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人才的培养要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青少年阶段正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如何让他们“小来思报国”,思政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思政建设,应该深化改革创新,提升学校思政课教育质量。配齐专(兼)职思政课教师队伍,配强德育教研员,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师准入和退出机制。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为引领,推进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建设,发挥传帮带作用,着力培养思政课教师综合素养。加强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储备,不断壮大建强一支政治强、信仰牢、情怀深、理念新、专业精、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在岗位设置、职称评聘、专业发展、经费保障等方面向思政课教师给予一定倾斜,增强思政课教师的职业使命感、认同感、幸福感和荣誉感。同时学校要开足开齐“必修课”,紧密结合党的教育方针、社会发展情况及学生身心特点等,挖掘思政课程内核,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打造思政精品课。另一方面要结合思政课内涵外延,深挖各类课程德育元素,打通连接各类课程的思政脉络,让其他各门课程都种好责任田,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全员、全面、全程的“大思政”格局。
加强思政建设,应该涵养育人氛围,营造校园红色文化育人环境。中小学校应该以党建文化为引领,以广大师生认同的学校精神为核心,充分挖掘本地本校红色文化内涵,根据学校特质,统筹多元要素,“装扮”校园环境,使每一面墙、每一条长廊、每一个角落都成为传递红色精神的使者。搭建平台学诵国学经典、传讲革命故事、观看红色电影,用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潜移默化渗透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学校宣传阵地建设,建好校园宣传栏、校园广播站,校园电视台等,发挥教育网络平台和“两微一端”等媒介的作用,用好网络新技术,将传统红色文化与新媒体融合,增强文化时代感和吸引力,拉近学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的距离,让学生浸润在良好的育人氛围里。
加强思政建设,应该构建共育机制,多位一体协同推进。学校应该把团建、队建工作纳入思政建设工作中,同规划、同推进,整合群团组织力量,探索党群工作一体化有效路径,夯实党建带团建、队建工作,充分发挥好学生干部和团队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探寻思政教育与社团活动的结合点,加强互联互动,开辟第二课堂。加强学校党组织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引导学生社团健康发展,通过社团平台传递党的声音、传播先进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探索建立思政教育人才资源库,通过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对接等方式,建设一支由党政领导干部、理论工作者、社会知名人士等构成的兼职思政导师队伍,走进校园传道讲学,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开设家长课堂,推进家校共建,形成全方位协同育人的工作格局。(作者:王雅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