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地方要闻 > 正文

“全球教育治理研究系列”丛书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9月21日上午,“全球教育治理研究系列”丛书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作为国家社科基金“十三五”规划教育学重大招标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和2017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该丛书汇聚了一批国内外教育界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由湖北教育出版社近期出版,是目前国内首套全球教育治理研究丛书。

“全球教育治理研究系列”丛书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丛书主编周洪宇,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邬书林等领导出席会议,并为新书首发揭幕。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主任陈亚明,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银付,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石中英,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滕珺、武汉工程大学教授黄艳等专家,以及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英国教育治理研究》作者阚阅,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丛书副主编、《印度教育治理研究》作者王建梁参与现场研讨。

湖北教育出版社社长方平首先致辞说,积极为国家教育改革服务,紧跟教育国际化研究学术前沿,为教育发展建言,为开启全球教育治理新征程擂鼓,是教育出版人的神圣使命。全球教育治理研究系列”丛书的出版将有助于教育研究者、教育工作者了解全球教育治理现状、经验与成果。未来,该社将一如既往,推出更多精品教育图书,助推我国教育和出版事业高质量发展。

周洪宇从四个方面介绍了编写丛书的初衷。他厘清了“治理”“教育治理”“全球教育治理”三个概念,指出,现在一般对全球教育治理的界定往往把国际组织放在政府、国家主体前面,而他则将主权国家放在第一位,“全球教育治理是指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行为主体,通过正式的制度和非正式的安排,运用参与、对话、协商、谈判等形式,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前提下,共同管理国际教育公共事务,以应对共同面临的时代挑战,达到全球范围内的好的治理效果。”丛书站在人类历史拐点窥探全球教育治理之道,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全球教育治理的窗口。

顾明远举例说,此次疫情对教育改革,特别是线上教育带来极大的促进,但也反映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一些短板,比如对信息化的优势和风险的认识不够,软硬件也跟不上等。“所以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全球教育治理,学习其他国家的经验,比如其中的政府和学校的关系、家庭和学校的关系怎样,这就是教育治理的根本。”他认为这套丛书填补了全球教育治理研究领域的空白,对于我们了解世界各国如何参加全球治理很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朱永新从“学术的敏感性”“行动的敏捷性”“变革的方向性”三方面评价了丛书的出版他谈到治理主体的多元化问题,认为中国要有意识地推荐自己的优秀人才到国际组织中去,参与国际教育游戏规则制定,要思考如何讲好中国教育故事,让中国教育变革的一些好的经验走出去并被世界分享。

邬书林说,这套丛书出版的时机准、内容好、立意高,全面系统地研究了中外教育治理方面的理念、经验教训和发展趋势等,案例生动,说理透彻,都是为中国的教育怎样更好地走上治理之路这一个主题服务。其中,既有发达的传统大国的经验分析,又有新兴国家的情况介绍,对当下中国具有借鉴意义。

石中英用“四个体现”——“体现教育治理体系教育的本质”“体现教育治理体系的社会特色”“体现教育治理的国际视野”“体现教育治理的协商共治”概括了丛书的内容特色。他认为,这套丛书的出版非常及时,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实践意义和学术价值。

“全球教育治理研究系列”丛书坚持“全球视野,中国立场,问题导向,专业研究”的研究原则,从超国家层面、国家层面、次国家层面三个视角展开论述,完整清晰地展示出全球教育治理的面貌及其基本特征,总结了中国教育治理的成效以及参与全球教育治理获得的经验与启示,集全球性、系统性、前沿性、前瞻性和实用性于一体。丛书包括《全球教育治理研究导论》《中国教育治理研究》《美国教育治理研究》《英国教育治理研究》《德国教育治理研究》《日本教育治理研究》《俄罗斯教育治理研究》《加拿大教育治理研究》《印度教育治理研究》《南非教育治理研究》等10卷。

[责任编辑: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