合性》,《学习与探索》,2016年第3期。
[2]《习近平:全面提高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质量 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新华网,2019年7月9日。
[3]习近平:《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求是》,2019年第21期。
[4]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7月2日,第2版。
责编:贺胜兰 / 蔡圣楠
声明:本文为《国家治理》周刊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国家治理周刊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