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人民论坛评论 > 正文

大国小鲜@基层之治|在“筑牢根基”中领悟“基层之治”

1600659402110

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召开的基层代表座谈会上指出,今天参会的基层干部群众代表,既有来自农村、社区、企业等方面的,也有来自教育、科技、卫生、政法等战线的;既有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劳动模范、扶贫干部,也有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农民工、快递小哥、网店店主等。大家都处在改革发展和生产一线,参与经济社会生活最直接,同群众联系最经常,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见效感知最真切,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能够更加贴近基层实际、反映群众心声。的确,基层是国家的末梢,对于国家治理全局来说,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而作为直接参与基层治理的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干部来说,无疑是构筑起国家治理“神经末梢”最坚实的力量。

进入新时代,随着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探索,各地在加强基层治理创新、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方面不断涌现出基层治理的创新举措,使基层党组织的治理智慧在其中充分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枫桥经验”也是根扎在基层、密切联系群众的全国基层治理的旗帜。这说明重视基层治理不会因时代发展而改弦易辙,其所具备的生命力在新时代下仍然熠熠生辉。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应继续发扬这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汲取过去的优秀经验与智慧结晶,在新时代基层治理工作中扎实做好调查方案、实地研究,这样才能为国家政策方针提供科学、客观的制定依据。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想体现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顺应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需要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充分释放基层治理效能,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打造一支具有贤能之才的党员干部队伍作为行动保障。应该看到,广大党员干部是直面基层事务和基层群众的群体,而基层党组织又是干事创业的主阵地。一方面,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干部上承党和国家的治理之策,是政策方针最直接的践行者和落地成效的感知者;另一方面,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干部又要将党和国家惠农利民的政策方针下效推广到人民群众中去,起着承接上层与连接基层的桥梁作用。所以,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好,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才能发挥得好,基层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才能调动得好。

马克思主义理论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亦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这充分说明了基层人民群众对国家发展的重大影响及作用。那么基层治理怎么办?这既检验基层党员干部未雨绸缪的洞察力,也考验其临危处置的应变力。众所周知,基层党员干部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正是基层群众最真实的需求,理应成为代表基层群众的发声者。同时,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促使其能够将基层呼声与政策规划相结合,谋求二者之间的融合发展。当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能够更行之有效地通过基层代表的发声渠道得以解决,社会和谐与经济发展的“同心圆”才能越画越大、越画越圆。

我们常说:“英雄起于阡陌,壮士拔于行伍”。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基层是一片广阔的干事创业舞台,更是践行人民至上理念的生动写照。但是,近年来基层干部所面对工作事务的复杂性不断增加,对其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基层治理的智慧不应只着眼于顶层宏观设计与基层群众需求,还应注重基层党员干部的队伍建设。比如,通过“工作减负、思想加料”、杜绝形式主义等手段,营造基层干部创业奋斗的浓厚氛围,牢牢编织起稳固的基层治理网络,促使基层各股力量拧成一股绳,让基层治理成为治理变革的聚焦点、治理创新的出发点。

基层牢靠,国家治理现代化才能稳步推进。基层治理作为整个国家治理体系的“底盘”,必然要稳中求稳。只有用全局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统筹兼顾顶层设计与基层治理,才能下好全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这盘棋。如果说,国家宏观层面已处在走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康庄大道上,那么基层治理就是“最后一公里”,走好这段路才能真正达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目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才能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总之,新时代的发展离不开基层治理的探索与突破,也离不开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全程参与。激流才能勇进,滴水终能穿石。只要我们革新基层治理的思路,为“自下而上”的视角提供更多可能,方向不改、初心不移,终会交出一份优秀的基层治理答卷。(作者:江琦)

“大国小鲜@基层之治”网络主题宣传活动

“大国小鲜@基层之治”网络主题宣传活动

[责任编辑:李一丹]
标签: 基层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