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数量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0%,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持国民经济稳中求进协调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党和国家要把“三农”问题摆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发展新农业、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民。
与时俱进,科技驱动,开辟农业发展新模式。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传统的耕作方式经济效益低、科技含量少、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严重制约着农产品的产量和农业的发展。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确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基本框架。各地要通过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调整产品结构、生产方式、产业体系,依靠科学技术,推动农业生产模式逐渐实现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十四五”期间,我国农产品需求总量仍然刚性增长、需求结构还会持续升级。我国要继续推进农业的转型升级之路,强化改革助推和科技驱动,利用生物技术、数字资源等先进技术,重点发展特色高效产业,促进农业产业与其他行业跨界融合,促进农业由增产向提质转变,助力农业实现弯道超车。要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新型农业,让绿色农业的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推动农业发展向高质量阶段迈进。
生态引领,交通先行,塑造农村发展新面貌。新农村是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农村,是农村“硬件”、“软件”共同发展的农村,是农村村容村貌与农民精神状态文明进步的农村。农村经济要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要先行。各地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力度,下大力气修建完善农村的联网道路、公厕、路灯、农民饮水安全、农村电气化等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坚持生态环境优先,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加大对人居环境整治的力度,建立环境整治、维护等闭环管理体系。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充分挖掘自身特色,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开辟脱贫致富新路径,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幸福生活家园、市民休闲旅游乐园的美丽乡村,让农民端起“生态碗”,吃上“产业饭”,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以人为本,文化润村,展示新型农民新气象。“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进入后脱贫时代,我们要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稳定产业链,扩宽农民增收渠道,保障农民持续稳定增收,让农民的“菜篮子”丰、“米袋子”满、“油瓶子”足,使农村地区人口上学、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均有保障。“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只有乡风文明,乡村才会变得美丽;只有村民文化素质提高了,才能建立良好的乡风,才能保证经济建设的持续和生活的安定。各地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要通过党委领导、教育引导、舆论宣传等多种方式,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着力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补齐贫困地区精准脱贫的“精神短板”。要坚持用文化扮靓农民,用精神牵引农民,破除农村的传统陋习和封建迷信,提升农民的精神风貌,展示新时代农民新气象,为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明社会添翼助力。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各地要把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作为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村道路,发展新农业、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民,努力构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农民成为光荣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作者:樊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