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敏老师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是一种研究型的课程,是幼儿围绕着一个主题,进行自主观察和探索周围现象和事物,教师适时适度地予以支持和引导的一种系列活动。这就要求教师从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等角度考虑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将“五大领域”的教育要素渗透其中,以主题为导向开展各式各样的教育教学活动,使之真正成为促进幼儿发展的有效教学形式。多年来,我园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研修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从而提升幼儿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优化主题研修设计 提升幼儿园保教水平
主题研修的含义是每次研修要先确定一个主题,即教学中有待解决的某一具体问题,然后围绕这一主题,全员准备,各自阐发自己的理解认识,形成争鸣与碰撞,做到每次主题研修活动有理论思考、有实例研讨、有反思总结,更需要精心设计。
为了更好地科学设计主题研修活动,我们必须思考之前在主题研修活动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和需要修改的地方。为此,我面向16名带班教师发放了针对之前的主题活动匿名问卷。通过统计发现,教师在设计主题活动前,对活动设计的趣味性、综合性和生活化的要求有一定的认识,其中对趣味性的意识最强,100%的教师选择的形式多样、丰富有趣的活动。对综合性的意识最弱,只有6名教师选择了均衡五大领域内容,占被调查教师总数的38%。在主题活动开展后的自评中,教师对主题设计的趣味性与预期差距最大,由100%降低到31.25%,说明教师教育意识强,但对幼儿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的把握能力不足。在综合性方面,自评与预期差别最小,说明教师往往按照教学计划实施活动,生成活动相对不足。为了充分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研修热情,基于教师的基本情况的全面分析,我们按照教师的研修需求,制定多层次的学习内容和灵活多样的教研形式。
一是开展专题讲座,提升教师理论积累。缺乏理论的实践是没有根基、难以深入的,理论支撑对于教育实践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专题讲座能够通过集中学习,让理论、经验与实践对话,在理论与实践间架起桥梁,帮助教师快速提升理论认知,在基本问题、基本方向上达成共识。二是建立学习小组,在交流、共享、互学、互看中促进同伴学习。在前期的分析中,我们发现教师对幼儿年龄特点的把握不够准确。通过建立小班、中班和大班学习小组,让老师们聚焦自己班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在互相交流、分享、观摩、研讨中深入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三是开展争议议题辩论,促进教师深入思考。围绕教师们存在争议的话题,组织教师们进行开放性的辩论,在帮助教师深入思考、梳理、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倾听不同的声音,从而形成更加全面的认识。四是观摩研讨,聚焦教育实践。优秀的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不仅仅包含内容丰富的集体教育活动,还需要创设丰富的班级环境,如区域渗透、主题墙饰的布置等。通过走进班级的观摩活动,让每一位教师都有能力梳理班级主题教育活动,有机会展示自己班级开展主题的成果。同时,在教师自己思考的基础上,与同事交流,就具体问题理论联系实践,便于教师从实践中理解教育理论,内化教育观念。五是自主学习,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学习需求。根据我园教师原有经验不同,家庭负担不同的情况,通过提供参考书籍、论文、视频,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自主学习,让每一位希望获得专业发展的老师都能高效地获取学习素材。六是师徒结对,满足个性化需求。通过班长教师与配班教师结对子的方式,骨干教师与年轻教师结对子的方式,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七是个别指导,提高研修的针对性。针对班级主题设计、实施的问题,通过个别指导的方式给与教师帮助。
正是对研修主题进行科学优化设计,我园确定的研修主题是“借助思维导图来开展幼儿园班级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学会利用思维导图做好主题活动设计。并理解主题教育活动趣味性、综合性、生活化的特点,在主题活动设计、主题活动实施、主题墙布置过程中,体现幼儿的自主学习,同时教师体会专业发展的成就感。
注重主题研修效果 拓宽幼儿教师育儿思维
围绕主题教育活动,我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研修活动,以拓宽教师的育儿思维。在具体研修中,我们通过访谈、分析之前主题教育活动,了解教师的共性问题。分别与新手教师、成长期教师、成熟期教师以及幼儿园保教主任进行访谈,了解问题背后的原因。同时,我们通过集体讲座、自主学习,提升教师的理论认识。在自主学习方面,根据所在班级学习《快乐与发展》幼儿年龄特点部分,为教师提供书单,根据需求自主学习;在集中讲座方面,通过培训,让教师理解主题活动的概念,了解主题教育活动综合性、趣味性和活动性的特点。通过教师小组讨论,借助主题思维导图,丰富主题教育活动设计。针对教师缺少工作方法,主题内容不丰富,难以捕捉教育契机的问题,我们引入了思维导图作为工具。思维导图对主题活动最核心的作用,就是帮助老师做有准备的教师。
我们还通过观摩研讨,聚焦教师实践中的问题,内化理论。各班在完成主题教育活动设计之后,开始实施主题教育活动。首先,班级教师通过按照《主题教育活动评价学习表》的内容自主梳理,自主学习。其次,在观摩交流中,我们开展了“2个鼓励,1条建议”的活动,要求参与观摩的每一位教师对每个班结合理论学习,提出2个亮点和1条建议。以此来鼓励每一位教师在实践中对接、内化理论,并感受专业发展的成就感。最后,我们通过梳理、总结,提升理论认知,为下一主题积累经验。在一个主题活动开展结束后,我们要求教师以班级为单位,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梳理、总结主题活动。同时,组织园级的分享交流活动,分析当前主题活动中的优势与不足,为下一轮的研修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提高研修的针对性。
在园长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走出去,请进来”的各类研修资源,如微信公众号、本园教师、相关图书和培训等资源,有效激发了教师参与研修的热情。而今,老师们开始关注幼儿的主动学习,观察、了解幼儿的需求,班级主题教育活动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内容及形式都更加丰富。如,大二班主题《有用的工具》中,孩子们发现幼儿园小菜园的栅栏损坏了,由此生成了一系列问题,用什么材料修补栅栏?栅栏有多高?用什么材料测量?怎样测量?怎样制作栅栏?栅栏容易扎伤弟弟妹妹,怎样让栅栏更安全?等问题。孩子们在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互相学习,收获了很多经验。中二班《我是环保小卫士》主题活动中,教师围绕社区小黄狗、班级垃圾分类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既激发了孩子们的活动兴趣,又减少了班级幼儿剩饭多、垃圾多的问题。小三班《汽车总动员》主题活动中,教师利用户外活动休息时间,让孩子们观察、体验幼儿园的公车,在卫生周组织孩子们擦拭幼儿园的玩具车。中三班的《我爱图书》主题,结合幼儿园儿童阅览室的建设开展活动,让孩子们在选择图书、布置阅览室、修补图书的过程中爱上读书……
利伯曼指出:“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建立在需求、反思和参与者需求驱使的尝试上。”园本主题研修的研究也一样,需要不停的尝试、反思与总结,在实践中获得经验,在实践中发展自我。在这个过程中,既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又提升研修组织者的组织能力,最终有效提升育儿质量。
(作者为北京市海淀区北部新区实验幼儿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