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教育参阅 > 正文

多种记录方式支持幼儿的科学探究

一线教研张凡

张凡老师在课堂上引领孩子们科学探究

记录作为幼儿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幼儿探究能力的提高。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幼儿对记录活动不感兴趣,不能做到主动进行记录;在记录过程中幼儿不会观察,不能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记录形式比较单一,不能够有效提高幼儿的探究能力。如何能够让幼儿进行有效的记录,让记录变得有意义?对此,我们尝试在开展《睡莲小观园》主题活动中,通过丰富的记录方式体现探究过程,力图运用多种记录方式贯穿植物角,分别体现在前期调查阶段、中期活动阶段以及末期总结梳理阶段,并且每阶段都运用了不同的记录方式,提高幼儿的探究能力。

前期记录体现调查信息,把握幼儿原有经验

主题活动开展得是否有效,需要结合幼儿当前的发展水平。同样,在开展任何主题活动时,我们都需要知道孩子关于主题的了解程度与情况。因此,我们决定运用调查问卷与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记录,从而更清晰地把握幼儿的经验。

开学初期,我们制作了图文并茂的,符合大班幼儿认知特点的问卷调查表,就“幼儿是否了解荷花?”这一问题进行了一次前期经验的调查。幼儿用自己的符号回答了这些问题,在填写问卷调查的过程中,幼儿也更加清楚自己关于荷花的了解情况。通过孩子的记录,我们了解了幼儿关于荷花的认知情况,同时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这些记录下来。以往关于幼儿已有经验的记录方式多为绘成一幅图的形式,而思维导图则是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因此,在植物角中,我们尝试将思维导图与记录相联系。

问卷完成后,幼儿对荷花有了更浓厚的兴趣,他们开始自己查找信息,并用思维导图的形式体现。开展关于荷花的主题活动前,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将荷花分为了生长过程、生长环境、与人们的关系和小知识4个层面,鼓励幼儿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记录。而通过思维导图式的记录,大大增强了幼儿记录的兴趣。同时,幼儿学会了用另外一种思维方式进行思考,使得幼儿从固化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养成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思考的习惯。

中期记录丰富探究过程,支持幼儿全程参与

为了能够让幼儿感受记录的多样性,我们将记录贯穿在植物角中的各个环节,通过开展多样的记录活动,提高幼儿的探究能力,让幼儿在观察、对比中概括植物间的联系。

探究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记录、分析和总结梳理。因此,我们将适宜的记录贯穿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帮助幼儿完整梳理探究过程。在探究“室外种植好还是室内种植好”这一活动中,我们与孩子共同记录了各个环节。其中,在种植荷花中期,幼儿发现荷花的叶子开始枯黄萎缩,他们认为叶子枯萎的原因可能与阳光有关。于是,他们便开展了关于在室内和室外种植荷花的小实验。当问及该如何设计实验时,小朋友都知道准备两个盆,大家一致认为户外种植的那一盆可放在种植园,但对室内种植的位置,大家的说法不一。讨论之后,我们决定采用记录的方式来选择最合适荷花种植的地方。第二天,大家设计了表格,对室内外种植的荷花进行了记录。通过一天的观察记录,我们发现西侧楼道有6个小时见阳光,三楼植物角有3个小时见阳光,楼道有2个小时见阳光。大家最终把第二个地方选择在6小时见阳光的窗户边。大家同样提出了疑问:“见阳光少的楼道真的就不行吗?”为了支持幼儿的想法,最后我们将楼道门口2个小时见阳光也作为了第三个地方。在决定了这三个地方后,幼儿开始设计小实验以及人员的分工安排。设计实验后,我们又设计了大表格,表格中体现了幼儿的猜想、原因、验证以及分析结果。经过一个月的实验,小朋友们发现了在户外太阳光下的荷叶是长的最好的,在窗户下的荷叶第二,在楼道的荷叶长的最不好,还有一些叶子烂掉了。从这次的种植实验结果中,孩子们知道了荷叶是最喜阳光的,光照越强叶子长得越好。为了更好地提高幼儿观察能力,我们还开展了写生活动。刚开始记录时,幼儿往往不知道记录什么,我们引导幼儿从数量、颜色变化、形状以及位置关系进行观察。经过一段的写生记录,他们能够发现植物生长的细微变化,并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在记录本中。

同时,我们在记录时,打破幼儿以往对就用√表示的思维模式,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进行记录。在照顾植物时,我发现幼儿会记不住今天是否为植物换过水,是否滴了营养液,因此我们结合大班的年龄特点,提供适宜的表格进行记录。表格的横向体现第一次换水和第二次换水,纵向体现换水的日期,每次换完水后,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进行记录。在记录中,我看到幼儿用星星、小花等多种符号来进行记录,开放了幼儿的思维,使幼儿对符号有了进一步认识,学会了用更多符号来进行记录。

当看到睡莲渐渐地开花了,幼儿想验证睡莲是否有白天开花,晚上闭合的现象。他们自己选择用拍照的方式,分别在一天的不同时间点对睡莲进行拍照和绘画记录。通过记录,他们发现了睡莲在早晨开始开花,中午花朵完全展开,下午开始闭合,直到16点又变为花骨朵。这次的观察记录帮助他们验证了睡莲白天开花、晚上闭合的现象,同时他们也查阅资料,查到了这个现象的原因并用绘画的方式进行记录。在分享中,孩子们都知道了睡莲之所以会白天开花晚上闭合,是与睡眠运动、花粉及保暖有关。

后期记录梳理经验获得,提升幼儿回顾总结

为了让幼儿能够更好地梳理经验,发现植物在根、茎、叶等方面的变化以及生活环境、生长过程中的异同之处。在进行集体记录时,我们也在思考应该设计什么样的表格,在记录全过程后能够帮助幼儿梳理植物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以及同一种植物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在实践中,我们将个人记录与集体记录相结合,班级有20名小朋友,每人种植一盘碗莲,将幼儿种植的碗莲利用到折线图的表格形式中。在折线图表格中,纵坐标代表每位幼儿种植的碗莲,横坐标代表碗莲生长的日期,不同的颜色分别代表了发芽、长叶、开花等生长的不同时期。最后,将同种颜色进行的点相连,变成折线图。记录中,孩子们还发现露珠能够在碗莲的叶子上形成,而睡莲的叶子上无法形成露珠。他们在探究露珠形成原因的过程中,也逐渐对两种植物的区别开始关注起来。为了满足幼儿的探究需求,我们鼓励幼儿选择不同的表格形式进行记录。有的组采用了集合形式进行记录,有的组制定表格进行记录。通过制定对比观察的表格,来帮助幼儿在叶、花、茎、果等部位进行对比观察。我们不仅让孩子们观察到两种植物的不同点,还让孩子们发现两种植物的相同点,以提高幼儿的概括能力。

“做匠人,懂童心”。我们要像一个匠人一样用心对待每一个孩子,本次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已有经验,充分给予机会让幼儿表达在此活动中的收获,更重要的是幼儿在此次活动中学习品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如合作、有爱心、认真做记录等,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了寻找答案的方法。如今,幼儿已把记录当成日常活动,形成了习惯,有效促进了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作者为北京市海淀区北部新区实验幼儿园教师)

[责任编辑:朱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