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 方芳
中央银行制度是最重要的现代经济制度之一,在国家金融制度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完善基础货币投放机制,健全基准利率和市场化利率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中也指出,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健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决策机制,完善基础货币投放机制,推动货币政策从数量型调控为主向价格型调控为主转型。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实现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目标?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方芳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一起来看。
第一,提升央行履行金融稳定能力,构建健全的中央银行职能。从国际环境看,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国内环境看,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换。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和国内局势,我国央行迫切需要提升履行金融稳定的能力,应对易发高发、传染性强、隐蔽性高的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2017年以来,央行在“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指导下,有效遏制宏观杠杆率上升势头,平稳处置包商银行等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强化日常监测与评估,防范可能出现的“黑天鹅”和“灰犀牛”风险。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要求央行加强自身对风险的预判和应对能力,切实履行金融稳定职能。
第二,重塑央行独立的货币政策。面对多国央行纷纷降息的国际背景,我国央行该如何应对?是顺应全球降息风潮,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还是仍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即使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向零利率方向趋近,我们也应坚持稳中求进,精准发力,不搞竞争性的零利率或量化宽松政策,始终坚守好货币政策维护币值稳定和保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福祉的初心使命。”
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央行基于对我国与西方主要国家发展态势以及增长的周期差异性的判断而作出的选择。从国内环境来看,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高端制造业较快增长,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这就要求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环境。
第三,用更精准的货币政策工具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引导金融回归本源,就是要增强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2018年以来,针对商业银行信贷增速放缓,特别是小微、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央行实施9轮定向降准,明确鼓励商业银行运用定向降准资金发展普惠金融,支持小微、民营企业贷款,合计释放超过4.2万亿元的降准资金。2020年4月,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推动复工,应对海外疫情扩散带来的负面冲击,央行针对服务县域的农村商业银行和仅在省级行政区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向这两类中小银行定向释放降准资金合计约4000亿元。考虑到央行已将中小银行使用降准资金发放小微、民营企业贷款情况纳入宏观审慎评估考核,定向降准有利于引导中小银行回归基层,释放的资金能对症下药地缓解小微、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除此之外,2018年以来,央行还推出并试点运作民营企业债权融资支持工具,推动研究创设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支持工具,以信贷支持、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三箭齐发”为导向,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综合运用多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经济发展中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与传统中央银行相比,现代中央银行具有五大新特征:一是货币供给更为合理;二是价格工具传导机制更为通畅;三是履行金融稳定能力更强;四是货币政策更为独立;五是货币政策工具更为精准。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形势,我国央行需要不断提升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完善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为高质量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中国经济大家谈系列稿件
经济大家谈 | 无接触经济有望成为中国经济未来的一个长期风口
经济大家谈 | 对“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之一)
经济大家谈 | 对“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之二)
经济大家谈 | 坚定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经济大家谈 |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是新时代对外开放思想的伟大践行
经济大家谈 | 进一步释放“新消费”潜力,促进国内经济大循环
经济大家谈 |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构建良性持续的国内国际双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