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响中国 > 正文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汇集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现实问题形成的理论新成果,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是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指针。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最鲜明的特点是其原创性,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党面临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发展带来的新的机遇和挑战,面临着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人民对美好生活越来越丰富多样的新的追求,面临着新时代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出现的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如何顺应时代发展新要求,满足人民新期待、解决实践新课题,迫切需要有新的理论来回答、来指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就是应运而生的时代的产物、实践的产物,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实践气息和密集的理论创新点。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说,“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形成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44页)

据初步梳理,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基础上,书中提出的新思想新要求至少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贯之推进“两大革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革命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为基础,不仅仅是一种破除旧的政治上层建筑的社会运动,更是一种新的社会建设运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但同时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强调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着今后能够永远成功,过去的辉煌并不意味着未来可以永远辉煌。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要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全党同志必须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勇于把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继续推进下去,决不能因为胜利而骄傲,决不能因为成就而懈怠,决不能因为困难而退缩,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更加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以党的自我革命来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敢于刀刃向内,敢于刮骨疗伤,敢于壮士断腕,防止祸起萧墙。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党要不断进行自我革命的根本意义所在。

胸怀“两个大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这两个大局之间有着多方面、深层次的联动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造成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原因。

充分发挥中国制度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植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接力探索、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具有科学性、人民性、开放性、革命性等多方面显著优势和强大实践伟力,我们必须倍加珍惜,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得到充分展现、充分发展。

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始终把国家安全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来把握,既要善于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又要善于塑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要着力防范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意识形态领域、科技领域、社会治理领域和军事、外交等各方面安全风险隐患,增强风险意识,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建党原则。坚持党的领导是方向性问题,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决不能羞羞答答、语焉不详,决不能遮遮掩掩、搞自我麻痹。全党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出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是我国根本领导制度,在我国各方面制度中居于统领地位。要着力从制度安排上发挥党的领导这个最大体制优势。处理好党政关系,首先要坚持党的领导,在这个大前提下才是各有分工,而且无论怎么分工,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权力是不可分割的。不能简单讲党政分开或党政合一,而是要适应不同领域特点和基础条件,不断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就是要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党的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提出中央和国家机关是践行“两个维护”的第一方阵,必须带头做到“两个维护”。如果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这里失之毫厘,到了基层就可能谬以千里;如果贯彻落实的第一棒就掉了链子,“两个维护”在“最先一公里”就可能落空。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概括讲,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工作主线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本路径是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点是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制度保障是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强调要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努力使我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要矢志不移自主创新,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要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全面聚集人才。指出我国发展的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要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要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要坚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频道不换,把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谱写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强调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领导干部同民营企业家打交道要守住底线、把握好分寸,同时要积极主动为民营企业服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民营企业家要讲正气、走正道,做到聚精会神办企业,遵纪守法搞经营,在合法合规中提高企业竞争力。提出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增强其他地区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边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深化改革开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要更加注重聚焦重点难点问题,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更加注重以“鼎新”带动“革故”,更加注重改革举措的落地落实。要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为主轴,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抓紧研究制定国家治理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实现改革举措的有机衔接、融会贯通,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强调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大势、历史规律,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符合各国共同利益。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将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中国将始终是全球共同开放的重要推动者、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动力源、各国拓展商机的活力大市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积极贡献者。各国应该坚持以开放求发展,深化交流合作,坚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坚持“拆墙”而不是“筑墙”,坚决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

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处理好政治和法治、改革和法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辩证关系。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要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实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要发挥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互补性作用,确保党既依据宪法法律治理国家,又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从严治党。强调要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提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要把民主集中制的优势运用好,发扬“团结——批评——团结”的优良传统,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促进不同思想观点的充分表达和深入交流,做到相互尊重、平等协商而不强加于人,遵循规则、有序协商而不各说各话,体谅包容、真诚协商而不偏激偏执,形成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又理性有度、合法依章的良好协商氛围。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要顺应我国民族人口分布格局呈现的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出台有利于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的政策举措和体制机制,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促进各民族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管理全媒体、融媒体特别是互联网,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要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提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作为精神事业,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就是一个灵魂的创作,一是不能没有,一是不能混乱。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明大德、立大德,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把个人的艺术追求、学术理想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同人民福祉紧紧结合在一起,努力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艺术家和学问家。强调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推进学校思想政治课改革创新,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建设性和批判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性和多样性、主导性和主体性、灌输性和启发性、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加快推进民生领域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困难群体倾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只要是有利于老百姓的事,我们就要努力去办。要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实行垃圾分类,建设“四好农村路”,继续推进棚户区改造,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强调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要遵循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着力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要加快建成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强调要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司法力度,让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食品更安全、交通更顺畅、社会更和谐有序。要创新完善平安建设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好政法系统和相关部门的资源力量,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良好局面。完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调动城乡群众、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自主自治的积极性,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治理,既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更要有持之以恒的坚守。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良好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全面推进绿色发展,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落地见效,提高环境治理水平。强调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提出要共筑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把握国际形势,要树立正确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所谓正确历史观,就是不仅要看现在国际形势什么样,而且要端起历史望远镜回顾过去、总结历史规律,展望未来、把握历史前进大势。所谓正确大局观,就是不仅要看到现象和细节怎么样,而且要把握本质和全局,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避免在林林总总、纷纭多变的国际乱象中迷失方向、舍本逐末。所谓正确角色观,就是不仅要冷静分析各种国际现象,而且要把自己摆进去,在我国同世界的关系中看问题,弄清楚在世界格局演变中我国的地位和作用,科学制定我国对外方针政策。提出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共同绘制好“一带一路”的“工笔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重整行装再出发,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强调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必须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常抓不懈。全党同志要跟上时代步伐,不能身子进了新时代,思想还停留在过去,看问题、作决策、推工作还是老观念、老套路、老办法。这样的话,不仅会跟不上时代、做不好工作,而且会贻误时机、耽误工作。提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就是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强调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背后是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作祟,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出彩不想担责,满足于做表面文章,重显绩不重潜绩,重包装不重实效。官僚主义背后是官本位思想,价值观走偏、权力观扭曲,盲目依赖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严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要着重解决工作不实问题,督促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克服浮躁情绪,抛弃私心杂念。反对官僚主义要着重解决在人民群众利益上不维护、不作为问题,既注重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又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针对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突出问题,拿出过硬措施,扎扎实实地改。要减轻基层负担,让基层把更多时间用在抓工作落实上来。提出“七个有之”本质上是政治问题,概括起来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形成利益集团,妄图攫取党和国家权力;一个是山头主义和宗派主义作祟,大搞非组织活动,破坏党的集中统一。提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仅是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针,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

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就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要求。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涵盖广泛。可以说,书中提出的每一个新思想都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理论内涵,提出的每一个领域新要求,都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有效管用的理念思路和办法。只有扎扎实实系统学、深入学,联系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学,并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结合起来学,才能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我们履职尽责、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这里,仅以一以贯之推进“两大革命”、胸怀“两个大局”为例,谈谈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思想新要求的初步认识。

学习领会一以贯之推进“两大革命”的新思想,需要把握“两大革命”的理论依据。就社会革命来说,人们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在本质上是创造性的、一往无前的,由此引起的社会变革也必然是全方位的、革命性的。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这种社会变革既表现为暴风骤雨式的政治革命,也表现为渐进式的和平的社会建设运动。恩格斯说,“任何一次真正革命都是社会革命,因为它使新阶级占据统治地位并且让它有可能按照自己的面貌来改造社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6页)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7页),通过全面的根本的社会变革,最终实现人的彻底解放,建立自由人联合体。就党的自我革命来说,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本质、根本宗旨、崇高理想特别是各个历史时期不得不面临来自党内党外的各种严峻考验,决定了党不一以贯之地进行自我革命,就不能走在前、赢民心、担重任。

需要把握“两大革命”的鲜明特点。一是广泛性。变革内容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对外交往以及党的建设各个方面。二是持续性。无论是社会革命还是党的自我革命,都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历史过程,而不是一阵子、一次性的阶段性任务,不可能是走一程歇一歇玩一玩的游乐式旅程。三是深刻性。社会革命和党的自我革命都会或迟或早地遭遇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都需要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都需要推动人们思想观念、思维定势、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深刻转变。四是开拓性。社会革命和党的自我革命往往需要在探索中走前人不曾走过的路,在涉险滩、越峻岭、劈荆棘中不断开辟新天地。

需要把握“两大革命”的着眼点着力点。那就是大势所趋、实践所需、问题所在、民心所向。只有洞悉时代发展潮流、人类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紧密跟踪创造性前沿实践的理论需求、政策需求、精神文化需求、制度变革需求,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和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准确识别人民群众的所急所盼所忧,才能找准努力的方向,找准工作的着眼点着力点。

需要把握“两大革命”的依靠力量。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社会活力竞相迸发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汇集起全体人民合力推进社会革命的磅礴力量。充分发展党内民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紧紧依靠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坚决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提高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需要把握个人定位和责任。在推进社会革命和党的自我革命中,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是参与者,而不是局外人,都要自觉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彻底性理论品格,做一名彻底革命者,做到马克思主义大本大源坚持到底、客观规律探索到底、治国理念贯通到底、直面难题攻克到底、推动落实一抓到底、优良作风传承到底。

学习领会胸怀“两个大局”的新思想,可以从三个方面深化认识。一是深刻认识世界大变局加速发展,大国战略竞争加剧,全球治理进程碎片化,国际和地区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世界变乱交织愈发突出。具体来讲,主要是力量对比呈现“东升西降”,世界经济中心和全球战略中心加速从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世界逐渐由冷战结束后的“单极”超强格局向中美引领、多强并存格局演变。逆全球化思潮涌动,各国内顾倾向上升,更加重视保护本国就业、企业和供应链,保护主义和贸易摩擦进一步上升。科技竞争更趋激烈,数字经济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将带动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深刻变革,国际科技竞争将更加聚焦于国际技术标准制定权的争夺,美西方国家针对中国科技的封堵打压将更加不择手段。现有全球治理体系日渐式微,二战以来形成的以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二十国集团等为依托的国际体系、治理机制因美国“退群”和中美博弈而弱化,美国正准备另起炉灶、打造排斥中国的多边合作机制。思潮理念乱象丛生,民粹主义、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排外主义、极端主义抬头,零和思维、霸权主义肆虐,冷战结束后较为和谐的国际关系受到冲击;美西方视中国为异类,将大国竞争上升为文明冲突、意识形态冲突,制度之争的烈度不断加剧。

二是深刻认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变量。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崛起必然会招致守成大国的焦虑,中美之间的博弈将成为世界格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另一方面,中国将是世界变局正确方向的引领者推动者,始终站在国际道义的制高点,站在人类发展的正确一边。因为我们顺应时代潮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致力于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变局中释放正能量。

三是深刻认识两个大局的深度联动带给我们的危与机。要清醒认识来自外部环境的巨大压力,针对中国的外交战、贸易战、科技战、舆论战等的频度烈度会不断增强。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发展环境将更为严峻复杂、战略压力和安全风险日益增大。同时也要看到,经济全球化仍然是历史大趋势,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只要我们始终保持战略自信、战略定力,展现责任担当,敢于善于斗争,做大做强自己,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就一定能够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以中国之强破解遏制之困。

作者:田培炎,系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