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金融 > 经济大家谈 > 正文

经济大家谈 |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构建良性持续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经济大家谈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马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新形势下,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在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关键阶段的强国方略,而不是为了应对疫情的权宜之计。为此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尽快疏通影响国内大循环的堵点,凸显国内大循环的主体作用;还需要通过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加快形成良性持续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疫情是一场危机,意味着它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要通过构建新发展格局来转危为机。在向后疫情时代转化的关键时期,要加快疫后恢复重建,并推动中国各个方面的全面转型升级。相比于常态时期,危机时期往往有利于尝试和引入过去不敢或不能采用的技术、措施和政策,并激发技术创新和制度变革。比如,健康码、人脸识别等新兴技术的广泛普及和深度应用,既同疫情冲击所提出的需求有关,也同疫情危机带来的机遇有关。

在全球疫情大流行时期,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体制弊病暴露无遗并饱受诟病,而中国的防疫表现则受到了全球各国更多的认可。在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抢抓机遇并谋求发展,是中国特别需要关注的重大战略课题。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大国,在疫情冲击下稳定自身并加快发展,既是对本国国民的义务,也是对全球发展的责任。为此要加快确立国内大循环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激活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中国并联动各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把握战略主动。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对中国未来一段时期国家发展战略的全方位要求,而不仅限于产业、外贸等经济领域,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新课题、新要求。新发展格局的构建需要新发展理念的引领,而新发展理念则会加速新发展格局的形成。

7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必须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这意味着新发展格局要在质量、效率、公平、可持续性和安全等方面予以高度关注,并使这些指标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指挥棒和风向标。

首先,要做好疫情防控与各类风险防范,确保人民群众的健康与安全,为促进消费和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安全环境。从需求层次来看,安全是最基本的需求,也是疫情期间和后疫情时代最需要满足的需求。只有维护国民安全的底线,才能使生产、生活和消费全方面恢复,并在需求侧切实发力。一方面,要构筑和巩固“防疫墙”,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提升民众对疫情防控的信心;另一方面,要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力度,用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托底经济社会发展。要通过公共服务的高质量供给来打消民众的担忧和顾虑,使其能够真正通过消费享受到高质量发展带来的福祉。

其次,要加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各类生产要素的市场流动,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特别是要在“通”字上下功夫和做文章,打通堵点、连接断点,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中国在过去取得的经济增长奇迹,同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关系密切。“中国制造”风靡全球,使中国制造业具备了强大的研发、生产和营销能力。但是,疫情使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和消费市场受到严重冲击,并反过来影响国内的外贸企业及其关联产业链。

要加大外贸企业的“出口转内销”,使其能够通过高质量的产品满足国内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中国崛起的中产阶级有极强的消费潜力,但过去他们更多通过出国代购、跨境电商等渠道满足消费需求。利用“中国制造”的优势,将优质产品转销国内市场,是实现国内大循环的关键所在。

最后,要紧紧抓住“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通过政府引导和企业主导来破解难题。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要“落实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遵循科学发展规律,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受到全球疫情大流行和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的双重冲击,对中国国内大循环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挑战。但危机时期往往是科技创新的最佳发展时期之一,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二战和冷战时期一大批突破性的科技创新,比如互联网、人造卫星等。在疫情时期和后疫情时代,加大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和重大工程建设为代表的“两新一重”投资力度,是未来特别需要关注的重点领域。积极发挥政府的政策引领作用和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使原创性的科技创新可以加快推进和脱颖而出,从而为国内大循环提供必要的科技支撑。

中国经济大家谈系列稿件

【战“疫”说理】如何把握疫情带来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战“疫”说理】“无接触经济”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

【战“疫”说理】新基建将如何发挥新动能

【战“疫”说理】民营企业是稳外贸的关键

【战“疫”说理】政企合作的抗疫经验

【战“疫”说理】疫情冲击下数字经济优势凸显

【战“疫”说理】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战“疫”说理】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加快创新经济治理

经济大家谈 | 这三个重点领域将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

经济大家谈 | 王一鸣:疫情冲击下中国经济如何转危为机

经济大家谈 | 唐任伍: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中国企业在行动

经济大家谈 | 新基建要注重绿色发展

经济大家谈 | 稳投资是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

经济大家谈 | 新基建要实现“五个结合”

经济大家谈 | 激发县域经济活力 推进高质量发展

经济大家谈 | 新基建的多重逻辑

经济大家谈 | “两新一重”协同推进,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经济大家谈 | 进一步提振消费,助推经济增长

经济大家谈 | 完善创新治理体系,打造经济新优势

经济大家谈 | 坚定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经济大家谈 | 科学推进新基建,促进经济长期增长

经济大家谈 | 推动新时代西部高质量发展

经济大家谈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开启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经济大家谈 | 构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

经济大家谈 | 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恢复增长

经济大家谈 | 协同发展“夜经济”,打造惠民富民新的增长点

经济大家谈 | 在常态化防控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济大家谈 | 充分把握新基建的核心与实质

经济大家谈 | 打造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海南自由贸易港

经济大家谈 | 发挥投资关键作用,推动经济行稳致远

经济大家谈 | 把生态效益更好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经济大家谈 | 无接触经济有望成为中国经济未来的一个长期风口

经济大家谈 | 把握战略机遇,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经济大家谈 | 后疫情时代无接触经济的产业图景

经济大家谈 | 让经济自我回升更有利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济大家谈 | 对“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之一)

经济大家谈 | 对“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之二)

经济大家谈 | 坚定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经济大家谈 | 化危为机:战胜经济风险的智慧

经济大家谈 | 推进更高水平开放的新起点

经济大家谈 | 全力保护企业生产力,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经济大家谈 | 以创新为动力,把握新增长之“机”

经济大家谈 | 进一步刺激消费,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向好

经济大家谈 |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是新时代对外开放思想的伟大践行

经济大家谈 | 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激发经济增长活力

经济大家谈 |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可持续动力

经济大家谈 | 加快金融改革与创新,激发经济增长活力

经济大家谈 | 实施更加积极全面的扩大内需战略

经济大家谈 | 在国际数字经济建设中贡献中国智慧

经济大家谈 | 中国经济具有强大的韧性和自我修复能力

经济大家谈 | 下半年经济工作如何实现稳中求进

经济大家谈 | 以“双循环”保障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经济大家谈 | 提速新基建 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经济大家谈 | 数字经济塑造了新的生产力

经济大家谈 | “在线新经济”何以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经济大家谈 | “新消费”释放潜能动力足

经济大家谈 | 建设大都市圈,推动中国经济再上新台阶

经济大家谈 | 以高质量发展开创旅游业新局面

经济大家谈 | 在变局中找到中国的战略机遇

经济大家谈 | 进一步释放“新消费”潜力,促进国内经济大循环

经济大家谈 | “代经济”展现出强大活力与韧性

经济大家谈 | “云经济”迅速崛起背后的强大动力

经济大家谈 | 使人才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经济大家谈 | 促进中国经济良性循环发展

经济大家谈 | 以双循环格局提升产业链水平

经济大家谈 | 科学认识城市发展规律,让城市更高效更宜居

经济大家谈 | 银发消费是未来经济增长的得力引擎

经济大家谈 | 零工经济激活就业潜力

经济大家谈 | 全面激发居家经济的发展动能

经济大家谈 | 让金融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经济大家谈 | 如何理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经济大家谈 | 国内大循环重点是扩大内需

经济大家谈 | 积极扩大进口,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经济大家谈 | 中国经济发展要始终坚持和扩大对外开放

经济大家谈 | 通过制度创新化解双循环的“堵点”

经济大家谈 | 加快形成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经济大家谈 | 因势利导加快构建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发展格局

[责任编辑:宋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