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总结脱贫攻坚经验,发挥脱贫攻坚体制机制作用,接续推进巩固拓展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要激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激励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勤劳致富,向着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继续前进。
产业扶贫是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激发内生动力的长远之计。当前,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即将迎来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的历史性一刻,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还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去实现。为此,我们必须要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坚定不移走产业脱贫、产业致富发展道路,努力为贫困群众创造可持续脱贫的机制、激发可持续致富的动力。
培育产业,要解决好“干什么”的问题,因地制宜,让“小品种”变为“大产业”。发展扶贫产业,找准路子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山西、宁夏等地考察时,专门实地查看了产业扶贫基地,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对产业扶贫发展指明了方向。发展扶贫产业,要坚持立足长远、强化规划引领,突出本地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宜旅则旅,统筹推进多部门、多维度涉农项目、扶贫项目协同落地,破解各自为政、一哄而上的难题,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发展。树牢品牌意识,强化产业链思维,紧盯扶贫产业价值“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发展良种培育、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营销包装、高端销售、康养旅游等产业,提升扶贫产业附加值。坚持绿色发展原则,大力挖掘扶贫产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推进大数据、5G等新兴信息技术,做好电商、云商、带货直播等新兴消费市场与传统扶贫产业结合文章,打造扶贫产业新增长点。
培育产业,要解决好“谁来干”的问题,多元参与,让“小生产”变为“规模化”。产业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在最大范围集聚各方合力。突出党建引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以村级党组织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党组织“领头羊”,强化示范带动,鼓励引导本村创业能手、退伍军人、返乡大学生等群体担任村干部,探索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村级经济发展有机融合的工作新路子。坚持市场化运作,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乡村振兴,以“公司+合作社+农户”利益共同体为基础,大力培育“3+N”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围绕扶贫产业项目落地强化金融支持,稳妥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入市交易和项目点状供地,破解扶贫产业资金和土地难题,提升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运作水平。
培育产业,要解决好“谁获益”的问题,多重保障,让“听天命”变为“可预期”。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要加大扶贫车间、扶贫微工厂建设力度,释放扶贫产业岗位需求,组织贫困群众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推动贫困群众稳岗就业,积极探索利用农村闲置房和宅基地入股、合作经营等利益联结新模式,加大市场供需对接,多元搭建消费扶贫平台,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强化风险防范,创新扶贫产业保险产品供给,推广价格保险、种养殖保险,提升扶贫产业风险抵抗力。坚守农村用地政策底线,规范土地流转市场,健全土地流转价格合理增长机制和保证金制度,加大对土地流转费、合作订单货款拖欠等行为的查处力度,全力维护贫困群众的合法权益。健全扶贫产业收益反哺机制,坚持将扶贫产业税收用于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民生改善,不断提升贫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改善民生没有止境,实现共同富裕任重而道远,在向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继续前进的道路上,必须始终坚持依靠产业、发展产业,才能接续推进巩固拓展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让贫困地区群众的生活越过越红火。(作者:子吉、刘启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