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人民智库> 正文

“两山”理念的水生态文明实践——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调查报告(2020)

江河湖泊保护治理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多次就治水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各地水利部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统筹好“盛水的盆”和“盆里的水”,以钉钉子精神扎实推动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持续提升水域、岸线空间管理保护质量和水平,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健康美丽幸福河湖,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水利风景区集“资源、生态、工程、文化”等诸多功能于一体,是建设幸福河湖的重要载体,在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带动生态旅游等方面展现出显著的生态效应,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也扮演着积极角色。通过对河湖水域及其岸线资源的科学开发、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水利风景区建设与发展在推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互融互促、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推动各地高质量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并积累了宝贵经验。

为进一步了解各地水利风景区建设情况和发展成效,梳理总结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发展各方面实践探索,更好推动新时代水利风景区事业创新发展,人民智库“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调查研究”课题组在对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要素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面向全体水利工作者和社会公众开展线上问卷调查;并在东、中、西部选取水库、城市河湖、自然河湖等不同功能典型景区开展现场调研和线上调研,系统总结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成效与经验,对进一步促进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提质增效提出对策建议。

水利风景区,是指以水域(水体)或水利工程为依托,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风景资源与环境条件,可以开展观光娱乐、休闲度假或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区域。目前,全国已有878个国家水利风景区,2000多个水利风景区达到省级标准,遍布七大流域,分布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多年来,水利风景区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在充分利用山水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结合水利工程、城镇化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通过综合协调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修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现水利工程景观与自然景观的相互融合与整体提升,塑造了优质水利生态产品形象,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同步提升。

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调查的背景、意义、内容与方法

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是指水利风景区的建设、管理和发展必须根据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政府规定的要求,明确主体功能、确定目标任务,维护河湖美丽健康,保证可持续发展。新时代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群众对水利风景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地有条件的水利风景区应该按照高水准要求,走高品质发展之路,在更高水平上保障水利基本职能的实现,有序扩展自身的社会功能,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供能够满足和回应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服务设施和生态产品。实践上,各地水利风景区要因地制宜,研究新情况、作出新规划,适应群众需要,树立好发展导向,找准新定位,着力打造精品水利风景区。

当前,各地水利风景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结合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及水利改革发展要求,在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维护水工程、展示水科普、弘扬水文化、发展水利生态旅游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效,也在推进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建设、发展、管理上做出诸多创新探索。围绕国家水利风景区发展实践及其深层次规律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对进一步明确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素与关键点,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水利风景区事业创新发展,对因应新形势新挑战,迎难而上做好各方面工作,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为此,人民智库成立“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调查研究”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等科学的研究方式开展针对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调查。

课题组设计专业版问卷和公众版问卷,于2020年7—8月面向国内31省(自治区、直辖市)推送问卷。专业版问卷的调查对象为水利风景区工作人员(涉及水利风景区的建设、管理、景区运营等方面的工作人员),透过专业人员的视角了解当前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状况和水平,探析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评价要素和评价内容,为进一步树立好水利风景区的发展导向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公众版问卷的调查对象是全体公众,目的在于了解公众对于当前水利风景区的认识状况,在此基础上探讨公众视角下水利风景区功能展现形式。共回收专业版有效问卷3478份,公众版有效问卷11259份。

课题组根据水利风景区在生态环境、社会知名度、文化氛围和景区运营管理等方面的表现,在东、中、西三大区域,综合现有信息调查情况和相关专家学者建议等各方面因素,兼顾工作开展可行性和效率,按照抽样原则选取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较强水利风景区作为现场调研对象。2020年8月—9月课题组深入浙江省遂昌县十八里翠水利风景区、四川省绵阳市仙海水利风景区、河南省商丘市商丘古城水利风景区、山东省沂南县竹泉水利风景区、福建省莆田市木兰陂水利风景区、福建省永春县桃溪水利风景区进行实地调研。

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现状

自2001年水利部公布首批“国家水利风景区”名单以来,水利风景区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持续扩展,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随着水利风景区品质逐步提升,其发展也从以发展速度为主向以提高质量为主转变。在此背景下,社会各界对于水利风景区建设与发展的期盼和要求也与日俱增。因此,了解当前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现状,对于促进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标准,在认识上需要进一步深化

对水利风景区功能定位的明确认知,有利于更好发挥水利工作者的干事动力,维护河湖健康,提供更多优质水利生态产品。课题组根据对开发与保护程度的不同侧重,将水利风景区的功能定位为“保护为主”“综合开发”和“潜能释放”三个维度。其中,“保护为主”的定位主要指“保护为主、生态第一,将水利风景区作为生态资源进行战略储备”。“综合开发”的定位指的是各地利用好自身资源,结合中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实施乡村振兴的重大部署,做好统筹兼顾,长期持续发力,发挥综合效益,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进行适度合理的综合开发利用”。“潜能释放”的定位指的是,把握新时代水利风景区深化发展带来的新历史机遇,加快转变观念,引入各种资本与社会力量加快自身履职能力的提升和水利服务领域的拓宽,即“开发为主,发展经济,尽快产生更大的效果,加快发展潜力的释放”。这三种定位没有优劣高低之分,只是各地水利工作者结合实际情况对水利风景区进一步提质增效的思路探索和观念碰撞。

水利工作者群体主要通过工作关系接触水利风景区。调查显示,接近七成(68.5%)的受访水利工作者对水利风景区的定位是“综合开发”,约三成(29.6%)的受访者认为水利风景区应以保护为主,只有1.9%的受访者认为水利风景区发展应定位为“潜能释放”,侧重对水利风景区的大规模开发(见图1)。可见,不同地区水利工作者对水利风景区功能定位的认知基本一致,“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进行适度合理的综合开发利用”居首位,其次是“注意坚持生态第一、保护为主,将水利风景区作为生态资源进行战略储备”。

Image 1

当前,水利风景区发展踏上新征程。新形势下,践行“两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进水利风景区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意义更加重大。为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水利风景区事业创新发展,明确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素与关键点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当问及“请您根据您的经验判断下列评价要素能否因应新形势新挑战”时,受访水利工作者认为课题组遴选的“安全水工程”“优质水资源”“优美水环境”“健康水生态”“先进水文化”“现代水管理”和“幸福水生活”等7个评价要素能为我们进一步明确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七个要素的评价得分都超过4分(认为该要素“重要”)(见图2)。

Image 2

具体来看,“安全水工程(4.66分)”“健康水生态(4.64分)”“优质水资源(4.61分)”得分较高,表明水利工作者认为在评价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时要更看重水工程、水生态和水资源的质量和状态;“优美水环境(4.55分)”“幸福水生活(4.52分)”“现代水管理(4.50分)”的重要性得分紧随其后,“先进水文化(4.43分)”的重要性得分相对较低。

通过进一步分析,“安全水工程”“健康水生态”和“优质水资源”不仅被受访者认为是评价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受访者对该要素的评价倾向(认同程度)也比较集中,即“安全水工程”“健康水生态”和“优质水资源”作为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评价要素,得到广大专业群体的认同,是硬性的约束性评价条件。

而“先进水文化”和“现代水管理”不仅评分相对靠后,受访者的意见也较为分散,是最具有区分度的评价要素。这个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水利风景区已经成为弘扬水文化的集聚点,通过创新发展的手段和途径来丰富水利风景区文化内涵,可以在水利风景区提质增效中发挥更显著的作用。景区的管理一直是水利风景区的短板,例如部分景区规划不落实、对安全管理不重视等问题都是影响景区综合效益发挥的重要性因素。

“优美水环境”“幸福水生活”这两个要素在权重和意见方面的集中程度介于“安全水工程”“健康水生态”“优质水资源”和“先进水文化”“现代水管理”之间。结合不同地区对景区功能的定位和认识,不同区域的水利风景区评价标准需要有所区别和侧重,其中,“科学的管理体系”和“水利风景区文化特色突出”可能是当前情况下衡量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状况最有力和最具辨识度的标准。

大多数公众对于水利风景区的理解是字面意义上的,即只是针对“水利”和“风景区”这两个概念的功能性联想。对于不了解水利风景区的公众来说,“水质较好、水体洁净”(61.7%)、“气候舒适、环境优良”(58.6%)、“水域景观优美”(51.1%)是超半数受访公众对水利风景区的功能联想,这也是水利风景区吸引他们参观或游玩的“原始动力”。公众对于水利风景区的功能定位更多侧重于可感知和直接获得,如“水质要好”(改善水环境和修复水生态)、“水量充足”(保障水资源)、“设施建设要安全”(维护水工程),对于发展水生态旅游不是很在意,而是更看重其发挥的综合效益和生态效益。他们对景区建设和管理的认识相对来说比较模糊,在一些专业性的思考上,甚至很多时候会出现误解。这可能会影响景区知名度的扩大和公众对景区建设的参与度,因此需要水利风景区通过持续深入的宣传来有效应对。

总体而言,社会公众主要是通过接触水利风景区来丰富自身的“旅游体验”,他们对水利风景区接触越多就越关注景区的“水环境优美、水生态健康”等要素。在选择游玩时会重点考虑交通便捷度、景区的社会知名度、距离自己比较近、观光休闲价值高、水利特色要鲜明等因素。无论对水利风景区了解多少,超七成公众均认为一个“好的”水利风景区应该满足“景区内秩序优良”、“基础设施健全”和“优美的河湖自然生态风光”等标准,集中认为景区内部优良的秩序是非常重要的,他们认为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要重点关注基础设施和景区宣传,同时注重水利特色和品质的提升。

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既要立足当下,又要谋划长远

当前水利风景区的发展正处在从以发展速度为主向以提高质量为主转变的时期,各级各地相关水利部门在水利风景区建设工作中有不少亮点。一是对“推动水利风景区建设提质增效”的要求领会到位,把水利风景区的高质量发展放在了总体战略全局中进行统筹谋划。二是创新方式方法,围绕重点领域和重点内容进行突破,以点带面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三是水利风景区有关规划政策体系初步构建,多层次工作机制发挥实效,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水利风景区发展在凝聚共识、创造社会价值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要更好推动水利风景区建设提质增效,必须深刻认识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一,适应新发展格局需要,用创新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在当前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党中央提出必须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水利风景区要继续放大改革红利,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认同感,通过持续突出生态效益,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来满足群众需求,维护河湖健康美丽。第二,利用好水利风景区当前聚集的人才和发展成果,凝聚共识、形成合力,进一步提高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认识,加强水利风景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政策支持,感召更多的社会力量积极有序参与到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和管理的工作中,积极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第三,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来加强形势研判,不断完善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和管理制度。高质量发展不是一日之功,我们既要有历史耐心,又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各地水利风景区管理部门要负起责任积极探索实践,在实际行动中探索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式、新方法、新途径,形成切实可行的模式、经验和路径。

当前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成效

通过不懈努力,各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水管单位开拓创新,在高质量发展水利风景区过程中,以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为抓手,以增强整体性协调性为目标,以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为引领,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指引,以文旅融合创新发展为主线,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推动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安全发展、高质量和谐发展、高质量经济发展、高质量社会发展、高质量文化发展和高质量绿色发展。

首先,高质量安全发展是推动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开展任何活动必须服从水利工程的日常管理和安全运行,任何时候工程安全都是第一位的;水利风景区由多种类型构成,与其他环境系统共同构成一个运行生态,要保护好相关的山体资源、动植物资源和水资源,维护水域及其周边的生物多样性;高质量地推动水利风景区建设在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的工作当中发挥积极作用。各地的实践充分证明,通过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一体化治理,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有助于改善和维护水生态安全。

其次,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已经从水利行业自身拓展到了整个社会范畴,成为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许多城市通过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与管理,塑造了亲水景观,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逐步形成了水清岸绿、风景优美、人水和谐的城市新面貌,既达到了综合整治城市水环境的目的,又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指数。不少县域举全域之力进行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与管理,并把景区的建设与景区功能的发挥作为当地发展生态旅游的龙头,使水利的经济支撑作用和社会服务功效进一步得到强化。

第三,各地在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实践过程中,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结合自身情况科学定位水利风景区的功能,强化科学治理,建设和谐水生态,以强化生态治理和修复将水生态作为水利风景区建设的基础,将治理与建设融合,把水生态治理当成水利风景区的前期投资,整合有关资源,以整体推进的方式高质量打造景观,把水利风景区建设作为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主通道,推进水利风景区建设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相结合,推动水利风景区高质量经济发展。

第四,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与管理在顺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也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精神生活的需要,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理解、充分支持和积极参与。时至今日,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指引,推动水利风景区高质量社会发展是很多地区落实好“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努力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有效途径”的有效抓手和干部干事创业的发展平台。水利工作者在谈到推进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工作的主要抓手时指出,要“设计多样化的,有水利特色的旅游产品”和“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推出符合群众预期的水利生态产品”。在此,公众对水利风景区的需求诉求与水利工作者开展工作的抓手不谋而合。

第五,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与管理形成了独特的水工程景观、优美的水生态环境、深厚的水文化内涵,吸引游客前往水利风景区旅游观光,为科学利用水利资源、大力发展水利旅游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水利风景区通过对水文化的挖掘培育,可以丰富水景观内涵,传播水科普知识,推动水文化传承,弘扬水利精神;通过河流湖泊的历史典故、优质的水利工程、亲水活动和涉水体验、水利科普和水情教育场馆等表现形式,可全面提升水利工程的社会形象和影响力,不断拓展水利的社会服务功能。

最后,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与管理过程中,突出了人水和谐的基本理念,基于对水生态景观的修复和水环境保护技术的运用,水利部门适时引入并着力推广了生态旅游的理念。水利旅游发展越普遍、越深入,接受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教育的人就越多,广大人民群众亲水、爱水、喜水的愿望就越强,自发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生态、改善水环境的意识就越高,越有利于提升全民生态文明的意识。目前,水利风景区以其独特的平台与窗口优势,使得水利风景区在成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载体的同时,也成为践行“两山”理念的着力点。

当前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经验

第一,通过突出生态效益,不断提供优质生态产品,促进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当前全国建成了一大批群众点赞的水利风景区群落,提供了优质生态产品,提升了水利建设综合效益。大多数水利风景区成为当地群众节假日休闲的首选场所。水利风景区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示范区,已经成为文旅融合的重要载体。作为群众喜爱的旅游目的地,水利风景区通过带动水旅游,促进经济增长,在全域旅游中的作用逐步增强。就当前的实践结果来看,水利风景区工作尤其是水利旅游工作开展得好的水管单位,其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均呈现出良好的态势。调查中,持水利风景区“综合开发”定位的受访水利工作者人数最多,接近七成(68.5%),他们对目前景区的评价整体都处于3分(高质量发展各指标“部分实现”)以上的水平(平均水平为3.22分,满分4分),由于持该定位群体的人数较多,因此“综合开发”定位对景区的整体评价很具有代表性。相对而言,他们对当前水利风景区在“水工程安全”“水环境改善”和“水生态涵养能力提升”等方面的表现有很大的认可。“保护为主”定位视角下的受访水利工作者(29.6%)对目前景区的整体评价也都在3分(高质量发展各指标“部分实现”)以上的水平(平均水平为3.66分,满分4分),受访者对与景区在“水土保持、水工程安全以及基础设施保障和水环境优化”等方面的评价较高,对实现“水资源保护”的目标比较认可。

第二,通过共享美丽河湖、绿水青山的系列实践,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成为打通“两山”转化新通道的重要示范。水利风景区在改善人与自然关系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科技等方面体现出显著的综合效益。各地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单位充分认识到“河湖清,则生态兴;生态兴,则经济强”,以全面落实河长制和湖长制为抓手,在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的同时,以“干净、整洁、优美的河湖生态环境”作为河湖建设的主要目标。水利风景区在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的同时,又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休闲游憩空间,“建一个工程,成一个景区,带一片城乡,富一方百姓”的水利风景区建管发展模式,得到了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肯定和积极推广。水利风景区在发展中践行“两山”理念,并以“两山”理念创新水利风景区发展模式,通过实践证明了“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论断,充分体现出水利行业对经济社会的重大贡献和有效作为:既能服务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又为持续探索“两山”转化实现路径提供示范。

第三,水利风景区的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和有效途径。水利风景区广泛分布于乡村地区,与乡镇村的建设发展有着密切联系。近年来, 各地正在不断加强推动水利风景区建设与城乡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在精品景区的建设方面,突出强调水利风景区与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机融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当把生态建设摆在首位,特别是将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作为乡镇发展的核心内容进行系统规划实施。按照“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示范创新,彰显特色”“政府主导,共治共享”的发展原则,很多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往往结合中小流域治理、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实施,在景区建设过程中对乡村地区水生态环境进行系统治理的同时,对河湖岸线及周边区域进行绿化、美化,完善基础服务设施,打造了独具地方特色的美丽田园风光,营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了乡村旅游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也成为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

第四,水利风景区建设将成为各地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2020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全面深刻地阐述了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的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强调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要求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就要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扩大内需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水利风景区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且作为旅游业与水利工程产业融合的产物,可以衍生出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研学、旅游+乡村扶贫等多类主题产品,成为全域旅游中的绿色明珠。同时,新时期的水利风景区建设更加关注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保障水品质、提升水景观和弘扬水文化,更加突出河流湖泊的岸线管理和滨水空间景观建设,统筹做好景区建设与群众需求的有效衔接。

当前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发展已成为地方政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释放改革红利,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有力措施。同时,课题组调研发现,水利风景区在建设和管理方面也一直存在短板,而且受水利风景区建设和管理的专业性、相关基础设施的公益性以及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影响,水利风景区的社会知名度仍有进一步可提升的巨大空间。

水利工作者和社会大众对水利风景区的认识还有待提升

调查发现,持水利风景区“综合开发”定位的受访水利工作者对于水利风景区在“增加当地就业岗位和创收渠道”和拥有“较为完备的信息化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表现上有更高的期待。“保护为主”定位视角的受访水利工作者对水利风景区“科学有效的建设发展规划”非常看重;对水利风景区“发挥更好的知识科普传播”和“持续改善水环境、优化水生态”有更高水平的期待;在“更好弘扬水利精神,突出水利特色方面”上要下足功夫。同时,公众对水利风景区定位的辩证性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深化。课题组将针对水利风景区认识的每组辩证性描述(共四组)赋予全距为8分的分值,每组描述中,左侧得分为支持左侧的观点,右侧得分代表支持右侧的观点(见图3)。在景区功能方面,均值得分为5.80分,共有78.7%的受访者选择5分及以上,表明更赞同“虽然叫做水利风景区,但不一定要求对外开放旅游”这一观点(进一步分析,这组描述相对于其他描述,对于水利风景区是不是要开放旅游,公众的认识集中度比较分散)。另外,此项数据离散程度最高,说明持有不同观点的受访者最多,还有21.3%认为自己对水利风景区有所了解的受访者认为“水利风景区一定是可以对外开放旅游的”。“水利风景区是否一定要对外开放旅游”或者“水利风景区对外开放旅游应该包括什么内容”是区别水利风景区和其他各种类型风景区的关键标准。越是对水利风景区熟悉,就越认同“虽然叫做水利风景区,但不一定要求对外开放旅游”这一观点,以及更赞同“景区内风景资源优美,水利特色景观具有代表性”和“景区运营管理需要更加专业的对待”等观点。

Image 3

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不到位以及对景区建设和发展的意义认识不足是当前制约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

调查显示,超六成受访水利工作者认为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不到位以及对景区建设和发展的意义认识不足是当前制约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当被问及“在您看来当前制约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时,71.6%的受访者选择“政策支持不到位,地区发展不平衡”,71.5%的受访者认为是“景区建设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不充分”,66.9%的受访者表示是“对景区建设和发展的意义认识不足”,59.6%的受访者认为是“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不足”,58.0%的受访者选择“水利特色功能不完善”,另外,27.5%的受访者选择“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根据进一步交叉分析,“保护为主”视角下的受访者认为制约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首要因素是政策支持不到位,71.4%的受访者觉得是“政策支持不到位,地区发展不平衡”,67.1%的受访者认为是“景区建设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不充分”;而“综合开发”视角下受访者认为首要的制约因素是资金和技术支持不充分,73.0%的受访者认为是“景区建设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不充分”,71.6%的受访者觉得是“政策支持的不到位,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Image 5

不同地区关于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所需的支持和抓手的认识存在差异,需要客观对待

调查显示,多数水利工作者认为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多的政策配套、组织领导、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和资金支持。当问及“在您看来推动水利风景区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哪些支持”时,89.1%的受访者表示需要“更多配套政策的支持,加强组织领导”,81.3%的受访者认为应“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景区管理水利和服务质量”,78.4%的受访者认为需“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72.7%的受访者认为应“加大对水利风景区建设的资金支持”。水利风景区具有很强的公益性,许多景区甚至完全是非营利性质。景区的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维护耗资巨大,经费紧张,依靠国家划拨、专款专用,水文化建设容易被边缘化,迫切需要加强对水利风景区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另外,水利风景区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优秀人才的支撑。目前水利风景区管理和经营人员大部分是水利行业出身,而水利风景区的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水利工作人员,还需要历史、旅游、艺术等多学科人才的全程参与。现有人才的知识体系难以满足水利风景区水文化建设需求,影响了景区水文化体系构建和特色水文化品牌塑造。

另外,不同景区功能定位下水利风景区发展所需的优先支持和诉求一致,表现在政策配套、组织领导和人才队伍以及体制机制创新方面。而不同地区对进一步促进高质量发展抓手的认识,则存在差异。相对而言,东北地区要注重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东部地区要注重扩大景区社会知名度,中部地区要注重设计多样化的、有水利特色的旅游产品,西部地区要注重引进高素质人才队伍有序引导公众参与景区建设与管理。

【执笔:人民智库研究员 贾晓芬 于飞】

责编:周素丽 / 臧雪文

声明:本文为《国家治理》周刊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国家治理周刊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uoting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