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李晓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迫切需要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重大创新添薪续力。近年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化发展迅速,成为人工智能产业化大国之一。作为一项典型的使能型技术,未来人工智能向百行千业广泛渗透将引发深度变革。面对人工智能的巨大发展潜力及其对未来社会的颠覆性影响,主要国家纷纷出台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和政策,以期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那么,未来我们应该如何推动人工智能产业更好更快发展,从而为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坚实助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晓华认为,这需要产业共性技术、信息基础设施、企业数字化水平和人才供给等多方面的有力支撑。
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需要人工智能产业与传统产业的紧密互动,二者的发展都不可或缺。一方面,需要人工智能技术本身的不断进步,另一方面也需要传统产业的产业基础、科技水平、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作为支撑。
第一,支持两个“IT”共性技术研究。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既受制于人工智能技术本身,又受制于实体产业本身的知识积累,因此要兼顾信息技术和产业技术两个“IT”共性技术的研究。由于人工智能基于大数据的技术路线特点,除加强对大学、科研机构创新活动的支持外,还要鼓励大科技公司加大对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算法、芯片以及未来前沿技术等方面研究开发的投入,鼓励大学、科研机构与大科技公司人才的双向、可逆流动。加强对化工、冶金、机械、电子、运输设备、医药等基础产业和高科技行业的基础科学和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实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
第二,加快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信息化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已经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关键。特别是5G高速率、低时延、广连接的特点,使实体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生产过程和产品的智能化成为可能。例如,制造业的智能化需要实现工厂中生产设备、零部件、供应链、产品之间的实时通信,只有5G低时延、广连接的特点才能够实现。因此,要将包括物联网、5G、数据中心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作为“新基建”的重点,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业、交通、公共服务、金融以及重点制造业领域加快覆盖和普及。
第三,支持实体企业加快数字化改造。当前人工智能的主流技术路线是“算法+算力+数据”,因此实体企业的数字化水平决定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范围和深度。加大对主要产业领域数字化转型产业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鼓励大学与科研院所、互联网公司、实体企业密切合作,加快破解主要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瓶颈。支持实体企业根据业务发展状况进行数字化改造,实施“机器人换人”、企业上云等,行业龙头企业积极进行物联网、5G的应用和智能制造转型。依托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机构,加强对人工智能应用成功经验的总结、推广、示范。
第四,加强数据保护,推动数据连接。大力推进对数据安全的保护,一方面,支持数据安全相关技术的发展,为数据安全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另一方面,制定完善保护我国公共、企业和个人数据安全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加强数据安全的制度保障。设备、软件、系统、产品之间缺乏统一的标准是制约建立数字化连接、发展产业互联网的主要制约。由行业协会、学会牵头,组织各行业骨干企业、装备制造龙头企业以及大型通信、软件、互联网和自动控制企业一起,加快制定促进产业内部与产业之间建立数字化连接的设备标准、通信标准、软件标准和数据标准。推动产业之间、企业之间的数据开放,特别是推动政府掌握的不涉及公共安全、个人隐私的公共数据对企业开放,通过开放、共享让数据发挥更大的价值。
第五,加强人才培养,增加人才供给。由于人工智能的突然爆发造成人才短缺,薪酬水平大幅度提高,拉高了人工智能应用的成本。因此,国家需要支持研究型大学和科研机构、职业大学和学院设立人工智能学院和专业,加快人工智能人才的供给,为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
中国经济大家谈系列稿件
经济大家谈 | 无接触经济有望成为中国经济未来的一个长期风口
经济大家谈 | 对“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之一)
经济大家谈 | 对“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之二)
经济大家谈 | 坚定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经济大家谈 |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是新时代对外开放思想的伟大践行
经济大家谈 | 进一步释放“新消费”潜力,促进国内经济大循环
经济大家谈 |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构建良性持续的国内国际双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