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习近平给中青年干部上的“三堂课”,传达了什么

【访谈嘉宾】

何虎生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

韩振峰 北京交通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教授

罗永宽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人民论坛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接连三次出席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并主讲“第一课”。在2019年3月、9月,2020年10月,分别为干部上了“理想信念课”“斗争精神课”“实际能力课”,这三堂课中,总书记对于中青年干部成长成才,一以贯之的要求是什么?

何虎生:中青年干部关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福祉,必须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2019年3月和9月,以及今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接连三次出席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并主讲“第一课”,对中青年干部成长成才提出了重要期许。特别是三次讲话中一以贯之的要求,更需要中青年干部深入领会,并在实际工作中强化落实。

第一,坚守绝对忠诚的政治信仰。对党员干部来说,政治信仰是灵魂,是精神支柱,包含对马克思主义的竭诚信仰、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心,包含共产党人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态度。坚守绝对忠诚的政治信仰是中青年干部成长成才的第一道门槛。政治信仰坚定首先要理论坚定。“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中青年干部必须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对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学深悟透、融会贯通,掌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其次,中青年干部对党要有发自内心的忠诚,要自觉加强政治历练,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第二,坚定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怀。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基点、价值支点、实践原点。“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中青年干部要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永恒不变的初心和使命,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际工作中,中青年干部更要把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怀落实在本职岗位上、践行在一言一行中,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到群众中,解决群众难题,增进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并提出切实的方法要求,着眼点正在于此。

第三,坚持迎难而上的问题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其中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问题导向就是要直面矛盾,在破解难题中砥砺前行,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就是要敢于担当作为,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来攻坚克难。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复杂。基于此,中青年干部更加应该坚持问题导向,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

第四,树立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无产阶级政党与生俱来的品格。三次讲话中,“做实”“落实”被反复提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落脚点在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学懂弄通做实,落脚点在做实”。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青年干部决不能搞面子工程、形式主义,必须树立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沉下心来落实党的理念、政策、意见、要求,只有充分发扬钉钉子精神,稳扎稳打向前走,才能使定好的盘子、理清的路子、开对的方子发挥实效。

第五,发扬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立和发展都是在斗争中进行的。斗争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批判性和革命性的继承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政治品格。新时代各种风险挑战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中青年干部作为政党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要发扬斗争精神,把握正确斗争方向,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各种重大斗争中把握好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的统一,做到“乱云飞渡仍从容”。

罗永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高度对年轻干部培养作出了重大部署、提出了系统指示、推动了重要工作,先后三次在“中青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三次重要讲话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对年轻干部培养的重视,不断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大期待深化年轻干部培养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班”开班式上发表的三次重要讲话,从加强“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到“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顽强奋斗”,再到此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相互承续,但重点指向有所偏向。我们党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迎来“十四五”时期,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的历史节点,对年轻干部提出了更深入要求。从青年干部的重要地位上讲,青年干部是党政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是未来国家治理的中坚力量。以“七种能力”为指引,有针对、有重点、有范围的对青年干部能力提出要求、进行培养、寄予厚望,对党和国家发展至关重要。从青年干部的能力上讲,青年干部作为被选拔出的优秀群体,具备相对较强的学习能力、发展潜力、实干动力。面对当前的复杂形势和任务,部分年轻干部仍然存在着“本领恐慌”,这既是其历练不足、学习不够、实践还不深的阶段性问题,也是新时代解决新问题、要求掌握新本领的现实体现。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会有各种特殊的矛盾,各种新特点的问题,不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因此必须以更加严格的要求、更加切实的标准提振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激励年轻干部担当作为展风采,切实提升年轻干部看家本领。

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强调的重点,三次讲话分别从理论提升、斗争实践和肯干实干角度对年轻干部寄予希望,为广大干部提供行动坐标。唯有加强学习、勇于实践,主动在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中去运筹谋划、奉献担当,才能在形势快速变化中开拓出发展新路。“中青班”的干部学员正处于历练的关键时期,必须以明确的使命意识和强烈的担当能力应对各种考验,不仅要在理论修养上过关,斗争实践上顽强,还要在关键时刻靠得住,拿出破解难题的真招实招,具备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真本领,把能力建设转化为治理成效,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灌注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人民论坛记者:站在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蕴含的亮点和关键词有哪些?

罗永宽:习近平总书记在本次“中青班”开班式的重要讲话在承继以往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深刻阐明了年轻干部为什么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什么样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怎样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解决实际问题”“七种能力”“问题导向”为关键词,集中体现了三大亮点。

“解决实际问题”是目标指向。“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解决我国的实际问题。”年轻干部有想法、有能力、有作为,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勇于担当、干事创业、服务群众的前提条件。年轻干部只有提高想干事的觉悟,淬炼能干事的本领、砥砺干成事的品行,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才有希望、有信心、有前途。

“七种能力”是科学方法论。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领导干部提出的“八项本领”,到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班”开班式上重要讲话对年轻干部提出的“七种能力”,既是一脉相承,又是深化拓展的。“七种能力”是历史承继的新篇章,也是新时代对年轻干部培育的新部署和新要求,既是硬性标准,也是刚性要求。这七种能力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缺一不可。其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是年轻干部的灵魂和信念。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始终与党和人民群众站在一道,教育引导干部走好从政第一步。调查研究能力是基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行动力。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践、深入过程,不做旁观者,不凭想象和传闻做判断,不以汇报和纸面作决策,要知实情、晓全貌、顾全局,打好基本功,扎扎实实干真事、干实事。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是方法。领导干部看得远、想得深,思得透才能走在人民群众的前面,做好“带头人”和“引路者”,为全面深化改革攻坚克难,添动力,求突破,应对好各种风险,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群众工作能力是保障,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听取人民群众意见、关心人民群众需要、满足人民群众利益,做人民群众爱戴的“贴心人”。抓落实能力是坚持问题导向的结果和能力再提升的新起点。以强烈的问题意识切实将青年干部的干事能力转化为成事效能,想干事是精神状态,能干事是能力要求,干成事是实际效能。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绝不能止步于“做了”,而是要力求“做好”,杜绝表面文章,敷衍了事,弄虚作假,摆花架子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问题导向”是基本经验。“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结合社会矛盾运动理论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际经验所决定的。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时期,社会矛盾始终贯穿于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的各个阶段。年轻干部要清晰地认识到问题是客观存在的,要善于把问题揪出来;问题是复杂多变的,要科学分析正确处理;问题是不可忽视的,要勇于直视难题;问题是可以解决的,要从实践和群众中寻求力量。在革命战争年代,正是通过对中国革命的奋斗目标、前进道路、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正确处理,我们迎来了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后,正是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在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正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存在着牵动性的深层次问题、具有新特点的难啃“硬骨头”以及国内外的多重压力。年轻干部必须认识到问题的存在、了解问题的症结、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弄清楚有什么问题、问题的多与少、大与小、轻与重、缓与急、易与难。以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敏锐发现问题、清醒正视问题、自觉解决问题,推动发展延展新空间、提升新层次。

韩振峰:习近平总书记向年轻干部提出的提高“七种能力”的要求,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在这个有机整体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有了过硬的政治能力,才能做到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强调把政治能力放在首位,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干部能力建设重要论述的一个鲜明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政治是我们党补钙壮骨、强身健体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党培养自我革命勇气、增强自我净化能力、提高政治免疫力的根本途径。从我们党的发展历史来看,什么时候重视党的政治建设、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健康,我们党就风清气正、团结统一,充满生机活力,党的事业就蓬勃发展;反之,什么时候忽视党的政治建设,党的政治纪律涣散、政治生活松懈,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和损失。

在领导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必须把政治素质过硬作为干事创业的第一本领,把提高政治能力作为新时代年轻干部素质培养的首要任务。提出这个问题既是新时代新矛盾新任务向我们提出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新时代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出的一个重大课题。

首先,强调政治能力第一位是由党的根本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要领导人民完成承担的神圣职责,实现肩负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不断提升每个党员的政治意识,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

其次,强调政治能力第一位是由党的本质特点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纯洁政治品质、严明政治纪律。”我们党正因为具有这些优秀政治品质和政治特色,才能永葆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带领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与成功。每位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永葆共产党人的优秀政治品格,在不断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同时,努力把提升自身的政治能力放到整体素质培养和能力提升的首要位置。

最后,强调政治能力第一位是由党自身建设的成功经验决定的。我们党无论是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还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根本性建设,把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放到提升整体素质和执政能力的第一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政治建设放在党的建设首位,在坚定政治信仰、严明政治纪律、坚守政治规矩、规范政治生活、净化政治生态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全党政治意识明显增强,政治觉悟明显提高,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所有这些都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实践证明,我们党只有把坚持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提高干部政治能力放在干部队伍建设的第一位,才能永葆党的政治本色,不断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人民论坛记者:明年我们将进入“十四五”时期,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有观点认为,此时强调作为政党事业发展生力军的年轻干部要具备“七种能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的“在危机中育先机”的体现,对此,您怎么看?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此时提出“七种能力”有着怎样的深意?

罗永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危机中育先机”,关于“先机”,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是一以贯之的化危为机,危中寻机的辩证发展思维。习近平总书记之前曾提出“危机中育新机,变局中开新局”和这次提出的“危机中育先机”,都突出强调了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的统一。在面临危机、遭遇困难中捕捉和创造发展的机遇,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二是防患于未然,领先一步的战略性部署。一个“先”字体现了“防范于未然”“不打无准备的仗”的战略眼光和高度。预判风险是防范风险的前提,强调在问题发生之前就做好准备,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而不是面临突变,措手不及。

在充分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危机中育先机”深刻内涵的基础上才能更加深刻地领会本次讲话提出的“七种能力”蕴含的深意。这七种能力涵盖了年轻干部能力培养的多维要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经验的系统总结。全面提升年轻干部的“七种能力”,树立先知先觉先准备的意识,实施先培养、固根基、补短板、强弱项的生力军培养体系,是提升年轻干部服务于新时代国家建设事业的重要着力点和必然要求。这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危机中育先机”的战略思维具有契合性。

韩振峰:从国际形势来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各国都面临着抗疫情、稳经济、保民生的艰巨任务。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地缘政治风险上升,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从国内形势来看,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再到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关期,经济发展前景向好,但也面临着困难和挑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如此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给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要求。

从党和国家提出的战略任务来说,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两个一百年”目标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将实现。2021年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面对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解决的问题会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复杂。面对新时代提出的新任务,广大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在能力素质方面亟待提升。

面对新的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了“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战略要求。因此,“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然要求”。

何虎生: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实现“十三五”规划的最后关头,明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开局之年。当代中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交汇期,“在危机中育先机”点明我们正处于危机之中,指示我们要在危机中发现、发展、抓住关键的和决定未来形势的时机。“七种能力”的提出,不仅是我们党对于当前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的积极回应,也是对政党事业发展生力军的目标要求,是实现“在危机中育先机”的实践指向。

政治能力是生命线。在“七种能力”中,政治能力居于第一位。培育先机首先要求年轻干部必须坚定正确政治方向,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提升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增强政治自制力,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成为危机中的坚强战斗堡垒。

调查研究能力是基本功。应对危机、发展先机不能纸上谈兵,更不能囫囵做、碰运气。调查研究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是解决问题的必经之路。在当前紧要的形势下,不能图快、慌神,只有摸清底细才能对症下药。年轻干部缺乏解决问题的经验,更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进行调查,了解真实情况;要对所得的材料进行认真研究和充分分析,形成决策,并广泛听取意见,实施优化。

科学决策能力是定盘星。进行科学决策是党员干部履职尽责的关键一环,更是年轻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必然要求。科学决策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实际问题是否能得到妥善解决,直接影响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应对危机需要科学决策。年轻干部在危机中必须具有全局观、大局观,学会审时度势、统筹兼顾,进行综合研判、科学决断。对于先机,更要迅速反应,精准把握。

改革攻坚能力是助推器。面向未来,我们党即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持续全面深化改革是必行之策,需要面对越来越多样、复杂的新形势、新变化、新矛盾,需要年轻干部不断打磨改革攻坚能力。“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先机往往与改革攻坚相伴相随。年轻干部要把干事热情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勇于研究新问题,敢于啃下“硬骨头”,善于从基层实践中汲取智慧,抢占先机。

应急处突能力是防火网。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我们都面临着很多新情况和突发风险。特别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更考验出党员干部应对紧急和突发情况的能力。目前,我们正处在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要想在重重危机中发现并抢占先机,更加要求年轻干部树立问题意识和风险意识,能够预判风险、把握风险,做好时刻应对风险的准备,提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规范性。

群众工作能力是动力源。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国家的根基。我们党始终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以密切联系群众为优良传统,以群众路线为推进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年轻干部要学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知民之所想,解民之所忧,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要紧紧依靠群众,集中民智,发挥群力,有效地应对危机、把握先机、化危为机。

抓落实能力是压舱石。干事业不能做样子,必须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行百里者半九十”。不仅要定好盘子、理清路子、开对方子,还需要严格把控好、落实好,否则也将是前功尽弃。目前,仍然存在部分党员干部在决策部署之后敷衍了事、虚浮粉饰的现象,这不仅使决策无法药到病除,甚至往往导致错失良机。年轻干部必须要坚持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让政策和决策落地生根。

(人民论坛记者常妍、贾娜采访整理)

责编/李一丹 美编/李祥峰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赵橙涔]