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人民政协的实践充分证明:
人民日报:中国式民主在中国行得通、很管用
政党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是由这个国家国情、国家性质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所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中国共有9个政党,中国共产党和8个民主党派,其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8个民主党派是参政党。这8个民主党派大都成立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在争取实现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的斗争中建立的。中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作为中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强调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凝聚共识,就是这种民主最基本的体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是不要民主了,而是要形成更广泛、更有效的民主。它不仅符合当代中国实际,而且符合中华民族一贯倡导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传统文化,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贡献。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进行的伟大创造。人民政协一成立就是以党派团体为基础组成的。早在1949年3月,毛泽东同志就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强调,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同年8月,周恩来同志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指出:“要合作就要有各党派统一合作的组织。这个组织在今天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1954年,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政协“是党派性的,它的成员主要是党派、团体推出的代表”。1980年,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的开幕词中指出,人民政协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实现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的重要组织。1989年12月《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对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具有重要作用。2006年颁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对人民政协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关系作了进一步明确,指出“人民政协是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2018年修订的政协章程强调人民政协要“根据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促进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各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充分体现和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在长期实践发展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多种实现途径和方式。其中,人民政协作为实行这一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人民政协这一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中,各民主党派作为重要参加单位和重要界别,可以本党派名义开展协商讨论、发表意见、提出建议等履职活动。从人民政协的组织构成上看,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占有较大比例。2015年颁布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明确规定:“党外代表人士在各级政协中应当占有较大比例,在换届时委员不少于60%,常委不少于65%;在各级政协领导班子中副主席不少于50%(不包括民族自治地方)。”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对人民政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动人民政协事业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发展。人民政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发挥作为实行新型政党制度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作用,进一步健全机制、丰富载体、创新方法,为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政协更好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凝聚共识等工作创造条件,展现了具有中国特色制度安排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优势作用。
——对各民主党派以本党派名义在政协提出提案、提交大会发言等作出机制性安排。贯彻落实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的部署,进一步健全发挥新型政党制度优势的机制,在《关于加强改进全国政协专门委员会工作和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重点提案遴选与督办办法》等制度文件中,对各民主党派以本党派名义在政协提出提案、提交大会发言等,明确原则性要求、作出机制性安排,推进工作。如2019年,各民主党派以本党派名义共提交提案313件,均有提案列为重点督办提案,占重点督办提案总数的25%;共提交大会发言124篇,其中口头发言21次。创办《政协专报》、《每日社情》等,充分挖掘社情民意信息资源,进一步拓宽了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政协委员反映情况、咨政建言的渠道。
——共同举办协商活动并纳入全国政协总体工作安排。全国政协把征求各民主党派中央对协商议题的意见建议,作为制定政协协商计划的必经程序,并围绕全国政协重点议题与各民主党派中央共同举办协商活动,支持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参与国家重大方针政策讨论协商。2019年就“创新驱动发展”、“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等,联合举办专题协商会、双周协商座谈会等协商活动9次。如全国政协“创新驱动发展”专题协商会由九三学社中央、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共同承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出席并讲话。国务委员王勇到会听取意见建议并结合委员发言作了讲话。79名院士委员分别在大会和分组会上发了言,形成了近百名院士委员议创新的生动局面。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会介绍情况、听取意见建议,现场回应委员发言、开展互动交流,取得了良好效果。
——与各民主党派中央联合开展调研。加强同民主党派联系,与民主党派中央联合调研。十三届全国政协以来,有关专门委员会分别与各民主党派中央就“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人工智能发展对劳动就业的影响”、“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等议题,多次开展联合调研,在促进信息互享、成果共用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如2018年致公党中央与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组成调研组,就“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赴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四省市调研,召开8场座谈会,与85位政府部门及企业家代表进行交流,实地走访企业19家,涵盖上下游全产业链,形成了一批高质量成果,并在全国政协“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双周座谈协商会上得到充分运用和转化。
——就各党派参加人民政协工作的共同性事务情况进行交流。全国政协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健全有关交流机制,丰富交流形式,增加交流次数,效果很好。如2019年全国政协主席会议就相关事务进行交流,秘书长会议定期开展深入交流,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进行交流。全年共开展相关交流8次,听取意见建议,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加强相关工作,推动健全和完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政协开展经常性工作的机制,促进合作共事。
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人民政协运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优势,有效组织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共商国是,建言资政、凝聚共识,有利于把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与多党派合作有机统一起来,有利于把充分发扬民主与正确实行集中、有序政治参与有机统一起来,有利于把切实增进团结与推动工作落实有机统一起来。这是一种实质性的、建设性的、根植中国社会土壤的人民民主。中国式民主的特色和优势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式民主在中国行得通、很管用。
(作者为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
《 人民日报 》( 2020年09月21日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