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相伴而生,是党和政府作风建设的难点问题。在急难险重任务和风险挑战面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很容易故态复萌、“旧病复发”,具体表现为少数干部避实就虚,做表面文章、不接地气,作风漂浮、落实不力,弄虚作假、不顾实情,胡乱作为。为此,要鼓励领导干部自觉提高思想站位、补齐体制机制短板、强化监督问责,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关键词:形式主义 官僚主义 治理
【中图分类号】D261.3 【文献标识码】A
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是党和政府作风建设的难点问题。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整治“四风”问题,成效显著。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根深蒂固,遇有“合适气候”,便又故态复萌。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线”。言犹在耳,有些地方党政机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变体却不断涌现,给工作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因此,必须揭示其种种表现,追根溯源,精准防治。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复发”问题
形式主义是指片面强调绝对化形式而忽略实质性内容,注重过程忽略结果的一种思想工作作风。官僚主义是指领导干部不顾实际、脱离群众、享受特权的一种行为和现象。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相伴而生,互为因果、互相包庇,两者都脱离人民立场、违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危害殊深。尤其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在各级组织、广大干部、医护人员迎险逆行、奋战一线的同时,仍有少数干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旧病复发”。
一是避实就虚,做表面文章。比如,面对疫情,中央快速决策部署,各地积极响应,但有的地方干部或高高在上,发号施令,虚晃一枪,玩假大空;或躲进小楼,坐而论道,以会议开始,以会议结束;或做“表哥”“表姐”,专门抽调人员制作种种繁杂的表格,把信息填报演变成过紧过密的“表格抗疫”;或表演作秀,在紧急关头依然热衷组织活动,讲空话套话、拉横幅标语、拍照留痕;等等。以上现象造成工作上的盲区和漏洞,导致疫情防控脱离实际,影响了防控的及时性、针对性、前瞻性和科学性。
二是不接地气,作风漂浮。如,此次疫情防控任务艰巨,客观上要求领导干部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想民众所想,急民众所急。但面对一线医疗人员上报的疫情信息,有些地方干部置若罔闻,不去调研,也不虚心求教,更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甚至还组织大规模聚集活动,造成疫情扩散;及至中央层面振臂高呼,有些干部依然没有前往一线,对当地疫情防控基本情况一问三不知,无法有效应对特殊时期的各种问题;有些干部披着“政治正确”的外衣,不肯放权,牢牢把控资源分配权力,又不能根据抗疫需要快速配置资源,直接影响到抗疫的进度效果,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三是落实不力,弄虚作假。抗疫工作千头万绪,急需广大干部积极行动起来,做好组织、引导、监管、服务、宣传、排查等工作。但有的干部不服从疫情防控统一指挥调度、拒不执行上级安排部署,敷衍应付、相互扯皮;有些干部谎报瞒报、迟报漏报、弄虚作假,武汉居民隔窗向中央指导组举报社区防疫“假情况”就是例证;有的甚至无视群众、患者合理利益诉求,对群众信访举报、网络举报、舆论反映无动于衷或一拖再拖,不仅违背了党和政府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神实质,也严重损害了组织“肌体”,危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
四是不顾实情,胡乱作为。疫情期间,多地对返乡人口进行了必要的登记、排查。但在执行方法上,依然采用入户调查、人海战术等陈旧低效,且容易导致交叉感染的“形式主义”方式,而没有借助12306订票信息、手机号定位等更为科学简便高效的科技手段;有的把防控简单化,不换位思考,不因地制宜,实行一刀切。这突出表现在当中央号召各地有条件复工复产时,过度拦路、拦车、盘查、隔离等问题依然频频上演;甚至自行居家隔离的家庭成员同坐一张桌、同吃一顿饭,也被视为违反条例而受到批评告诫训斥。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根源
在急难险重任务和风险挑战面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依然畅通无阻、花样百出,这与思想认识错位、体制机制缺陷和监督管理缺位不无关系。
首先,思想认识偏差错误。有的干部因为没有确立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漠视人民利益和生命安全。具体表现为,不愿作为,回避问题,从办公室到办公室,靠发指示、想当然、拍脑袋、检查、评比、考核解决问题。不敢担当,从会议到会议,从文件到文件,重表态轻行动,想方设法推卸责任,规避责任。不懂作为,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只能搞形式、变花样、玩太极,“只求不出事,宁愿不做事”,遇事只讲套路不出新思路。更有甚者,为了坐稳位子挖空心思,造假数字,刷存在感,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为自己积累仕途升迁资本。
其次,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我国党员干部的选拔任用机制、工作考核评价机制、监督问责机制、督察检查机制等还不够科学健全,群众的评价和意见在干部工作考核、晋升任用、能力测评等方面占的比重还不够大,这就使得有些部门在考核时重形式不重结果,忽视工作复杂性、困难性和工作成效,从而强化了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有些领导干部受权力至上思想的影响,注重“对上负责”而忽略“对下负责”,片面要求下级服从指挥,动辄对下级督查问责,迫使下级消极应付;同时,部分党员干部在追逐向上晋升的权力道路上逐渐迷失理想信念,迎合上级有余而尊重群众不足。凡此种种,久而久之,导致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潜滋暗长。
最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具有模糊性、隐匿性。客观上形式与内容不能截然分开,突出体现在领导干部的个人行事风格与官僚作风难以界定,贯彻执行一项新政策必要的舆论宣传动员与各式各样披着“政治正确”外衣、冠冕堂皇的个人造势不易区隔,会议、口号、表格是否必要、到什么程度比较适宜也不易一概量化。同时,我们的监督工作通常总是聚焦具体的、造成比较严重后果的违规违法行为,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危害具有隐性、延时性、追责难的特点,这就导致一时间不能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危害形成充分认知,继而将其简单归于作风问题、方法陈旧欠妥问题,处罚问责也容易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以批评教育了事。监督问责无法及时完全到位,客观上纵容和助长了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复发作”的治理对策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仅严重妨碍疫情防控工作,而且也阻碍改革发展,败坏党风政风,影响干部成长,贻误党和人民的事业。因此,不仅要追根溯源,更要“刮骨疗伤”“对症下药”,精准施治。
一是加强作风建设,增强行动自觉。一方面,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全面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根据全国重点地区的防控形势,因地制宜,做出科学预判,制定合理方案。另一方面,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做好全方位的防护工作,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坚实的健康安全保障。此外,还应注重在党和政府组织内部自上而下达成实干兴邦的共识,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真正做到为人民谋利益,对人民负责任。
二是坚持群众路线,加强民主管理。民主管理是消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利剑。在疫情防控中,要自觉遵循“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工作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同时也要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拓宽民主评议机制和监督渠道,强化结果导向的干部评价制度,与“对上负责”相平衡,提高“对下负责”在领导干部心目中的权重。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动员基层群众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畅通人民群众对防疫工作的意见建议反馈渠道,坚定织密联防联控和群防群治两张网,推动形成全民排查、全民监督、全民防疫的工作格局。
三是强化监督问责,涵养政治生态。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就要补齐监督短板,做到疫情防控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要跟进到哪里。首先,要聚焦“关键少数”。加强对各级党委、政府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情况、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在疫情防控中履职尽责情况的监督,对表态多调门高的、行动少落实差的、瞒报漏报的、阳奉阴违的、疫情防控措施不扎实不到位的,严肃查处。其次,要抓住重点。各级纪委监委要紧盯卫生健康、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物资调配、治安联防等疫情防控“关键领域”,对疫情防控中不敢担当、作风飘浮、落实不力、弄虚作假、失职渎职等问题,以及会议抗疫、表格抗疫、作秀抗疫等现象,重点整治。第三,要创新监督方式。针对抗疫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要开通人民群众相关监督反映渠道,探索采取防微杜渐、专项检查、突击抽查、明察暗访、实地调研、互联网舆情分析、举报投诉等多种监督方式,正风肃纪。最后,要建立激励机制和纠错容错机制。对疫情防控中敢于担当、不谋私利、表现突出的实干型干部,要通过激励机制表扬表彰并大胆任用;同时也要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为勇于创新改革、乐于提升治理效能的领导干部提供正向激励。
四是加强党性修养,练就过硬本领。部分党员干部急功近利、作风漂浮的内在原因是党性不够纯粹、本领不够高强。为此,党员干部要提高思想认识,练就过硬本领,消除能力不足危机,自觉告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首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补足共产党人精神的“钙”,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强大效能。其次,“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应发挥“头雁效应”,带头强化宗旨意识和公仆意识,自觉把提高工作实效作为工作的首要标准。最后,党员干部既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提高政治站位;又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主动认领抗疫责任,用实际的抗疫工作成效检验自己的能力与担当。
【本文作者为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本文系厦门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课题“党内作风建设制度化研究”(项目编号:K8218027)阶段性成果;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硕士研究生谢巧燕对本文亦有贡献】
参考文献
[1]邹劲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表现及其治理》,《理论视野》,2018年第7期。
[2]董振华:《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理解“斗争哲学”》,《北京日报》,2020年2月24日。
责编:罗 婷 / 蔡圣楠
声明:本文为《国家治理》周刊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国家治理周刊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